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基金(D0905002040191)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亚东关丽征彭迎春刘兰秋梁万年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卫生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急救
  • 5篇急救医疗
  • 4篇急救医疗服务
  • 3篇院前急救
  • 3篇公共场所
  • 2篇调度
  • 2篇医院急诊
  • 2篇医院急诊科
  • 2篇院内急救
  • 2篇指挥调度
  • 2篇急诊
  • 2篇急诊科
  • 2篇法律
  • 1篇大学生
  • 1篇调度机构
  • 1篇信息沟通
  • 1篇医科大学生
  • 1篇医疗服务模式
  • 1篇医疗服务需求
  • 1篇医疗救护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卫生局

作者

  • 11篇王亚东
  • 10篇梁万年
  • 10篇刘兰秋
  • 10篇彭迎春
  • 10篇关丽征
  • 5篇吴优
  • 4篇陶丽丽
  • 4篇李航
  • 2篇李玉娟
  • 2篇曲利园
  • 1篇刘威
  • 1篇杨世兵
  • 1篇刘巍

传媒

  • 8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院外急救队伍现况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结合院外急救人员工作性质和目前北京市院外急救人员配置现状,分析北京市院外急救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现共有院外急救人员1192人,男性超过半数,94%为助理医师和医师,学历以大专为主。存在主要问题包括人员数量短缺,高素质人才比例低;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浪费;复合型院外急救人员缺乏;院外急救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队伍建设建议,如设置相应的教育培训体制,调整院外急救人员的配置,制定相关的保障激励政策.从而增加院外急救人员数量,提高质量,为院外急救工作提供合格的人才队伍。
刘巍杨世兵刘威王亚东
关键词:院外急救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被引量:18
2007年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尚存在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同题,影响到急救医疗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法规的方式予以规范。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急救立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急救医疗法规体系,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实现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王亚东关丽征彭迎春刘兰秋吴优李航陶丽丽梁万年
关键词:急救医疗体系法律法规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模式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针对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其“模式”一词有2种含义:一是指急救的观念,即“模式是人们认识和解决某类问题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是一种思想观念、理念或指导思想。如“英美模式(Anglo-Americanmodel)”的急救观念就是“将病人带往医院”,而“法德模式(Fran-co-Germanmodel)”的急救观念则是“将医院带给病人”,这种意义上的急救模式被称为“急救医疗服务模式(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model,EMS mod-e1)”。
王亚东吴优关丽征刘兰秋彭迎春李航陶丽丽梁万年
关键词:医疗服务模式院前急救急救医疗服务哲学思想急救模式方法论
急救指挥调度机构的功能及建设设想
2007年
急、危、重伤病员的紧急医疗救护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无论是日常急救医疗服务,还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紧急医学救援,都不是依靠某一个机构就能够完成的,其不仅决定于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行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及时、有效,还与交通、通讯、公安、社保、消防、旅游等社会各方面密切相关。因此,一个统一、协调、权威、灵敏、高效的急救指挥调度机构,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亚东彭迎春关丽征吴优刘兰秋李航陶丽丽梁万年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指挥调度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事件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被引量:9
2007年
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部分,两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一般认为院前与院内衔接的内容包括:院前医生将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的急诊科预报,院前与医院的信息沟通,建立指挥调度人员、现场急救人员和医院急诊科的三方通话机制;病人送达医院时院前医生与院内接收人员的病情交接;还包括器材、设备的交接或互换,院前院内人员的交流和互补;以及共同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专家提出建设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绿色通道”的设想。
王亚东刘兰秋彭迎春关丽征李航吴优陶丽丽梁万年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医疗服务信息沟通指挥调度
特殊人群的急救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2
2009年
彭迎春王亚东关丽征李玉娟刘兰秋梁万年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急救医学
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开展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43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56.8%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59.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并希望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阅读有关书刊学习等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可以有效实施抢救的最有潜力的人员,对其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也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阶梯式急救网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关丽征王亚东梁万年
关键词:急救大学生
试论公众急救行为的法律保护被引量:1
2008年
公众的急救行为是指在法律上对急救病人不负有急救义务和责任的事发现场“第一目击者”群体,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之前,自愿、无偿地对急救病人所采取的救助行为,其在性质上属于紧急情况下的无因管理。对公众的急救行为予以法律保护,即对其造成的损害后果从立法上赋予一定的责任豁免权,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比较法基础和社会基础。立法宜结合我国当前急救立法的现实情况,以法律条文形式附设于地方性急救法规中。
刘兰秋彭迎春关丽征王亚东梁万年
关键词:无因管理
论特殊公共场所在急救立法中的功能及职责被引量:1
2008年
人们在特殊公共场所从事活动时,经常会出现紧急疾病,而此时特殊场所从业人员的帮助,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更影响其今后的生存质量。国家应该在紧急医疗救护法规中对特殊场所的功能和职责进行规范。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急救法律,没有对特殊场所在整个急救网络中的地位及职责进行规定。本文结合特殊场所本身的特点、存在问题、国内外的相关经验,进一步阐述其在急救立法中的地位和职责,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丽征刘兰秋彭迎春王亚东曲利园梁万年
关键词:公共场所急救网络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状况与需求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人群对急救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急救服务范围已从单纯的医院急诊科拓展到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为了解北京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培训需求情况,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各区县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彭迎春刘兰秋关丽征王亚东梁万年
关键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服务医院急诊科医疗服务需求社会人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