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ZW002)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胡友峰郑晓锋余海艳蔡淼李修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温州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文学
  • 6篇媒介
  • 5篇代文
  • 4篇当代文学
  • 4篇学史
  • 4篇文学史
  • 3篇电子媒介
  • 3篇诗歌
  • 3篇出版
  • 2篇当代文学史
  • 2篇电子媒介时代
  • 2篇新中国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文论
  • 2篇文论话语
  • 2篇文学出版
  • 2篇文学生态
  • 2篇小说
  • 2篇媒介时代
  • 2篇话语转型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 6篇温州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作者

  • 14篇胡友峰
  • 3篇郑晓锋
  • 1篇余海艳
  • 1篇付昌玲
  • 1篇黄继刚
  • 1篇李修
  • 1篇卫婷婷
  • 1篇蔡淼

传媒

  • 3篇小说评论
  • 3篇兰州学刊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百家评论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介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自主性”问题被引量:2
2016年
媒介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百年中国文学自主性发生改变的内在驱动力。机械印刷媒介的兴起促成了晚清时期文学报刊的繁荣,稿酬制度的确立诞生了独立的作家群,标志着中国文学"自主性"的确立。新时期以来,文学刊物的繁荣、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挖掘,使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得以建构。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是以"审美"为原则建构的,与现代文学"非审美"的社会性文学有所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电子技术改变了文学场的内部结构,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走向了裂变。
胡友峰
关键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文学自主性
出版制度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生态
2020年
现代文学出版制度催生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基于较为宽松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现代出版业,也显示出了蓬勃的发展力。与现代文学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呈现出了迥异的发展样貌。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在全国的确立,新中国文学借政治优势开始了对国内现有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整合,集中表现为政治文学高度一体化。而文学出版就成为了党和国家把控文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文化出版制度下,十七年文学的文化背景、作家生存、小说创作及读者接受等,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胡友峰郑晓锋
关键词:出版制度话语空间一体化文学生态
《他们》:未完成的诗歌“现代性”被引量:4
2016年
《他们》是诗人韩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办的一份民间诗刊。与其他很多同时期、同性质的民间刊物一样,《他们》是历史和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创刊人和“同人”共同挖掘诗之宝藏的结晶,是民间发刊和官方出版角力的产物。《他们》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那势如破竹的先锋气质和矫枉过正的诗歌主张,因为它先行群体的不离不弃和新人的接踵而至,因为它自觉践行诗歌“现代性”艺术的主张和坚持到底的“断裂”意识;当然,《他们》无疑也是失败的,因为不能完成的“断裂”行为并最终淹没于文化转型大潮,因为它的诗人群体的集体改行出走和至今都未能进入大众视野的英雄气短,因为它最终未能找到当代诗歌正途的迷惘、最终妥协于“后现代”文化语境结束了自身的使命而未完成诗歌“现代性”重建。
胡友峰余海艳
关键词:诗歌主张《他们》诗人群体文化融合
文学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生态
2018年
文学期刊是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助力器,期刊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文学期刊与当代文学发展同步,两者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的关系。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态的一环,对文学期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时期的文学制度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兴衰。文学期刊又是文学思潮的推动者,文学期刊既是文学批判的载体,又是文学思潮的载体。
胡友峰
关键词:文学生态文学制度文学思潮
诗歌传播与文学政治——论《诗刊》的发展与政治话语的关联被引量:1
2018年
《诗刊》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诗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是通过《诗刊》而获得身份认同的诗人,《诗刊》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刊》进行研究,可以拓宽当代文学期刊史的研究,可以从制度和细节等方面观察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揭示在特定年代的诗歌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胡友峰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政治话语诗歌传播当代诗歌诗歌话语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论话语转型被引量:25
2018年
艾布拉姆斯的文论四要素理论是印刷媒介时代文论话语的主导范式。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媒介性"的凸显引发了文论话语的转型。这种话语方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文艺的特质从"文学性"转向"媒介性";世界从"实体世界"转变为"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网络虚拟世界的增长对文艺活动影响巨大,文艺发生了扩容;作者从"创作者"转化为"制作者";作品从"语言"主导转化为"图像"主导;读者则从接受者、解释者转化为参与者。文论话语方式的转型与媒介变革密切相关,也与当前文艺发展方向的步调基本一致。
胡友峰
关键词:电子媒介时代文论话语
论中国当代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被引量:5
2015年
中国当代文学出版从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的计划模式向计划与市场相互交织的语境变迁,意识形态语境下文学出版依附于政治任务。实行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工作重心调整,出版制度的改变,市场因素回归,文学出版表现出新的时代面貌,在逐渐宽松的话语环境中,文学出版在遵守国家出版政策之外也在商品经济的引导下探索自身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电子媒介的兴起,多媒体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学出版在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胡友峰郑晓锋
关键词:当代文学出版观念意识形态
《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被引量:3
2014年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狂欢,朦胧诗作为其中一部分,受到了学界和大众广泛的研究、关注。朦胧诗的兴起衰落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诗刊》就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诗刊》发表朦胧诗作和朦胧诗论争文章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朦胧诗潮"中的作用。
胡友峰李修
关键词:朦胧诗论争80年代诗歌
沈从文小说中的“植物意象”论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众多植物意象基础上探究其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沈从文小说中的植物意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趋于山水自然和山里乡民的审美意识。文章将着重以植物意象为切入点,发掘沈从文小说中植物描写的独特性,同时考察这些植物意象在小说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蕴,并以此来寻找它们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之间的深层联系。
胡友峰蔡淼
关键词:植物意象审美意蕴文学理想
《人民文学》与“人民的文学”被引量:1
2018年
1949年10月25日,由全国文联直接主办的《人民文学》创刊,《人民文学》的创刊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人民的文学”的内涵,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茅盾写的创刊词,将“人民的文学”视为“我们的集团的任务”①。而周扬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明确指出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的人民的文艺”,而“讲话”则“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②。
胡友峰
关键词:创刊号历史渊源文艺新中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