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140)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军王菁黎君骆名进闫春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DNA损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
  • 1篇乙烷
  • 1篇人淋巴细胞
  • 1篇双链
  • 1篇双链断裂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试验
  • 1篇细胞损伤
  • 1篇磷酰化
  • 1篇淋巴细胞DN...
  • 1篇流式细胞术检...
  • 1篇氯乙烷
  • 1篇二氯乙烷
  • 1篇二氯乙烷类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杨军
  • 3篇王菁
  • 2篇骆名进
  • 2篇黎君
  • 1篇沈筱筠
  • 1篇白继丽
  • 1篇宣志强
  • 1篇李晨
  • 1篇闫春兰
  • 1篇吴炜

传媒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铅致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作用的人群调查和体外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研究铅暴露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作用。方法选取某蓄电池厂工人36人为铅接触组,其中高浓度组15人,低浓度组21人;同时选择厂外无职业性铅接触70人为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分析淋巴细胞中DNADSBs水平;不同剂量、时间下醋酸铅染毒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分析淋巴细胞中DNADSBs水平。结果高浓度铅接触组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1.76%±28.57%、9.90±3.35,低浓度铅接触组分别为33.18%±30.64%、9.39±4.8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8%±0.28%、6.95±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染毒1和2h时,除62.5μmol/L外,125.0、250.0、500.0μmol,L醋酸铅染毒组DNA损伤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DNA损伤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铅可致人淋巴细胞DNADSBs,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是一种值得运用于检测大样本DNADSBs水平的方法。
骆名进胡小军李晨杨军王菁
关键词:淋巴细胞DNA损伤
职业性铅暴露与DNA损伤关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γH2AX识别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职业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电瓶车蓄电池厂67名工人和厂外70名对照人群基本资料,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内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饮酒、工龄对职业铅暴露工人DNA损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对照组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0.430、-0.391,P<0.05),铅暴露高浓度组平均荧光强度与血铅、δ-ALA存在相关性(r=0.621、-0.697,P<0.05)。结论职业铅暴露可能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FCM可作为DNA损伤水平检测的快速简捷方法运用,用于大样本快速的DNA损伤水平监测。
胡小军骆名进黎君杨军王菁
关键词:DNA损伤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1,2-二氯乙烷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2-二氯乙烷(1,2-DCE)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可行性及1,2-DCE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方法提取某制鞋厂接触1,2-DCE的工人21例(接触组)和该厂未接触l,2-DCE的工人27例(内对照组)及某海岛非职业接触有害因素居民28例(外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FCM法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用不同浓度(5、10、20和30μmol/L)的l,2-DCE分别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染毒0.5、1.0h,采用FCM法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接触组工人DNA损伤率(4.05%±2.55%)明显高于内对照组工人(1.97%±1.40%)和外对照组人群(0.23%±0.13%),内对照组明显高于外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3.33±3.01)与内对照组(2.07±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工人DNA损伤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染毒0.5h时,20、30μmol/L染毒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染毒1.0h时,20、30μmol/L染毒组的DNA损伤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10、20、30μmol/L染毒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2-DCE具有遗传损伤作用,FCM法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有效方法。
黎君郭颖燕吴炜白继丽宣志强杨军王菁
关键词:二氯乙烷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
DNA双链断裂诱导的细胞损伤应答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DNA双链断裂(DSB)能通过级联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启动DNA修复系统以保证遗传信息的完整。细胞对DSB的DNA损伤应答(DDR)系统是由感应器、传递器及下游效应器分子组成的。首先,感应器在感受到DSB的存在后,激活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PIKKs)家族成员,后者可使组蛋白H2AX磷酸化(γH2AX)。γH2AX被认为是DSB的标志,可聚集大量效应分子在DSB位点进行修复,在此过程中则引起细胞周期停滞,染色体结构改变,甚至细胞自噬或凋亡。本文将简单概述当前对DSB细胞应答系统的研究进展。
沈筱筠闫春兰杨军
关键词:DNA断裂双链DNA损伤磷酰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