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60032)

作品数:10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周南进吕农华谢勇陈江王崇文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幽门螺
  • 10篇幽门螺杆菌
  • 10篇螺杆菌
  • 10篇壳聚糖
  • 7篇抗幽门螺杆菌
  • 4篇抗菌
  • 3篇抗菌作用
  • 2篇抑菌
  • 2篇抑菌作用
  • 2篇体外
  • 2篇外膜
  • 2篇免疫反应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及超微结...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糖含量
  • 1篇体内外
  • 1篇体液免疫

机构

  • 10篇江西省医学科...
  • 9篇江西医学院第...
  • 5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谢勇
  • 10篇吕农华
  • 10篇周南进
  • 9篇陈江
  • 8篇王崇文
  • 6篇龚燕锋
  • 5篇谢正兴
  • 4篇熊水印
  • 4篇周小江
  • 2篇李弼民
  • 2篇熊远珍
  • 1篇黄德强

传媒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体内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其对Th免疫反应的调节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体内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及其对机体 Th 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 BALB/c 小鼠 Hp 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1)对照组;(2)质子泵抑制剂(PPI)组;(3)羟氨苄青霉素(AM)组;(4)AM+PPI 组;(5)壳聚糖组;(6)壳聚糖+PPI 组;(7)壳聚糖+AM组;(8)壳聚糖+AM+PPI 组。每组12只。按组别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采用定量 Hp 培养和病理改良 Giemsa 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 感染,用定量 ELISA 法检测胃黏膜内 Th1和 Th2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8组的 Hp 根除率分别为0、0、41.7%、58.3%、58.3%、66.7%、83.3%、91.7%,其中(3)~(8)组的 Hp 根除率显著高于(1)和(2)组(P<0.05),(8)组的 Hp 根除率还显著高于(3)组(P<0.05)。Hp 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 Hp 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8)组显著低于(1)和(2)组(P<0.05);(6)~(8)组显著低于(3)组(P<0.05);(8)组显著低于(4)组(P<0.05)。胃黏膜 IL-2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 IFN_γ、IL-12、IL-4和 IL-10含量,在含壳聚糖组显著高于不含壳聚糖组(P<0.05)。结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 Hp 作用,并与 AM 有协同作用。壳聚糖可上调胃黏膜局部Th1和 Th2免疫反应,其对机体免疫调节效应可能参与了抗菌机制。
谢勇周南进熊水印陈江龚燕锋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壳聚糖抗菌作用
壳聚糖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对幽门螺杆菌 (Hp)的抑菌作用 ,为壳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打孔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壳聚糖对Hp标准菌株SS1和两株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p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壳聚糖对 3种Hp菌株均有抑菌作用 ,且在 3株不同Hp菌株间无差异 (P >0 .0 5 ) ;在pH8.5~ 5 .5范围内 ,随着pH值降低 ,壳聚糖的抗Hp作用增强 (P <0 .0 1 )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Hp的抑菌作用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在 4 %时达高峰。结论壳聚糖在体外对Hp有抑菌作用 ,并且此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明显加强 。
周南进谢勇李弼民熊远珍吕农华
关键词:壳聚糖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
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从细菌形态和超微结构探讨壳聚糖抗幽门螺杆菌 (Hp)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Hp与壳聚糖作用 2 4h后 ,在透射和扫描电镜下观察Hp的细菌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透射电镜结果 :Hp形态多样 ,以球形体为主 ,并可见V形、U形和不规则形 ;Hp菌胞壁变薄不完整 ,有的菌体细胞壁部分或全部脱落消失 ,细菌轮廓模糊 ,结构不清 ,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 ,甚至穿孔和破碎 ;胞浆内容物稀疏 ,空隙明显扩大 ;细菌内部结构消失或分布异常 ,胞质不均匀或密度下降 ,出现高电子密度颗粒。 (2 )扫描电镜结果 :Hp形态多样 ,以球形体为主 ,并可见U形和不规则形 ;细菌表面广泛改变 ,黏附有可折射物质 ,外观呈毛刺状。结论 壳聚糖可能通过破坏Hp外膜的结构、功能和通透性 ,使细菌内容物渗出 ,细菌破裂 ,并从破损的细胞外膜进入Hp内 ,与胞质作用 ,扰乱其代谢。
周南进谢勇谢正兴龚燕锋周小江陈江吕农华
关键词:超微结构幽门螺杆菌外膜胞浆细胞外壳聚糖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体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打孔法检测了不同浓度、pH值、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Hp的抑菌作用.结果①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3 株Hp标准菌株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②在pH 6~4范围内,随pH值降低,抗菌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最佳pH值为4;③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的抗Hp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抑菌强度依次为DD70壳聚糖、DD88.5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④在质量浓度为10 g·L-1~50 g·L-1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在质量浓度为5 g·L-1~20 g·L-1范围内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壳聚糖和其衍生物对Hp有普遍的抑菌作用;②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Hp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 值对壳聚糖抗菌作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pH值 6~4范围内,壳聚糖的抗菌活性随着pH值的下降而增强;③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结构(化学修饰)及分子量也影响壳聚糖的抗菌活性,不同的细菌所要求的脱乙酰度、修饰基团和分子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谢勇谢正兴周南进周小江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壳聚糖幽门螺杆菌抗菌活性
壳聚糖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其对胃黏膜炎症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谢勇周南进陈江熊水印龚燕锋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胃黏膜炎症壳聚糖HP相关性疾病免疫调节作用HP感染
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方法(1)采用打孔法检测了不同浓度、pH值、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Hp的抑菌作用。(2)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①对照组;②PPI组;③AM组;④AM+PPI组;⑤壳聚糖组;⑥壳聚糖+PPI组;⑦壳聚糖+AM组;⑧壳聚糖+AM+PPI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Giemsa染色。结果(1)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3株Hp标准菌株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在pH6~4范围内,随pH值降低,抗菌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pH值为4;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的抗Hp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强度依次为DD70壳聚糖、DD88.5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1%~5%浓度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2%浓度范围内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Hp感染的小鼠,以上8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0%、0%、41.7%、58.3%、58.3%、66.7%、83.3%、91.7%,其中③~⑧组的Hp清除率显著高于①和②组(P<0.05),⑧组的Hp清除率还显著高于③组(P<0.05)。Hp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Hp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定植密度在③~⑧组显著低于①和②组(P<0.05);⑥~⑧组显著低于③组(P<0.05);⑧组显著低于④组(P<0.05)。结论壳聚糖和其衍生物对Hp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Hp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对壳聚糖抗菌作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pH值6~4范围内,壳聚糖的抗Hp活性随着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Hp作用,并与AM有协同作用。
谢勇周南进谢正兴熊水印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壳聚糖动物模型抗菌作用
壳聚糖体内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其对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
2007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体内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及其对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1)对照组;(2)PPI组;(3)AM组;(4)AM+PPI组;(5)壳聚糖组;(6)壳聚糖+PPI组;(7)壳聚糖+AM组;(8)壳聚糖+AM+PPI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唾液和血清。采用定量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ELISA法检测血清、唾液和胃黏膜内Hp抗体,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内分泌型IgA(sIgA)。结果以上8组的却根除率分别为0、0、41.7%、58.3%、58.3%、66.7%、83.3%、91.7%,其中(3)~(8)组的肋根除率与(1)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Hp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坳定植密度在(3)~(8)组显著低于(1)和(2)组(P〈0.05),(7)组显著低于(3)组(P〈0.05),(8)组显著低于(4)组(P〈0.05)。血清中抗Hp IgG、IgG1、IgG2a及唾液中抗Hp IgA含量,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中抗Hp IgA含量,在壳聚糖组和壳聚糖+AM组显著高于无壳聚糖组(P〈0.05)。胃黏膜sIgA阳性腺体百分率,含壳聚糖组显著高于不含壳聚糖组(P〈0.05)。结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Hp作用,并与AM有协同作用,它与PPI和AM三者联用的Hp根除率高达91.7%,有望成为一抗Hp新药。壳聚糖可促进胃黏膜局部抗Hp IgA和sIgA的产生,因此它在体内的抗Hp作用除了直接杀灭Hp外,其对机体免疫调节效应可能参与了抗菌机制。
谢勇周南进熊水印陈江龚燕锋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壳聚糖抗菌作用体液免疫
不同浓度和pH值的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2年
谢勇周南进李弼民吕农华熊远珍陈江黄德强王崇文
关键词:壳聚糖幽门螺杆菌PH值抑菌作用
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外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04年
谢勇谢正兴周南进周小江龚燕锋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壳聚糖幽门螺杆菌
壳聚糖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壳聚糖抗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p与壳聚糖溶液作用2 4和4 8h后,取上清液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葡萄糖含量,并在透射和扫描电镜下观察Hp的细菌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p与壳聚糖溶液作用后上清液中渗漏的AST活性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或P <0 .0 5 ) ;透射电镜见Hp形态多样,以球形体为主,并可见V形、U形和不规则形;Hp胞壁变薄不完整,有的菌体细胞壁部分或全部脱落消失,细菌轮廓模糊,结构不清,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甚至穿孔和破碎;胞质内容物稀疏,空隙明显扩大;细菌内部结构消失或分布异常,胞质不均匀或密度下降,出现高电子密度颗粒。扫描电镜见Hp形态多样,以球形体为主,并可见U形和不规则形;细菌表面广泛改变,粘附有可折射物质,外观呈毛刺状。结论 壳聚糖可能通过破坏Hp外膜的结构、功能和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渗出,细菌破裂;且从破损的细胞外膜进入Hp菌内,与胞质作用,扰乱其代谢这两种机制发挥抗Hp作用。
谢勇谢正兴周南进龚燕锋周小江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体外葡萄糖含量外膜壳聚糖胞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