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1A04)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韦丙奇张健黄燕安涛苏文亭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口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索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按照是否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分成β受体阻滞剂组和无β受体阻滞剂组,对比分析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共152例患者,男127例,女25例,β受体阻滞剂组131例,无β受体阻滞剂组21例,β受体阻滞剂组与无β受体阻滞剂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病因、伴随疾病、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基本一致。两组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不会增加院内死亡率(P=0.14),延长住院时间(P=0.54)及住监护室时间(P=0.716)。对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P=0.018)、肺动脉舒张压(P=0.031)、平均肺动脉压(P=0.042)、肺血管阻力(P=0.044)、中心静脉压(P=0.000)。结论口服低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不会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在心率较快,血压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谨慎地使用。
- 陈雀敏张健韦丙奇刘冰黄燕安涛苏文亭
- 关键词:心力衰竭医院死亡率
- 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综合症,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病残率和病死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转变,心脏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由此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也越来越多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心力衰竭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A(危险因素阶段),B(无症状的心肌病变阶段),C(症状性心力衰竭阶段)和D(难治性心力衰竭阶段)。目前,国内外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和大规模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血管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对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心力衰竭(EF≤40%)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延缓了这些患者的心力衰竭进程,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些研究均是对心力衰竭处于阶段C和阶段D、并且左室收缩功能均严重减退(LVEF≤40%)患者进行的。对处于心力衰竭相对早期阶段(阶段A和B),或左室收缩功能相对保持(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国内外研究尚存在巨大空白。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Β-受体阻滞剂受体拮抗剂转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