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E05)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沈晓燕黄威黄天鹏王志功张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重建
  • 1篇低功耗
  • 1篇电信号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再生
  • 1篇氧化物半导体
  • 1篇上臂
  • 1篇神经桥接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桥接
  • 1篇全集成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微电子
  • 1篇金属氧化物半...
  • 1篇互补金属氧化...
  • 1篇肌电信号

机构

  • 4篇南通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篇沈晓燕
  • 2篇黄天鹏
  • 2篇黄威
  • 2篇王志功
  • 1篇姜正林
  • 1篇赵鑫泰
  • 1篇谢书珊
  • 1篇黄宗浩
  • 1篇吕晓迎
  • 1篇张华

传媒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于脊髓神经功能定位的刺激波形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找出能减小电荷积累和组织损伤的刺激波形。方法:先定义一个双极性矩形脉冲对大鼠的脊髓进行刺激,然后将该波形改为阶梯波形并在相同的位置进行刺激,比较在活体大鼠中阶梯波形和双极性矩形脉冲对刺激阈值的影响以及电荷量的关系。结果:在一阶阶梯刺激波形条件下,尽管刺激阈值V会随着负脉冲宽度T1的增加而增加,但一阶阶梯刺激波形的电荷总量都低于双极性矩形脉冲的电荷总量。增加阶梯数目i也会导致刺激阈值的增加,但阶梯数目1
黄威黄天鹏沈晓燕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臂动作识别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分析上臂动作与上臂肌肉的关系,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正确识别上臂的动作,是实现上肢功能修复的关键.设计了上肢曲臂、伸臂、水平外摆、水平内收、手臂垂直外旋和手臂垂直内旋6个动作,分别同时记录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和频域的方法提取特征值,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识别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上臂的运动是可行的,为应用生物电信号控制机械假肢和实现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黄天鹏张华黄威沈晓燕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人工神经网络
低功耗全集成微电子神经桥接电路的设计
2012年
神经传导束中断是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微电子神经桥是利用微电子芯片或模块旁路受损神经传导束,重建因神经通路中断而丧失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基于0.5μm CMOS工艺的低功耗、全集成微电子神经桥电路,版图面积为1.21 mm×1.18 mm。详细介绍了微电子神经桥核心单元电路低功耗两级运算放大器和输入/输出轨至轨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微电子神经桥接系统的通频带完全覆盖神经信号的频谱范围,增益可调至足够大,适用于神经信号探测和功能电激励。系统在±2.5 V供电情况下,功耗仅为3.4 mW,低功耗和系统全集成使得微电子神经桥向最终实现体内植入迈进了一步。
沈晓燕王志功谢书珊
关键词:神经功能重建低功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基于微电子神经桥实现大鼠运动功能重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了一种大鼠神经信道桥接、信号再生和功能重建的实验方案.首先对脊髓适当位置进行功能电激励,诱发控制左腿动作的坐骨神经信号;然后,将此信号作为微电子神经桥的信号源,经微电子神经桥放大处理后施加于离断的右腿坐骨神经远端,从而使瘫痪的右腿产生动作.对控制左腿动作的坐骨神经信号和再生后的右腿神经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再生前的信号相比,再生后的信号在时间上存在延迟,且两者的相干函数值为0.89,符合因果关系.这种设计方案既避免了因生物体组织传导可能引入的伪迹,又克服了因控制运动的神经信号中编、解码未知所造成的困难;此外,运用控制动作的原始神经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源,使重建更精细、协调的动作行为成为可能.
沈晓燕王志功吕晓迎姜正林赵鑫泰黄宗浩
关键词:神经功能重建信号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