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4032)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蒋必彪黄文艳任强杨宏军龚海丹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主题

  • 16篇自由基
  • 16篇自由基聚合
  • 15篇乙烯
  • 15篇支化
  • 14篇原子
  • 14篇原子转移
  • 14篇原子转移自由...
  • 14篇原子转移自由...
  • 12篇苯乙烯
  • 8篇丙烯
  • 7篇支化聚合物
  • 7篇二乙烯苯
  • 6篇支化聚苯乙烯
  • 6篇聚苯
  • 6篇聚苯乙烯
  • 6篇共聚
  • 6篇共聚物
  • 5篇丙烯腈
  • 3篇甲基
  • 3篇甲基丙烯

机构

  • 16篇江苏工业学院
  • 3篇常州大学

作者

  • 19篇蒋必彪
  • 11篇黄文艳
  • 10篇任强
  • 6篇杨宏军
  • 5篇张东亮
  • 5篇龚方红
  • 5篇杨扬
  • 5篇龚海丹
  • 3篇杨文志
  • 3篇刘春林
  • 3篇薛小强
  • 3篇汤红兰
  • 3篇姜扣琴
  • 3篇陈云辉
  • 2篇时晓晓
  • 2篇李丹
  • 2篇潘会立
  • 2篇卢爱青
  • 1篇叶颖
  • 1篇刘云

传媒

  • 8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合成树脂及塑...
  • 2篇塑料工业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共聚物被引量:1
2008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苯乙烯为共聚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法、凝胶渗透色谱法、三角激光散射法分别对聚合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苯乙烯的引入,反应体系的交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得聚合物为支化结构。
刘春林黄文艳汤红兰张东亮蒋必彪
关键词:支化聚合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二乙烯苯
异臂星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7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CuBr/Bpy为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大分子引发剂PMMA-Br,利用电荷转移络合物效应以PMMA-Br引发支化单体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和苯乙烯就地优先生成双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再继续引发苯乙烯得异臂星状聚合物。采用1H-NMR、GPC、MALLS、FT-IR和DSC等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聚合物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荷转移络合物效应就地生成双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合成异臂星状聚合物是可行的。
陈云辉龚海丹汤红兰李丹任强龚方红杨扬蒋必彪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被引量:8
2008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龚海丹杨文志李丹任强杨扬蒋必彪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二乙烯苯苯乙烯丙烯腈
ATRP“一步法”合成支化聚苯乙烯支化发展过程被引量:2
2010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2,2′-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为支化单体,甲苯为溶剂,在9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气相色谱仪(GC)、核磁共振(1H-NMR)、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仪(TD-GPC)对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内存在三种分子量和支化程度明显不同的组分:初级链、由两条初级链偶联而成的简单支化分子和三条以上初级链偶联而成的高度支化分子的混合物;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支化分子的含量逐渐增加,线性结构减少但始终存在。
杨宏军王士峰黄文艳郑逸良蒋必彪
关键词:支化聚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以α-溴代苯乙烷(BE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二乙烯苯(DVB)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双烯化合物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合物分子质量Mn,GPC在10^4以下,分子质量分布为2~4,表现出较宽的分子质量分布.以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m,MALLS达10^5以上。
汤红兰龚方红任强蒋必彪
关键词:二乙烯苯超支化聚合物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5
2010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黄文艳杨宏军龚海丹刘春林张东亮杨扬叶颖蒋必彪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二乙烯苯苯乙烯丙烯腈
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下合成PS-g-PMMA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经常规自由基聚合合成无规共聚物P(St-co-CMS),再与铜试剂反应合成带有双硫酯结构的聚苯乙烯大分子RAFT试剂。在聚苯乙烯大分子RAFT试剂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RAFT聚合机理合成接枝共聚物PS-g-PMMA。考察了St与CMS的配比、MMA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与CMS的物质的量比为10∶1、MMA与CMS的物质的量比为80∶1,在60℃下进行接枝聚合,可获得很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分别可以达到60%和75%,而且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2.1)。
孟金凤黄文艳薛小强郭金龙蒋必彪
关键词:接枝共聚物接枝效率接枝率
ATRP合成线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被引量:1
2008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毗啶(Bpy)为催化体系,在7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进行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共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采用GC、^1H NMR和GPC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浓度的半对数曲线与聚合时间呈线性关系,聚合物摩尔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而且摩尔质量分布在1.2~1.3之间,表现出活性聚合反应特征。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共聚物组成趋向于原始单体组成,大分子链存在梯度结构。
黄文艳龚海丹杨宏军潘会立蒋必彪
关键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低收缩不饱和聚酯及其染色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改变MMA和St的单体配比,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共聚物,并以此作为低收缩添加剂(LPA),溶解于St中,加入到不饱和聚酯(UP)中进行固化反应。在此基础上,改变固化反应温度,LPA用量和种类,研究了LPA/UP体系固化后的体积收缩率、染色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MA-St共聚物作为LPA,可以有效地降低UP固化后的体积收缩,并且保证了固化产物力学性能不降低和着色的均一性。
印琦黄文艳蒋必彪连伟昌丁浩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低收缩添加剂收缩率
支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2009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支化单体,苯甲醚为溶剂,在9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支化聚合物。用气相色谱(GC)、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激光散射仪(MALLS)等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反应初期主要生成含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后期悬垂双键被引发使初级链偶合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分子质量增大,Zimm相对支化因子g′变小,支化程度变大。
姜扣琴黄文艳刘静任强蒋必彪
关键词:支化聚合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