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044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曹彤刘龙刘达卢旺盛徐武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机器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介入
  • 2篇主从控制
  • 2篇介入
  • 2篇机器人系统
  • 1篇信息共享
  • 1篇遥操作
  • 1篇医疗机器人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机
  • 1篇手术机器人
  • 1篇送丝
  • 1篇送丝机
  • 1篇送丝机构
  • 1篇主从式
  • 1篇微创
  • 1篇力反馈
  • 1篇临场感
  • 1篇介入系统

机构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燕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2篇刘达
  • 2篇刘龙
  • 2篇曹彤
  • 1篇曹旭东
  • 1篇徐武夷
  • 1篇赵德朋
  • 1篇谢晓亮
  • 1篇卢旺盛
  • 1篇王栋

传媒

  • 2篇高技术通讯
  • 1篇Chines...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本文研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通过充分考虑血管介入手术的特点以及医生的操作习惯,设计了一个主从远程控制的血管介入机器人送丝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操作手柄、送丝机构以及上位机。操作手柄模拟手术医生的手术过程...
奉振球谢晓亮边桂彬魏鹏侯增广谭民王洪波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送丝机构主从控制
文献传递
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培训被引量:2
2014年
为推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在系统中引入了临场感技术,以弥补其主从式操作方式导致的视觉及碰撞力觉缺失。结合现有介入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手术过程的培训技术,该技术通过拓展主端的力觉交互设备,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培训;通过设置权限矩阵和协调受培训者对导管的运动控制,提高受培训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行了双人在线临床培训,证实了该技术可提供实时有效的三维导航和碰撞反馈,培训模式多样灵活。培训结果表明,在完全真实的反馈信息下,通过信息共享、权限控制、量化评估,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培训效果。
刘龙曹彤刘达赵德朋
关键词:信息共享临场感
机器人远程手术研究状况与展望被引量:10
2015年
机器人远程手术是通过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双向实时传输与交互方式控制由机器人完成的手术,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作者就远程手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和一些典型的远程手术机器人进行评述,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徐武夷杨文卢旺盛
关键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
主从式血管介入系统的力反馈实现
2014年
为保证主从式血管介入系统的手术安全性,在其主端集成了力反馈装置。研制了侧壁力传感器,结合光纤传感器共同进行了力的测量;主端计算机读取两路测量信号,将最终融合力值施加到主端设备,形成力觉反馈回路。当导管与血管碰撞时,电机会产生相应转矩,医生通过感知反馈力判断导管状态,实现力觉引导。经实验验证,主从控制精度高、延迟小,传感器测量一致性好,主端力反馈实时有效,可望能实现引导医生进行手术作业。
刘龙曹彤刘达王栋曹旭东
关键词:血管介入力反馈主从控制遥操作
Operation and Force Analysis of the Guide Wire in a Minimally Invasive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Robot System被引量:5
2015年
To develop a robot system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significant,however the exist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robots are not applicable in practical operations,due to their limited functioning and weaker perception.A novel wire feeder is proposed for minimally invasive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surgery.It is used for assisting surgeons in delivering a guide wire,balloon and stenting into a specific lesion location.By contrasting those existing wire feeders,the motion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nd rotating the guide wire in blood vessel are described,and their mechanical realization is presented.A new resistant force detecting method is given in details.The change of the resistance force can help the operator feel the block or embolism existing in front of the guide wire.The driving torque for rotating the guide wire is develop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Using the CT reconstruction image and extracted vessel paths,the path equation of the blood vessel is obtained.Combining the shapes of the guide wire outside the blood vessel,the whole bending equation of the guide wire is obtained.That is a risk criterion in the delivering process.This process can make operations safer and man-machine interaction more reliable.A novel surgery robot for feeding guide wire is designed,and a risk criterion for the system is given.
YANG XueWANG HongboSUN LiYU Hongnia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