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087)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章卫民陈玉婵李浩华刘洪新孙章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海洋真菌
  • 7篇细胞
  • 7篇细胞毒
  • 6篇活性
  • 5篇代谢产物
  • 4篇细胞毒活性
  • 4篇次级代谢
  • 3篇真菌
  • 3篇植物病原
  • 3篇植物病原真菌
  • 3篇聚酮
  • 3篇活性研究
  • 3篇病原
  • 3篇病原真菌
  • 3篇次级代谢产物
  • 2篇深海
  • 2篇提取物
  • 2篇青霉
  • 2篇抗细菌
  • 2篇FUNGUS

机构

  • 13篇广东省微生物...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广东省菌种保...

作者

  • 13篇章卫民
  • 11篇陈玉婵
  • 8篇李浩华
  • 4篇刘洪新
  • 3篇潘清灵
  • 3篇王磊
  • 3篇孙章华
  • 2篇霍光华
  • 2篇陶美华
  • 2篇李乐军
  • 1篇李诚斌
  • 1篇王彦林
  • 1篇陈茹
  • 1篇代京莎
  • 1篇刘运美
  • 1篇张庆波
  • 1篇邱晓颖
  • 1篇谭毓治
  • 1篇张捷
  • 1篇叶伟

传媒

  • 3篇有机化学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药材
  • 2篇Chines...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芝菌株的选育、发酵和多糖提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云芝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药用真菌,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云芝多糖,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其生物学功能越来越被关注。但是,目前在云芝的优良菌种选育及多糖产率上还存在问题,制约了云芝产业的发展。综述了云芝菌种选育、发酵工艺技术和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云芝多糖的高产优化策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小康代京莎李诚斌陈茹邱晓颖
关键词:云芝云芝多糖选育发酵
海洋真菌汤姆青霉FS77的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汤姆青霉Penicillium thomii FS77发酵提取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抗菌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滤纸片法、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海洋真菌汤姆青霉FS77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植物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的抑制作用;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这2种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汤姆青霉FS77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均为14.35、10.67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 mg/mL;对植物病原真菌链格孢、胶孢炭疽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达50%以上,最低抑菌浓度均为3.12mg/mL。结论:海洋真菌汤姆青霉FS77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抗菌活性物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浩华王磊潘清灵章卫民
关键词:海洋真菌提取物抗细菌
深海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 FS8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色谱技术从深海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 FS83的液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peniherin A(1)、sclerodin(2)、对羟基苯乙酸甲酯(3)、对羟基苯乙酮(4)、(R)-甲羟戊酸内酯(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1无明显细胞毒活性及抑菌活性。
李浩华潘清灵陈玉婵李赛妮谭国慧叶伟刘洪新孙章华章卫民
关键词:PENICILLIUM次生代谢产物
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59的聚酮类化合物研究
2021年
从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59中分离出10个聚酮化合物,包括3个新的色酮衍生物(1、2和5),一对新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3和4),1个新的Azaphilone类似物(6)及4个已知的化合物(7-10).它们的结构是基于综合波谱分析进行确定,同时其绝对构型通过对比实测电子圆二色谱(ECD)曲线与量子化学计算得出的理论值来确定.化合物1-4具有罕见的2',3'-二甲基二氧戊环结构单元.此外,本研究还评估了化合物1-10的体外细胞毒性、抗菌活性及NO产生的抑制效果.
胡彩云李赛妮陈玉婵高晓霞刘昭明章卫民
关键词:聚酮细胞毒
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FS350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成分,分别鉴定为:2-(4-羟苯基)乙酸乙酯(1)、3-hydroxy-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2)、4-epiradicinol(3)、2-糠酸(4)、2-(4-羟苯基)-乙醇(5)、对羟基苯乙醇α-羟基丙酸酯(6)、(R)-甲羟戊酸内酯(7)和asterric acid(8)。结论化合物1~8均是首次从Westerdykell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合物均无明显的细胞毒和抗氧化活性。
许建林刘洪新陈玉婵李赛妮郭珩李浩华章卫民高晓霞
关键词: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enicilazaphilone B(1)、sclerotioramine(2)、紫檀醇(3)、亚油酸甘油酯(4)、(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5)、啤酒甾醇(6)、对羟基苯乙酮(7)、酪醇(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8、9为首次从菌核青霉中分离得到。
陶美华李乐军陈玉婵霍光华章卫民
关键词:海洋真菌化学成分
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甲酸(1)、胸腺嘧啶(2)、对羟基苯乙酮(3)、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4)、4-甲基-5-噻唑乙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固醇(7)、(22E)-麦角甾-5,8,22-三烯-7-酮-3β-醇(8)、(3β,5α,22E)-麦角甾-6,8(14),22-三烯-3,5-二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Ac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SF-268、MCF-7、NCI-H460和Hep G-2四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5.3、6.5、12.2、6.1μmol/L。
高啸巍陈玉婵孙章华刘洪新李赛妮谭毓治章卫民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
Lithocarpinols A and B,a pair of diastereomeric antineoplastic tenellone derivatives from the deep-sea derived fungus 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被引量:1
2019年
Lithocarpinols A(1) and B(2), a pair of tenellone diastereoisomers with novel fused skeleto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eep-sea derived fungus 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es, X-ray diffraction and quantum molecular calculation. Their plausible biogenetic pathway featured an intriguing carbonyl-ene cyclization. Lithocarpinol A exhibited moderate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HepG-2 and A549 tumor cell lines with IC_(50) values of 9.4 μmol/L and10.9 μmol/L,respectively.
Jianlin XuHaibo TanYuchan ChenSaini LiHeng GuoZilei HuangHaohua LiXiaoxia GaoHongxin LiuWeimin Zhang
关键词:MARINE-DERIVEDFUNGUSPHOMOPSISDERIVATIVESDIASTEREOISOMERS
深海来源篮状菌Talaromyces indigoticus FS688中聚酮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性
2022年
对深海来源真菌Talaromyces indigoticus FS688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发现了3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及5个已知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通过综合的波谱分析得以确定,同时其绝对构型是通过理论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确定.其中,5-甲基六氢呋喃[2,3-b]呋喃-2-基-乙烷-1-醇(2)对所测试的4株人体肿瘤细胞株(SF-268,MCF-7,Hep G-2和A549)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IC_(50)介于0.18~0.53μmol/L之间.
李明琼黄惠彬陈玉婵李赛妮刘昭明王彦林章卫民高晓霞
关键词:TALAROMYCES聚酮波谱分析细胞毒
海洋真菌菌核青霉FS50固体发酵代谢产物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8‐dihydroxyisocoumarin‐3‐butyl formate(1),6,8‐di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2),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3),(+)‐sclerotiorin(4),4‐methyl‐5,6‐dihydropyren‐2‐one(5),5‐羟甲基糠醛(6),胡萝卜甙(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
李乐军陶美华陈玉婵郑彩霞霍光华章卫民
关键词:海洋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