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06)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齐胜利吴战鹏武德珍金日光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酰亚胺
  • 2篇聚酰亚胺
  • 1篇导电油墨
  • 1篇镀铜
  • 1篇亚胺
  • 1篇乙二醇
  • 1篇油墨
  • 1篇树脂
  • 1篇水性
  • 1篇水性丙烯酸
  • 1篇水性丙烯酸树...
  • 1篇镍纳米粒子
  • 1篇离子
  • 1篇离子交换
  • 1篇面电阻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薄膜
  • 1篇金属化
  • 1篇金属线
  • 1篇聚酰亚胺薄膜

机构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3篇武德珍
  • 3篇吴战鹏
  • 3篇齐胜利
  • 2篇金日光
  • 1篇于倩倩
  • 1篇孙光
  • 1篇田国峰
  • 1篇闫奇
  • 1篇刘莹
  • 1篇崔广辉
  • 1篇汪晓东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离子交换与激光打印技术在含氟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制备银-铜金属线
2010年
以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和4,4’-二胺基二苯醚(4,4’-ODA)为原料制备了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然后通过水解、激光打印、离子交换、化学还原等技术得到银和铜双金属的图案化聚酰亚胺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四点探针测试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系统研究了薄膜表面金属的形成过程及水解时间与导电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金属线条的导电性逐渐增加,电导率最大达到500s/cm。
刘莹武德珍崔广辉齐胜利孙光金日光吴战鹏
关键词:聚酰亚胺激光打印化学镀铜
表面改性及原位还原法制备聚酰亚胺/镍纳米复合薄膜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胺基二苯醚(PMDA-4,4’-ODA)型聚酰亚胺(PI)成品薄膜的表层水解处理、并在硫酸镍水溶液中实施离子交换以及随后的乙二醇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镍纳米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乙二醇热还原后,水解后的聚酰亚胺表层又重新形成亚胺环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了均匀分散的具有面心立方晶型(FCC)的金属镍粒子,直径约为100 nm^200 nm。
于倩倩齐胜利武德珍汪晓东金日光吴战鹏
关键词:聚酰亚胺镍纳米粒子乙二醇金属化
水性丙烯酸树脂/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硝酸银(AgNO3)及水合肼(N2H4.H2O)制备银纳米粒子;以丙烯酸树脂/丙烯酸乳液为粘接料,将纳米银粉加入并辅以其他填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最后将导电油墨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类(PET)薄膜表面成型。对银纳米粒子和油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研究了纳米银粉的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等对油墨导电性能和界面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银粉质量分数为64.0%,热处理温度为150℃时,薄膜表面电阻达到0.9Ω/□,导电油墨与聚对苯二甲酸类(PET)基体的附着力达到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5B级,并具有良好的耐湿和耐温性。
闫奇刘伟齐胜利田国峰武德珍吴战鹏
关键词:导电油墨表面电阻附着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