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前庭中枢代偿机制及眩晕疾病规范化诊断与康复治疗方案研究(2007BAI18B13)

作品数:11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博左丽静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前庭中枢代偿机制及眩晕疾病规范化诊断与康复治疗方案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眩晕
  • 3篇疗效
  • 2篇眩晕患者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突发性聋
  • 2篇前庭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疗效分析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眩晕疾病
  • 1篇诊治
  • 1篇症状
  • 1篇植物神经
  • 1篇植物神经系统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刘博
  • 4篇陈秀伍
  • 4篇左丽静
  • 3篇赵小燕
  • 3篇段金萍
  • 2篇吴皓
  • 2篇杨军
  • 2篇孔维佳
  • 1篇刘鋋
  • 1篇周任红
  • 1篇黄琦
  • 1篇黄莉
  • 1篇周芸
  • 1篇施俊
  • 1篇张治华
  • 1篇张甦琳
  • 1篇汪照炎
  • 1篇李玲香
  • 1篇李蕴
  • 1篇关静子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站立平衡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动态站立平衡功能及静态站立平衡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感觉整合试验(SOT)评估41例后半规管BPPV(PC-BPPV)患者、11例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患者以及44例健康对照受试者的动态站立平衡功能,基于受试者在20s测试过程中晃动的角度计算平衡得分,根据平衡得分给出平衡三联的感觉分析。通过感觉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改良临床试验(mCTSIB)测试3组受试者即条件平均重心(COG)晃动速度,评估其静态站立平衡功能。分析PC-BPPV及HC-BPPV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的特点,探索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在姿势控制中的作用。结果:PC-BPPV组患者在SOT试验中的SOT4(73.69±10.20)、SOT5(57.28±14.19)和SOT6(54.78±13.10)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91±9.27、67.16±9.53、63.11±12.47,均P<0.01)。PC-BPPV组患者视觉(0.78±0.11)和前庭觉(0.60±0.15)得分与对照组(0.86±0.09、0.71±0.10,均P<0.01)相比有显著降低。mCTSIB试验中,PC-BPPV组患者在海绵垫上睁眼(0.88±0.26)和闭眼状态时的晃动速度(2.45±1.03)明显高于对照组(0.74±0.31、1.74±0.48,P<0.05)。HC-BPPV患者组在SOT和mCTSIB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未检测到姿势控制异常。HC-BPPV组跟对照组比较,本体觉、视觉、前庭觉、视优势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BPPV患者的姿势稳定性下降,而HC-BPPV姿势控制不受影响。SOT和mCTSIB都可以检测出由于后半规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姿势失衡。
周任红刘波张甦琳刘东冬刘晶晶冷杨名孔维佳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432例眩晕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眩晕患者的基本数据,探讨眩晕发病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获得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32例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问卷调查和临床测试资料。结果3432例患者接受访谈和前庭功能检查,年龄4~89岁,平均(40±18.6)岁。其中男性1513例(44.09%)、女性1919例(55.91%),男女比例为1:1.27。发病年龄呈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7~15岁和41~60岁两个阶段,其中后者达到高峰。居住城市的患者人数随教育程度增高有增多趋势,而且眩晕发病与职业和情绪有一定关系但差异较大。结论41~60岁是眩晕的高发年龄,此后随着年龄增加,眩晕发病有趋缓现象;眩晕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刘博刘鋋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关静子左丽静
关键词:眩晕问卷年龄
非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难点被引量:5
2008年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能力障碍所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其常见原因不仅是前庭外周性病变,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及眼科疾病有关,因为前庭系统还通过传导束与小脑、脊髓、植物神经系统、动眼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当前庭系统本身与中枢传导通路相关联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或生理性刺激,均可能导致双侧的传人神经冲动不对称而出现平衡失调:同样,与平衡相关联的传出系统以及负责调控锥体系和椎体外系的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部位的病变也可能引发眩晕。眼震是临床上各种前庭反应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体征之一,前庭系统异常所引发的眼震经由前庭动眼反射弧来完成,称为前庭性眼震,
陈秀伍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全身系统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前庭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梅尼埃病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陈颖杨军黄琦汪照炎张治华吴皓
关键词: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内淋巴囊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5 g/L)或甲泼尼龙(40 g/L),每日注射1次,7 d为1个疗程。比较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前后4个频率(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0 dB以上为有效。结果:47例突发性聋患者中,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组(24例)前后PTA分别为(71.59±27.66)dB HL、(53.44±30.10)dB HL,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67%。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组(23例)前后的PTA分别为(68.64±25.21)dB HL、(55.76±26.42)dB HL,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43%。经Fisher Exact检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经过其他治疗(静脉类固醇药物、扩血管药物或高压氧治疗)后再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13例患者单纯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PTA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经过其他治疗再应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1),6例患者单纯应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PTA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有效,两者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推荐地塞米松作为鼓室内注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并作为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
杨军黄莉施俊李蕴吴皓孔维佳
关键词: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突发性聋
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自身或视物旋转或昏沉感而就诊的553例儿童眩晕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①553例儿童年龄4~15岁,平均9.51±2.83岁;男341例(61.66%)、女212例(38.34%),男女之比为1.61:1;②就诊年龄和初次眩晕发病年龄的高峰期分别在9.51岁和8.62岁,发病无季节性,主要症状为自身或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③约20.98%的儿童眩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异常组中以外周性眩晕多见(78.04%,341/437),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63.83%(353/553);④256例眩晕儿童直系家属中有眩晕史,其中171例(66.80%)出现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结论儿童眩晕以发病年龄的6~11岁为高发段;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但也应注意部分眩晕儿童无阳性体征。
左丽静刘博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
关键词:儿童眩晕
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被引量:32
2009年
左丽静刘博
关键词:眩晕生活质量
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分析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突发性聋的相关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1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150例患者发病构成比调查中:女性、中年人、脑力劳动者、很少运动者、一般紧张者、单耳发病者构成比最大。2、治疗疗效为治愈49例,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62.72%。3、在各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分析中,纯音听阈图(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眩晕、发病至就诊时间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上述因素影响突发性聋的疗效。而发病耳侧、伴发高血压、伴发糖尿病、白细胞数值、发病时情况、伴随耳鸣、年龄段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构成比调查:突发性聋患者中多为中年人以及年轻人多发,并脑力工作者为主。诱发因素中,精神压力大、劳累、睡眠质量差的更易患突发性聋。2.在疗效分析中,①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低频陡降型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好,对于高频下降型、全聋型听力曲线类型的患者疗效较差。②听力分型曲线图、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因素。
张姝李玲香
关键词:耳聋疗效
外周性眩晕患者的感觉结构与稳定极限能力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平衡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47例健康成年人,20-58岁,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2±13.3岁。眩晕组:4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20-68岁,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8.3±13.2岁;其中突发性聋伴发眩晕10例,20-67岁,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0±17.9岁;梅尼埃病14例,25-64岁,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8.9±11.0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例,25-68岁,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8±12.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稳定极限范围测试和硬平板和泡沫板的睁、闭眼共计六种模式的平衡功能评价。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眩晕组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平均值在T2、T3及T5时有差异,分别是P=0.006,P=0.024,P=0.000。(2)外周性眩晕患者的稳定极限范围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00。(3)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8-0.660;三种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8。结论 (1)外周性眩晕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下降,其损伤后平衡维持和康复需要借助视觉和本体觉补偿;(2)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减小,在眩晕患者的平衡康复训练中应适当训练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刘博黄小兵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左丽静
眩晕疾病的综合诊治与康复时机
2008年
眩晕(dizziness)是临床常见症状,是一种因空间定向紊乱所引起的运动错觉,其发生率仅次于发热和疼痛,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眩晕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伴随眩晕症状常常会出现耳鸣和听力减退,这些症状可以作为诊断的一个基本参考,如能配合完善的功能性鉴别诊断方法,便可根据正确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正确的治疗计划。
刘博
关键词:眩晕疾病诊治常见症状人口老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