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2120)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斌张云昊邵震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视觉测量
  • 2篇内壁
  • 2篇光学
  • 1篇英文
  • 1篇圆检测
  • 1篇视觉检测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微细
  • 1篇孔壁
  • 1篇霍夫变换
  • 1篇畸变矫正
  • 1篇成像
  • 1篇成像技术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篇吴斌
  • 2篇张云昊
  • 1篇邵震宇

传媒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激光技术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集成成像技术的零件孔径位置检测(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利用霍夫圆检测方法很难定位大尺寸零件上所有孔径位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集成成像技术与霍夫圆检测算法相结合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首先,根据经典成像理论提出了一套集成成像信息获取算法。其次,利用二维平移台和CCD相机搭建了相机阵列实验装置。系统工作时,相机采集的元素图像阵列,可以通过霍夫圆检测和坐标获取算法来实现零件孔径位置的定位。基于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零件孔径位置的检测误差在0.3mm以内。该方法为集成成像技术应用于高精密位置检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张晓东吴斌杨志远
关键词:霍夫变换圆检测
微细管道内壁缺陷柔性在线测量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新型特殊设计的光学传输部件,将外部照明光源导入待测管道内部,同时将管道内壁图像导出,突破了传感器内置的传统工作模式,实现了测量传感器外置,满足了微细管道管内空间狭小的应用需求。同时,结合工业机器人运动平台,进一步构建了柔性在线测量系统,满足了不同工件中不同位姿分布的微细管道柔性测量需要。根据应用要求,首先在前期研究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完善了测量系统方案设计;对系统工作流程及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系统构建中的对准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合理的对准方法;基于构建的测量系统,针对10 mm孔径管道内壁上0.6 mm、1.0 mm和2.0 mm的模拟圆孔缺陷进行了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缺陷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均小于0.01 mm,可以实现微细管道内壁缺陷的柔性、在线测量。
吴斌邢秀奎张云昊
关键词:视觉测量
微细孔壁缺陷检测的非对中补偿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满足小型化、微型化的微细管道管内测量需求,采用外部光源导入、内部图像导出的新思路,突破管道内壁检测方法中传感器内置的传统模式,解决了微细管道内部空间狭小的难题。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系统测量方案,并针对检测系统的关键难题,即视像管与待测管轴线对中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该问题对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图像畸变矫正技术的补偿方案,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搭建测量系统,对直径12mm的微细管道内壁上直径为0.6mm,0.8mm及1.0mm的微孔模拟缺陷进行了重复性测量,应用补偿方案后的测量结果均值误差小于0.02mm,标准差不超过0.03mm。所提出的图像畸变矫正方案能够解决视像管非对中造成的影响,满足微细管道内壁缺陷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魏东梁吴斌
关键词:图像处理视觉检测畸变矫正
微细管道内壁缺陷测量系统构建和技术被引量:3
2014年
为满足微细管道内部缺陷检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将外部光源导入、内部图像导出的解决新思路,基于360°全景锥镜、视像管、环形光源、近景光学镜头及高分辨率相机构建了光学信息传输部件,并与计算机共同组成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检测系统构建中,光学信息传输部件的姿态调整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调整评判依据及完整的调整实现流程,最终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微细管道内部缺陷测量系统。基于测量系统,对深100mm、孔径9mm的管道样件内壁上0.5、0.8及1.0mm的微孔模拟缺陷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结果标准差分别为0.025、0.026及0.028mm。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的调整技术构建的检测系统,可以实现检测部件与待测管道的精确对准,进而实现微细管道内部缺陷的高精度测量。
吴斌邵震宇张云昊
关键词:视觉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