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183064)

作品数:20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李玉林何旭牛云王心蕊张丽红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5篇干细胞
  • 14篇间充质干细胞
  • 14篇充质干细胞
  • 13篇骨髓间充质
  • 13篇骨髓间充质干...
  • 10篇人骨髓
  • 10篇人骨髓间充质...
  • 8篇分化
  • 6篇诱导分化
  • 3篇蛋白
  • 3篇定向诱导分化
  • 3篇血管
  • 3篇神经元
  • 3篇神经元样
  • 3篇神经元样细胞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免疫
  • 3篇内皮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3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21篇李玉林
  • 11篇何旭
  • 8篇牛云
  • 7篇王心蕊
  • 6篇张丽红
  • 6篇马英智
  • 5篇郭新
  • 4篇赵东海
  • 4篇刘丹丹
  • 3篇孙梅
  • 3篇王悦增
  • 2篇李荣贵
  • 2篇陈志明
  • 2篇曹红十
  • 2篇史艳芬
  • 1篇王阳
  • 1篇张海英
  • 1篇李一雷
  • 1篇许华
  • 1篇王医术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ad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TGFβ1、TGFβ受体Ⅱ及其下游Smad调节因子等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TGFβ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TGFβ1、TGFβ受体Ⅱ、Smad4、Smad6、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TGFβ受体Ⅱ、Smad6、Smad7与内参照GAPDH比值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0.721±0.214、1.001±0.312、0.689±0.12和0.221±0.124)与MCF7细胞(0.698±0.324、0.998±0.217、0.718±0.257;0.246±0.138)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498±0.221)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132±0.314)(P<0.05)。结论: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TGFβ对乳腺癌的促癌作用有关联。
陈志明曹红十李荣贵史艳芬孙梅李玉林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聚合酶链反应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建立分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的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 Percoll(1.0 73g· L- 1 )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 HMSC进行体外培养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和电镜等技术手段对体外培养的 HMSC进行鉴定。结果 :HMSC具有独特的表型特征 ,即 CD2 9、CD4 4阳性和 CD34、CD4 5阴性。细胞糖原反应 (PAS)阳性、苏丹黑反应 (SB)阴性。电镜观察结果提示细胞较幼稚。结论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可以分离 HMSC,联合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和电镜等技术手段鉴定 HMSC的方法有效。
赵东海王悦增郭新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两组。诱导组加入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诱导成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并通过RT-PCR检测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利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两种特殊染色方法检测钙盐沉积。结果经诱导,诱导组细胞在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并有钙结节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AKP和OPN均为强阳性表达,RT-PCR结果也显示诱导组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两种特殊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有大量的钙盐沉积。而对照组细胞无上述形态改变和表达。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
牛云何旭张丽红林屹陈芦苇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桥蛋白
胶质瘤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其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利用 Percoll 梯度分离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
牛云何旭王心蕊马英智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瘤细胞上清液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体外基因转染诱导内皮分化的可行性以及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从人骨髓和脐静脉分离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内皮细胞(hUVECs),扩增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通过BiostarH-40S表达谱芯片分析,选择两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导入hMSCs,经RT-PCR、ELISA鉴定该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并分析hMSCs的内皮分化程度。结果:hMSCs表达内皮细胞的多种特异性mRNA,经VEGFl65基因瞬时转染后RT-PCR有明显条带,ELISA定量检测VEGF165蛋白表达为(707.9±11.3)ng/L,同时CD44表达明显下调38.80%,CD31则明显上调达56.82%,FI-1,FVⅢAg和CD34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hMSCs具有内皮分化潜能,体外基因转染诱导hMSCs产生功能性内皮细胞和组织工程化血管具有广阔前景。
刘丹丹王悦增赵东海李玉林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芯片基因转染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并检测其免疫学表型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MSCs;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 ;通过VEGF 16 5基因转染分析MSCs的表型变化。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 ,即CD4 4 ,CD2 9,c kit阳性 ,CD34,CD31,CD5 4阴性 ;VEGF 16 5诱导后CD4 4表达明显降低 ,CD31显著升高 ,MSCs向内皮分化。结论 :成功建立人MSCs分离培养方法 ,探讨了MSCs细胞免疫学表型及VEGF对它的内皮诱导分化作用 ,为MSCs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何旭刘丹丹王阳郭新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增殖能力强,体外培养多次传代后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其以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已成为血管组织工程又一种可选择的种子细胞,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但其进一步体外成血管的条件尚需深入研究。综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条件及相关研究进展。
刘丹丹李玉林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测量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hM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IBMX及胰岛素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MSCs,h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166、CD90及CD44阳性,CD34、CD31及CD45阴性。诱导3 d后,hMSCs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诱导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结论:成功建立hMSCs分离培养方法,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
何旭王心蕊张海英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脂细胞流式细胞术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的联合应用,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同源性,UNIQ-10柱式Trizol总RNA抽提法获取足量的RNA,用于MSCs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了所分离hMSCs的高度同源性,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首次揭示了MSCs表达多种间充质细胞和非间充质细胞的特异性mRNA,如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造血支持基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上皮/内皮细胞等。结论:hMSCs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广泛分化潜能,是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的重要细胞来源。
刘丹丹王悦增赵东海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
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其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培养人MSCs。采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观察人MSCs经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诱导24h后,细胞胞体收缩呈锥形或球形,有突起长出,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交错成网,为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诱导培养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及部分突起NSE和N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而GFAP染色呈阴性。诱导组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率为(79.5±3.2)%,而对照组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率为(12.1±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诱导组出现NF阳性的细胞率为(41.2±2.4)%,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牛云何旭王心蕊马英智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瘤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