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1A06)

作品数:17 被引量:192H指数:7
相关作者:王辰杨媛华翟振国马展鸿谢万木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栓
  • 9篇动脉
  • 9篇血栓栓塞
  • 9篇肺动脉
  • 7篇肺栓塞
  • 6篇血栓栓塞症
  • 6篇栓塞症
  • 5篇肺动脉高压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肺血
  • 4篇肺血栓
  • 4篇肺血栓栓塞
  • 4篇肺血栓栓塞症
  • 3篇血栓形成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栓
  • 2篇心功能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呼吸疾病...

作者

  • 12篇王辰
  • 11篇杨媛华
  • 6篇翟振国
  • 3篇谢万木
  • 3篇马展鸿
  • 3篇陆慰萱
  • 3篇李国
  • 3篇崔娜
  • 2篇王晓芳
  • 2篇西艾木西卡买...
  • 2篇刘岩
  • 2篇王在义
  • 2篇李一丹
  • 2篇刘晖
  • 2篇施举红
  • 2篇苏丕雄
  • 2篇马清艳
  • 2篇罗凌
  • 2篇戴月梅
  • 2篇左蕾

传媒

  • 6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141例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或直接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8例和非老年组63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的差异,并选取同时段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急性肺栓塞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的患病率分别为88.5%(69例)与84.1%(53例)、76.9%(60例)与69.8%(44例)、56.4%(44例)与63.5%(40例)、15.4%(12例)与25.4%(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老年组咯血的患病率9.0%(7例),低于非老年组23.8%(15例)(P〈0.05),老年组无症状患者9.0%(7例)比非老年组1.6%(1例)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危险因素多见于糖尿病(X^2=7.41,P〈0.01)、高血压(X^2=14.51,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X^2=7.42,P〈0.01)和既往脑卒中(X^2=4.91,P〈0.05),老年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OPD(OR:3.29,95%CI:1.04~10.46)、既往深静脉血栓史(OR:4.72,95%CI:1.68~13.27)、恶性肿瘤(OR:4.35,95%CI:1.00~18.13,)和既往脑卒中(OR:5.13,95%CI:1.15~24.52);非老年组为既往深静脉血栓史(OR:11.94,95%CI:3.35~42.60)和恶性肿瘤(OR:11.44,95%CI:1.44~89.92)。结论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老年组相似,多不典型,虽然呼吸困难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不明原因的咳嗽和胸闷应警惕;COPD、恶性肿瘤、既往深静脉血栓和脑卒中史均为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注意加以鉴别。
范晓红王春范阜东杨媛华
关键词:肺栓塞
二次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1例
2010年
病人男,44岁。7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6年前因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接受溶栓治疗、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并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年前于外院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症状较前缓解,但不明显,继续应用华法林。
顾松刘岩苏丕雄翟振国杨媛华谢万木王辰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内膜剥脱手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网
吸入伊洛前列素对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氧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氧动力学的急性影响。方法顺序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明确诊断为PAH的患者22例及CTEPH患者24例,均行右心导管检查,监测基线状态及吸人伊洛前列素20μg后的即刻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步抽取肺动脉及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动力学参数。结果基线状态PAH及CTEPH患者的PaO2分别为(63±10)mmHg(1mmHg=0.133kPa)及(59±10)InmHg,氧输送指数(DO2I)分别为(458±136)ml·min^-1·m^-1及(386±92)ml·min^-1·m^-1,氧消耗指数分别为(135±53)ml·min^-1·m^-1及(131±43)ml·min^-1·m^-1。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即刻,2组患者肺内分流率均显著升高(均P〈0.01),P[A-a]O2显著升高(均P〈0.01);动脉血氧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混合静脉血氧合指标及氧摄取率无明显变化;DO2I无明显增加,氧消耗指数出现不同程度降低;2组患者各项氧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无差异。基线状态CTEPH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静脉血氧含量(CvO2)及DO2I均显著低于PAH患者(均P〈0.05)。吸药后,CTEPH患者PaO2、SvO2及CvO2均显著低于PAH患者(均P〈0.05)。结论PAH及CTEPH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及氧动力学异常;雾化吸人伊洛前列素后患者肺内分流增加,氧动力学状态无改善。CTEPH患者的氧动力学状态较PAH患者更差,应用伊洛前列素时需加强氧合功能监测,必要时给予氧疗支持。
崔娜杨媛华谢万木马展鸿罗凌王辰
关键词:肺性高血压伊洛前列素
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9年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潜在的致命性疾病,进展快,预后羞,多数患者在确诊后数年甚至数月内死亡,其预后与病因、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反应性、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等多种因素相关。
崔娜杨媛华王辰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运动耐量预后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一种由于肺部血栓不能完全溶解或反复再栓塞造成的疾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最终造成肺动脉压力升高以及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
刘淙悠翟振国杨媛华王辰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HYPERTENSIONPULMONARY预后右心功能衰竭动脉压力升高
CT肺动脉造影栓塞指数和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各国研究组织现已普遍关注。辅助检查快速的发展对临床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价值,尤其是胸部影像学和心脏超声学的发展对临床指导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肺部CTA和心脏彩超,评价栓塞指数和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
刘晖马清艳刘文亚戴月梅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左蕾王在义林勇
关键词:心血管参数肺栓塞CTA心脏彩超胸部影像学
肺血栓栓塞症252例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无严重基础心肺疾病、符合PE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3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各项心血管参数和Qanadli栓塞指数(PAQI)的变化。结果在确诊的252例PE患者中,吸烟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占44.84%;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所占比例较大,为84.13%;PE多发生于老年人[64.00(19.75)岁];当PE患者循环功能受到影响时,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增快;D-二聚体〈5000mg/L时不能排除PE。治疗3个月后复查的32例PE患者PAQ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05(0.18)比0.39(0.44),P〈0.01],而治疗前后心血管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PE临床症状变化多样,老年、吸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警惕PE的可能;经抗凝治疗3个月后,PE造成的心脏形态变化未恢复。
刘晖马清艳孙峰王在义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戴月梅左蕾林勇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CT肺动脉造影心脏超声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A测定脊柱室间隔角与右室功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脊柱室间隔角与右室功能参数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探讨脊柱室间隔角评价CTEPH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CTEPH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2±12)岁,同时选择最终临床诊断无肺动脉高压及肺栓塞,且年龄、性别匹配44例为对照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上测定脊柱室间隔夹角。超声测定右心功能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NT—proBNP水平。结果CTEPH患者脊柱室间隔角为(63±11)°,对照组脊柱室间隔夹角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0,P=0.000)。44例CTEPH患者的脊柱室间隔夹角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04,P=0.000);与超声测定右房横径(r=0.381,P=0.002),右房长径(r=0.437,P=0.000),右室横径(r=0.449,P=0.000)均呈正相关。与右心导管测定心排出量(r=-0.337,P=0.025)、心指数(r=-0.351,P=0.020),右心做功量(r=-0.307,P=0.043),右心室心搏做功指数(r=-0.384,P=0.010)均呈负相关。结论脊柱室间隔角能够反映CTEPH患者NT-proBNP及右心功能变化,在评价CTPEH时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敏马展鸿郭晓娟李一丹陈湘云杨媛华王辰
关键词:肺动脉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8
2008年
目的横断面调查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评价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收住北京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呼吸ICU、急诊ICU的患者。在入住ICU4 8h内完成双下肢静脉超声,查出入ICU时已合并DVT的患者;出现DVT症状、转出ICU前或入住ICU 10~14d时完成第二次下肢静脉超声,查出在ICU住院期间发生DVT的患者,采集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观察患者有无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症状体征,需要时行相关检查。结果48h内DVT阳性率为11.90%(30/252);在ICU期间DVT阳性率为15.12%(26/172)。13例疑诊PTE,3例确诊PTE。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升高、近期手术史、肾功能衰竭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人群是DVT的高发人群,ICU医生应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栓塞症问题高度关注。
徐晓峰杨媛华翟振国刘双朱光发李春盛王辰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重症监护病房
手术相关肺栓塞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以引起外科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共45例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0±16)岁,其中抗凝治疗35例,溶栓治疗6例,仅予急救治疗4例,37例(82.2%)肺栓塞发生于术后2周内,占同期住院肺栓塞患者的13.2%(45/341)。肺栓塞最常见于普通外科(35.6%)、妇产科(13.3%)、骨科(13.3%)、胸外科(11.1%)等手术,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关手术术后(57.8%)。平均手术时间(220±124)min,全身麻醉37例(82.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经抗凝等治疗好转36例,死亡9例,病死率20.0%(9/45)。结论手术是发生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重视手术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王晓芳陆慰萱李国施举红王辰
关键词: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