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661)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俊忠黎立王世立曹慧李振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中医
  • 4篇康复
  • 3篇正骨
  • 3篇中医正骨
  • 2篇愈合
  • 2篇正骨手法
  • 2篇手法
  • 2篇术后
  • 2篇中医正骨手法
  • 2篇力学环境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折端
  • 2篇骨折早期
  • 2篇关节
  • 2篇干细胞
  • 2篇LABVIE...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档案
  • 1篇信号

机构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作者

  • 8篇张俊忠
  • 5篇黎立
  • 4篇曹慧
  • 4篇王世立
  • 3篇李振阳
  • 2篇刘效敏
  • 2篇邱鹏
  • 2篇李颖
  • 2篇刘静
  • 2篇莫海燕
  • 1篇刘建锋
  • 1篇张磊
  • 1篇张鹏
  • 1篇王世立
  • 1篇高立爽
  • 1篇岳龙涛
  • 1篇李俊玲
  • 1篇李颖
  • 1篇倪晨
  • 1篇刘江亭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兰台世界

年份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肱骨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以成人肱骨为例,将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结合应用于正骨手法研究,建立正常肱骨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择一位青年男性志愿者,对其上肢自尺桡骨上端至肱骨头进行连续断层扫描,得到CT图像,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通过图像分割、三维重建和材料属性赋值,构建正常肱骨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力学分析,与文献中肱骨的生物力学数据相比较,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正常肱骨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所建模型物理特性与真实骨骼相近,能很好地反映骨骼的力学变化,实现手法的定量分析。结论:所建立的肱骨模型外形逼真、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值与相关文献一致,可用作中医仿真系统中的虚拟骨折模型。
曹慧刘静郭文文莫海燕张俊忠
关键词:中医正骨三维重建
基于模式识别的虚拟中医正骨手法信号分类识别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将抽象的正骨操作过程转换为可视化、数量化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手法衡量标准,为骨伤科临床治疗中手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提高医疗过程中的治愈率,同时为临床实习医生的学习与训练提供帮助。
李振阳邱鹏刘江亭曹慧
关键词:正骨手法
力学环境对骨折早期骨折端间充质干细胞募集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究骨折早期力学环境对骨折端间充质干细胞(MSC)募集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以不同刚度系数的外固定架予以固定,分为对照组(超高刚度外固定架组)、高刚度外固定架组和低刚度外固定架组。术后当天和2周摄X线片,观察骨痂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4、6、10 d取骨折端组织,分离有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90+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计算骨折端MSC绝对数量。结果 X线检查显示,术后2周高刚度外固定架组骨痂量明显少于低刚度外固定架组。术后2、4、6、10 d各组CD29+CD90+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5);术后2、4、6、10 d低刚度外固定架组CD29+CD90+细胞数量大于高刚度外固定架组(P<0.05),且低、高刚度外固定架组CD29+CD90+细胞数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学环境会影响骨折区MSC募集,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
李颖黎立李俊玲刘效敏岳龙涛张俊忠王世立
关键词:力学环境骨折愈合干细胞募集
中医文献档案信息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我国中医文献档案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三维图形图像、数字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建立中医文献档案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及针灸、中医诊法、正骨疗法等的人体仿真操作演示系统,对于实现中医文献档案资源的共享具有重大意义。
高立爽
关键词:中医文献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
基于Kinect骨骼信息的中医正骨手法虚拟仿真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Kinect传感器与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对课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骨骼信息的手部运动轨迹获取方式。首先利用Kinect获取人体的骨骼信息数据并设计人体双手与肢体的简单模型,然后设计计算方法获取正骨手法中屈伸、旋转这两个基础手法动作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最后对获取的时刻变化数值采用波形图表进行显示。结果表明,通过该设计方案,可实现对手部运动较为精准的虚拟仿真。获取的数据可以为开展关于虚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教学与训练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邱鹏倪晨张俊忠曹慧
关键词:KINECTLABVIEW中医正骨
定量外固定器刚度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刚度外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刚度组和高刚度组,均行股骨干中段横行截骨,分别以自行设计的18.5N/mm(低刚度组)和60.6N/mm(高刚度组)刚度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周一次性处死大鼠,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刚度组骨折愈合,新生骨痂连接骨折断端,骨痂中可见大量活跃的骨细胞;低刚度组大鼠股骨干均表现肥大性骨不连。1)在股骨干增粗处均是新生骨,骨细胞较多且活跃,表现膜内成骨;2)骨折端软骨内成骨为主;3)软骨成骨活跃,形成了明显的肥大区和成骨区,在与正常骨组织接触处形成了软骨成骨的骨痂组织。结论:肢体负荷与固定器刚度是调节骨折端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稳定性决定着骨折愈合的形式和性质。因此,在固定器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肢体负荷来调节骨折端的稳定性,从而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张俊忠李振阳张鹏黎立王世立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刚度组织学
从骨折治疗动静关系论康复量化的重要性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中医动静结合和现代医学生物学固定的骨折治疗理念,针对骨折治疗中存在康复不当常常发生严重骨折并发症的突出问题,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静平衡康复理念和康复量化方法。临床中采用量化控制康复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并将形成的康复方法应用于其他复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功能可以在不同的康复量恢复功能,小康复量与大康复量临床疗效一致;不同骨折个体均存在"最小有效康复量"。动静平衡理念概括了动静内在联系的科学内涵;量化控制方法遵循了骨折愈合规律,是实现动静平衡的重要措施;早期、小量的康复过程是骨折康复安全有效的保证。
张俊忠李振阳冯振文胡万里王世立
关键词:骨折治疗康复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量化控制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小量、间断的量化康复方法对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46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根据内固定不稳定的特点,在康复过程中采用早期、小量、间断的量化控制康复方法,进行有限量的康复治疗。结果:术后1年~2年随访,采用HSS改良膝关节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疗效评定(优、良、可、差)。优41例,良5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有限量的康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小量、间断的量化控制康复方法,对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
张俊忠黎立刘效敏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19
2014年
分析了传统康复训练方式的局限性,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康复医学的必要性,总结了其在运动康复、认知康复和远程康复方面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必将在康复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莫海燕刘静曹慧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运动康复认知康复
关节镜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关节镜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髌骨横形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微创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VAS疼痛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7.0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3.5±1.1)分、骨折愈合时间为(82.6±11.6)d均少于对照组(5.9±2.2)分、(107.2±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加快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张磊刘建锋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髌骨横形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