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Z03059)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翁锡全林文弢余群黄丽英陈福刁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体育学院安顺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低氧
  • 3篇蛋白
  • 3篇低氧暴露
  • 3篇运动性
  • 3篇细胞
  • 3篇间歇低氧
  • 2篇递增负荷运动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运动性贫血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因子
  • 2篇贫血
  • 2篇贫血大鼠
  • 2篇细胞参数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红蛋白
  • 2篇红细胞
  • 2篇红细胞参数

机构

  • 6篇广州体育学院
  • 2篇安顺学院
  • 2篇韩山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翁锡全
  • 5篇林文弢
  • 3篇余群
  • 2篇黄丽英
  • 2篇陈福刁
  • 1篇王仁纲
  • 1篇王玉昕
  • 1篇黄利军
  • 1篇李良鸣
  • 1篇王丽平
  • 1篇邱烈峰
  • 1篇林文韬
  • 1篇林洁如
  • 1篇吴桂贤

传媒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某些抗氧化酶的影响,探讨低氧条件下抗氧化系统的反应是否有利于改善运动性贫血。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均为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建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和间歇性低氧暴露组、常氧恢复组,每组10只。采用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低氧浓度控制在14.5%左右,按分组每天在常压低氧舱进行1,2h和间歇性低氧暴露(低氧暴露1h,中间间歇3h,再低氧暴露1h),其余时间在舱外常氧中自由活动,每周6d,持续3周。常氧恢复组大鼠在常氧中自由活动。3周后测试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低氧暴露3周后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间歇性低氧暴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常氧恢复组[分别为(2.62±0.16),(2.60±0.22),(2.55±0.06),(3.36±0.34)μmol/L,P<0.05]。②低氧暴露3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常氧恢复组,2h低氧暴露组与常氧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239.68±169.53),(3190.30±339.40)μkat/L;(20622.46±2002.07),(15556.44±607.79)μkat/L;(50.01±6.67),(35.17±4.50)μkat/L,P<0.05]。③各低氧暴露组间除2h低氧暴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h低氧暴露组外[分别为(4239.68±169.53),(2126.41±161.20)μkat/L,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氧暴露可提高运动性贫血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促进运动性贫血的恢复。
翁锡全林洁如林文韬黄丽英王仁纲吴桂贤
关键词:贫血细胞低氧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低氧暴露对运动诱导的血红蛋白低下大鼠红细胞参数和某些造血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机体红细胞参数和某些造血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大鼠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模型,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下(14.5%O2)分别采用每天1h、2h和(1+1)h三种暴露方式进行恢复,3周后测定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大鼠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数目(RBC)、红细胞压积(Hct)、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含量,并与常氧恢复组比较。结果:1h、2h和(1+1)h低氧暴露恢复组大鼠的Hb、RBC、Hct水平均显著高于常氧恢复组(P<0.05,P<0.01),肾脏EPO水平显著高于常氧恢复组(P<0.05),而血清IL-3水平虽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意义(P>0.05)。三种低氧暴露方式大鼠各指标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暴露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有助于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低氧暴露提高机体某些红细胞造血生长因子水平有关。
翁锡全余群林文弢徐国琴黄利军李良鸣王玉昕
关键词:低氧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3
间歇低氧暴露预防SD大鼠大运动负荷训练期血红蛋白下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运动负荷训练期间采用间歇低氧暴露预防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和常氧运动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运动低氧暴露(1+1)h组。各运动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各低氧暴露组从第4周起在运动后分别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6周实验结束后安静时测试血液Hb、RBC、Hct及血清IL-1、IL-3、IL-6、G-CSF、T、EPO、GM-CSF含量。结果:(1)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大鼠Hb、RBC、Hct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各运动低氧暴露组与常氧安静组比较未见显著下降且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2)与常氧运动组相比,仅运动低氧暴露(1+1)h组IL-6显著升高,而各运动低氧暴露组G-CSF、IL-3、EPO未见显著变化,但均出现上升趋势,且运动低氧暴露(1+1)h组上升幅度最大;而GM-CSF、T和IL-1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间歇低氧暴露能有效预防大运动负荷训练期间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红系造血生长因子水平有关。
余群翁锡全林文弢王丽平
关键词:递增负荷运动低氧造血因子
低氧暴露对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血清铁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低氧暴露对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大鼠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模型,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下(14·5%O2)分别采用每天1h、2h、和(1+1)h三种暴露方式进行恢复,3周后测定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结果:1h、2h和(1+1)h三种低氧暴露方式均能使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显著升高(P<0·05,P<0·01),而血清转铁蛋白则显著下降(P<0·05);三种低氧暴露方式之间,除(1+1)h低氧暴露恢复组总铁结合力显著高于1h低氧暴露恢复组(P<0·01)外,其他未见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低氧暴露可促进血清铁代谢,使体内储存铁增加,有利于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恢复。
林文弢邱烈峰翁锡全黄丽英徐国琴
关键词:低氧暴露铁蛋白转铁蛋白
间歇低氧暴露下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及其防治运动性贫血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暴露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效果,并从肾脏和血清EPO的变化探索低氧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健康大鼠在6周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后3周和6周递增负荷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后3周在常压低氧环境下(14.5%O2)分别采用每天1hr、2hr和(1+1)hr三种暴露方式进行刺激,实验结束后测试各组大鼠Hb、RBC和Hct等红细胞参数及肾脏、血清EPO含量,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3周进行间歇低氧暴露的预防各组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Hb均显著上升(p<0.05),而RBC和Hct除运动低氧暴露1hr预防组外,其它两组均显著增加(p<0.05);各组肾脏EPO显著性升高(p<0.05),而各组血清EPO虽有上升,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1hr、2hr和(1+1)hr三种低氧暴露方式均使运动性贫血大鼠的Hb、RBC和Hct均显著高于常氧恢复组(p<0.05,p<0.01);低氧暴露各组运动性贫血大鼠肾脏、血清EPO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常氧恢复组(p<0.05)。结论:间歇低氧暴露能加速机体红细胞的生成,有助于防治运动性贫血,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提高肾脏和血清EPO有关。
翁锡全余群林文弢陈福刁徐国琴
关键词:间歇低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参数递增负荷运动运动性贫血
间歇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及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低氧刺激既可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又易促使一氧化氮的释放,合理利用低氧刺激干预,可以促进机体造血机能和改善血流调节。目的:观察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机体血红蛋白及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09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155±10)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10只,其余50只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再随机分为运动造模组,常氧恢复组、1h低氧组、2h低氧组、间歇低氧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后,在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下(14.5%O2),分别进行1h,2h低氧暴露和低氧暴露1h、间歇3h、再低氧暴露1h3种低氧暴露方式实验。主要观察指标:3周后测试运动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并与常氧恢复组比较。结果:①经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运动造模组大鼠血红蛋白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显著上升(P<0.05)。②与常氧恢复组比较,3种低氧暴露方式均能促使运动性贫血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提高(P<0.05或P<0.01),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3种低氧暴露组间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氧暴露能加速机体血红蛋白生成,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能有效地治疗运动性贫血及改善机体组织的缺血状态。
陈福刁翁锡全林文弢
关键词:间歇低氧血红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运动性贫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