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50030)

作品数:2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巧艳刘宇闫春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9篇建筑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侗族
  • 18篇民居
  • 17篇传统民居
  • 4篇文化
  • 3篇仪式
  • 3篇意象
  • 3篇人类学
  • 2篇文化象征
  • 2篇象征人类学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瑶寨
  • 1篇意象表达
  • 1篇营建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展演
  • 1篇秩序
  • 1篇人类学阐释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社区文化

机构

  • 25篇广西师范大学...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5篇赵巧艳
  • 1篇闫春
  • 1篇刘宇

传媒

  • 6篇广西民族师范...
  • 3篇昆明学院学报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民族论坛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大学艺...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年份

  • 4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实践与侗族村落文化表征:以宝赠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侗族村落布局经由"确立神圣中心"、"界定居住边界"、"明确布局层次"的过程,体现了由小到大、由内往外的变化次序。在居住格局方面,侗族村民遵循的原则是:藏风聚气、祈福纳吉;聚族而居、喜聚憎散;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方便耕作、舍远求近。这些文化逻辑和文化规范制约着侗寨的形成、衍生、发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传统文化与村落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与侗族村落文化模式。
赵巧艳
关键词:文化表征
侗族萨岁安殿仪式的过程展演及文化象征被引量:5
2015年
在人类学领域,仪式与象征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社会或族群本质特征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达,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存模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实践之中,构成了社会形貌的展示方式,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作为侗族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展演活动——萨岁安殿仪式,既是结合了象征性和表演性的一种传统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侗族的思维和行动本质。通过对一个典型侗族村寨萨岁安殿仪式的细致考察,从接萨、安萨、祭萨三个主要仪式展演过程入手,揭示出(萨)坛与人、(萨)神与人、人与人以及安殿与祈福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阐释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
赵巧艳
关键词:侗族仪式文化象征
本家与分家:侗族传统民居伙房的共食意象表征被引量:6
2013年
解读围绕伙房(火塘)所发生的共食行为背后的文化隐义是家屋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且不同文化情境下的研究结论也丰富多样。侗族传统民居中的伙房深刻揭示了民居中共食现象表征的文化内涵,它传递的是一种以共食与分食行为表征的本家与分家意象,并且成为区分成员亲疏远近的一种行为准则,同时又以本家与分家的界限重塑着家庭内部与家庭之间的社会关系。
赵巧艳
关键词:伙房
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的内生特征——关于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人类学考察
2013年
本文提出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应该考虑民族与村寨特征的观点,即应该将影响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的外生与内生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在对龙胜各族自治县5个民族村寨人类学调查的基础上,提炼了决定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的三个内生特征——民族传统、社会资本和路径依赖。
赵巧艳
关键词: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内生
侗族传统民居色彩象征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色彩符号与象征蕴义的理论梳理,提炼出侗族基于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在传统民居上所形成的一整套色彩象征体系。然后以这套系统中五种基本颜色——红、白、黑、黄、青(绿)为剖析对象,分别对侗族传统民居色彩象征意义传递的两个媒介物——建造仪式和空间区隔中的色彩运用及意义表征进行阐释。结论表明,无论仪式场域的色彩运用,还是横向空间或者纵向空间的色彩区隔,它们最后的象征意涵都是一致的,很好地表达了侗族传统民居所追求的幸福美满人生目标。
赵巧艳
关键词:侗族传统民居
侗族传统民居形制的建筑人类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建筑是表征民族文化特征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建筑的一个侧面,民居形制也蕴含这样的功能。运用建筑人类学的方法分析发现,虽然侗族传统民居的两种主要形制——独立式和联排式在整体功能、民居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可是二者在空间分层、平面功能分区和使用禁忌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二者由相似到差异的分化过程表征着侗族社会文化上的变化趋势,民居形制的文化功能一直贯彻其中。
赵巧艳
关键词: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人类学
侗族传统民居的关键性象征符号研究
2015年
关键性象征符号是理解一种文化的重要切入点,然而现有研究却主要聚集在仪式过程的象征阐释上,未能将关键性象征符号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综合性物质实体层面。通过对关键性象征符号研究上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的理论剖析,识别出侗族传统民居中的关键性象征符号——宝梁。基于细致深入的田野调查,分别对宝梁的概括性与阐发性象征意义进行了全面解读。在推动关键性象征符号理论应用发展和侗族民居文化研究的同时,可为更加全面综合地理解其他干栏式民居中宝梁的文化意义提供参考。
赵巧艳
关键词:侗族传统民居
涵化视角下侗族传统民居象征内涵的变迁与重构被引量:1
2016年
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文化涵化对侗族传统民居象征内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侗族传统民居对增强族群和社会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对现代性的追求及政府的引导和干预,传统民居的象征性意涵逐渐减弱、物质性意义凸显,并且通过圣俗区隔淡化、传统祭拜仪式简化、社会交换和权威结构的更替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只有发掘和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之路,才能重构侗族传统民居象征意义的价值所在。
赵巧艳
关键词:涵化
侗族传统民居上梁仪式的田野民族志被引量:5
2015年
上梁仪式是侗族传统民居建造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仪式活动,也是侗族传统仪式文化中典型的仪式活动之一。从梁树选择到赠与答谢礼,上梁仪式一共包括七个细分仪式程序。整个上梁过程的繁复仪式展演和严格程序规则,呈现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性外在表征,也是理解侗族文化逻辑和象征表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具有文化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双重功能。
赵巧艳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象征
二元对立的秩序表达:洁净/肮脏视角的象征诠释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从梳理二元对立的概念表述入手,提出二元对立思想的核心是一种秩序表达的观点,并借助道格拉斯的洁净/肮脏分类术语,论证了二元对立产生的根源就是秩序与失序之间的对立,或者说是洁净表征的有序结构与肮脏表征的失序状态之间的相互对抗。本文还从洁净与肮脏分别对应的神圣与世俗属性,以及二者共有的表达形式——仪式入手,深入探讨了三种空间场域内洁净/肮脏术语体系所表征的秩序观念。然而,有序与无序之间并非截然可分,失序状态对有序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威胁也普遍存在。因此,维持一个洁净或者说有序的社会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净化方式:起预防功能的禁忌规则和起修复功能的污染净化。
赵巧艳
关键词:二元对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