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5)

作品数:39 被引量:777H指数:14
相关作者:高菊生黄晶熊又升徐明岗董春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土壤
  • 16篇水稻
  • 12篇水稻产量
  • 10篇施肥
  • 9篇冷浸田
  • 9篇长期施肥
  • 7篇养分
  • 5篇旱地
  • 4篇稻田
  • 4篇易分解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养分
  • 4篇红壤
  • 4篇不同施肥
  • 3篇典型土壤
  • 3篇双季稻
  • 3篇团聚体
  • 3篇垄作
  • 3篇绿肥
  • 3篇免耕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湖北省农业科...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生物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熊又升
  • 9篇黄晶
  • 9篇高菊生
  • 7篇徐明岗
  • 6篇文石林
  • 6篇袁家富
  • 6篇董春华
  • 5篇刘淑军
  • 5篇徐祥玉
  • 5篇王娟
  • 5篇卢昌艾
  • 5篇张杨珠
  • 5篇张志毅
  • 4篇曾希柏
  • 4篇赵雅雯
  • 3篇刘益仁
  • 3篇李桂花
  • 2篇汪金平
  • 2篇秦道珠
  • 2篇侯红乾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土壤学报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的整合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整合1980年—2013年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物料腐解试验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华南、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典型农业区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腐解一年后的残留率(h1)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国不同有机物料h1平均为0.335 g g-1,受到物料类型、区域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h1在物料类型上呈绿肥<秸秆<根茬≈有机肥,在区域上呈华南≈华北<西北≈东北。但h1的区域差异因物料类型而异。其中,绿肥、秸秆和根茬的h1均呈华北<华南和东北,而有机肥的h1在各区域间差异不显著。同时,h1的物料类型差异也因区域而异。在湿润半湿润的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h1均呈根茬>秸秆和绿肥;而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各物料类型间h1差异不显著。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木质素与氮素含量之比(lignin∶N)是绿肥、秸秆和根茬腐解的首要影响因子,而年均温和干燥指数居于其次,表明农田土壤中植物性有机物料的腐解,物料性质较气候因子占主导。但对于腐解或半腐解状态的有机肥,其腐解已不受气候和物料性质的显著影响。此外,单一气候因子或物料性质对h1变异性的解释率往往不超过15%,气候和物料性质的综合解释率尚低于40%,表明要准确预测农田土壤有机物料的腐解过程,需要更多地重视区域或点位特征(例如,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等)的影响。
王金洲卢昌艾张文菊冯固王秀君徐明岗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土地利用
土壤CEC与其主控因子的空间非稳态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良好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分析土壤CEC与其相关控制因子(即:土壤黏粒、有机质、pH)之间的空间非稳态关系。以往对土壤CEC与其相关控制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最小二乘...
李锦芬瞿明凯黄标刘刚
关键词:阳离子交换量地理加权回归
免耕起垄对冷浸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湖北省典型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结合旱育秧垄作栽培技术,设计垄高10 cm(LG10)、15 cm(LG15)、20 cm(LG20)与平作(CK)定位田间试验,比较2011年和2012年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水稻灌浆期达到较高值。垄高LG15和LG20与CK处理相比,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难降解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冷浸田垄作免耕对其累积有促进作用。
张志毅熊又升徐祥玉王娟袁家富黄丽
关键词:起垄免耕冷浸田有机碳水稻
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9
2013年
利用开始于1982年的湖南祁阳官山坪水稻长期(1982—2010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设置NPK、NPKM(M为牛粪)、NPM、NKM、PKM、M和CK等7个处理.28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氮、磷、钾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一直保持最高水平,氮、磷、钾化肥(NPK)处理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水稻产量逐渐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6年有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之后略有下降,然后仍保持增长趋势;NPK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仅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增加较快,之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各施肥处理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内土壤全氮含量均呈快速积累趋势,以NPKM处理增幅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2年增加较慢,平均每年增加0.66~2.25 mg.kg-1,1994—1998年增加较快,平均每年增加6.45~32.45 mg.kg-1;1998年之后,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略有下降,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较快,单施化肥处理增加较慢.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是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稳定提升的关键措施,是红壤稻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黄晶高菊生张杨珠秦道珠徐明岗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
长期施肥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矿化特性
2015年
【目的】土壤易分解氮库和耐分解氮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矿化能力的大小可反映土壤有机氮的周转性能。论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易分解氮库与耐分解氮库的矿化特性,为了解不同培肥措施及其氮素供应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2种旱地土壤(黑土和潮土)为例,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个处理,采用颗粒密度法,将土壤有机氮分为易分解氮和耐分解氮2个组分,室内培养分析不同组分氮的矿化特性。【结果】筛分及培养结果显示,黑土和潮土的平均质量回收率和氮回收率均超过97%,易分解和耐分解氮组分矿化量之和占原土矿化量的平均比例为99.91%(99.89%—99.93%),是一种研究土壤易分解和耐分解氮组分矿化特性的可行方法。2种旱地土壤NPK、NPKS和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除黑土NPK处理差异不显著)较CK处理显著提高26.82%—137.10%;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黑土、潮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影响显著,其中,黑土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为1.48 mg·kg-1·d-1,显著优于NPKS(1.02 mg·kg-1·d-1)与NPK(0.75 mg·kg-1·d-1)处理;潮土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为1.17 mg·kg-1·d-1,显著优于NPKS(0.89 mg·kg-1·d-1)与NPK(0.76mg·kg-1·d-1)处理;旱地土壤各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黑土各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平均净氮矿化潜势为0.58 mg·kg-1·d-1(0.52—0.63 mg·kg-1·d-1),潮土为0.51 mg·kg-1·d-1(0.40—0.62 mg·kg-1·d-1)。不同施肥处理旱地黑土、潮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均显著大于同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NPKM处理两者显现出最大差异,其中,黑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是同处理(按CK、NPK、NPKS、NPKM顺序)耐分解氮组分的1.41、1.39、1.75和2.35倍,潮土易分�
武红亮于维水朱平张水清赵雅雯刘婧王士超孟繁华卢昌艾
关键词:潮土矿化特性长期施肥
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特性对冷浸田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普通稻田(GPF)、撂荒复耕冷浸田(RCWPF)和冷浸田(CWPF)的CH4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盛期,且都只有一个典型的排放锋,且GPF的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极显著小于RCWPF和CWPF。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和温度均呈正相关,且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弱于GPF。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影响CH4排放通量,GPF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及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81、0.689和0.642;除氧化还原电位外,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其他土壤氧化还原特性指标均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还原性强是冷浸田CH4排放通量高的原因之一。
王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张志毅
关键词:冷浸田CH4排放土壤温度
垄作免耕下冷浸田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研究垄作免耕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起垄高度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差异,旨在为冷浸田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该研究以湖北冷泉烂泥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垄作免耕田间...
张志毅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黄丽
关键词:冷浸田垄作免耕团聚体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83
2013年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促进水稻增产,其平均增产效果和年均增产率为:T1>T2>T3,且其增产稳定性较好;(2)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T1处理下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最大;(3)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加速土壤矿化,促进水稻对磷素和钾素吸收,其中,T1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高于T4处理,T1处理比T2和T3处理更能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与吸收,致使T1处理土壤全磷累积相对缓慢,也更需要补充外界钾素;(4)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高菊生徐明岗董春华黄晶曹卫东曾希柏文石林聂军
关键词:绿肥水稻产量土壤肥力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以湖南省祁阳县红壤坡地大型标准径流场为例,研究了湘南红壤丘陵区8种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的地表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总磷流失量以撂荒处理(T1)最严重,顺坡种植模式处理(T2、T3)其次,5种梯田模式处理(T4~T8)均能有效减少土壤磷的流失,磷流失量分别是T1处理的9.9%、37%、0.7%、2.3%和1.9%.生态种植模式直接影响红壤坡地土壤磷素的地表流失形态,研究区流失的磷素以颗粒磷为主.暴雨(日降雨量〉50mm)情况下,降雨量对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磷流失量影响差异不大,但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红壤坡地土壤磷素地表流失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地表流失时间分布的直接因素.
袁敏文石林徐明岗董春华秦琳张璐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生态种植模式地表径流磷素流失
不同栽培因子对甬优8号水稻生育期与产量的影响
2014年
对杂交粳稻甬优8号进行不同播期、基本苗、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x)对其全生育期(y)影响显著(F=82.71>F0.05),呈显著负相关,y=-0.4x+149.67,(R=0.997 4);基本苗对有效穗影响显著(F=52.74>F0.05),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呈递增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甬优8号最佳栽培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5.46万/667 m2)、施氮量(20 kg/667 m2)和水分(表层无明水)。
文聃何文静高剑华袁志华邱先进邢丹英徐建龙钟育海
关键词:粳稻播期施氮量生育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