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K026)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岁孝赵建昌雷天旭更多>>
- 相关机构:宝鸡文理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乡村文化建设视角下关陇地区社火存废扬弃及保护利用调查研究
- 2016年
- 关陇地区社火文化是重要的地域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可资利用的珍贵资源。加强对关陇地区社火的保护利用应该分析社会不同群体的认知态度。调查研究分别从社火保护、政府态度、艺术形式、社火利用、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关陇地区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的认知态度。研究发现,关陇地区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对社火文化认知态度的显著性差异集中表现在社火保护和政府态度两个方面,对艺术形式、社火利用、文化活动等三个方面的认知态度为非显著性差异。
- 赵建昌王岁孝
-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
- 论社火民俗在关陇乡村社会中的道德宣化及文化认同作用
- 2016年
- 社火民俗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它具有祭祀神灵、狂欢俗民的文化功能,因而发挥着祈福求祥、知识传递、道德宣化、文化认同等社会作用。文化的变迁使关陇社火民俗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已经弱化,但是一以贯之的娱乐狂欢功能使其在关陇乡村文化建设中依然发挥着道德宣化、文化认同等积极的社会作用,这是其在关陇乡村长期传承和非遗保护的内在依据。
- 王岁孝
- 关键词:文化功能社会作用
- 基于居民感知的关陇地区社火与乡村文化建设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乡村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利用。社火在关陇地区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社火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人际交流、团结民众、体育锻炼、精神信仰、劝世教化、抵制恶习、自尊自豪等方面。民间社火组织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正式组织。政府因对社火发展的缺位而未能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乡村文化建设为社火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 赵建昌
- 关键词:社火乡村文化建设居民感知
- 关陇社火民俗的文化渊源被引量:2
- 2014年
- 学界对社火民俗起源于什么时代以及起源于什么文化因素至今莫衷一是,原因在于社火本身是一项产生很早、记载不详、动态发展的民俗文化,追溯其最早出现的历史学研究思路只能是一厢情愿,造成众说纷纭的局面。故以关陇农业文明的产生为背景,以事物构成要素的最晚具备为起源的社会学研究思路更科学有效。农业文明的发祥使关陇先民最早重视土地,崇拜农神,这是社火民俗产生的最基础的因素。而火神祭祀、腊祭、傩舞等文化因素也先后融合其中,既是社神祭祀的手段,也成为社神祭祀的内容。这些文化因素不期而遇最晚在关陇原始农业肇兴之时就形成了社火民俗的雏形。
- 王岁孝
- 关键词:文化渊源农业文明文化因素
- 关陇社火民俗的现状与特点被引量:1
- 2013年
- 社火民俗是关陇乡村文化中最强势、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陇地区民众在社火民俗的熏陶、感化之下度过了漫长的农耕生活,对其感情浓厚而深远,感知正面而积极;关陇地区至今依然存在着非常丰厚的锣鼓、秧歌、车船、阁跷等各种社火类型;社火民俗现有论著颇丰,但其中很少以关陇文化圈境遇和乡村文化建设视角对分布极为集中的关陇地区社火民俗进行梳理研究者。关陇社火民俗在萌芽、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原始性、祭祀性、传承性、扩布性、农耕性、稳定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点。概括现状和特点是进一步研究其在关陇乡村俗民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 王岁孝赵建昌
- 关陇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前,关陇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乡村自然环境封闭、农耕经济形态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太低及政府和政策的忽视等原因导致关陇地区乡村文化设施差,投资少,资源缺;居民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乡村主体空巢及农民缺乏自信。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搞好引导服务、发展乡村教育、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文化精英及找准文化建设载体等途径,可以解决目前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以关陇地区最强势、最典型的民间社火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将乡村文化建设与社火民俗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
- 王岁孝
-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
- 庆阳传统社火的文化内涵被引量:4
- 2011年
- 作为乡村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大型民间文艺娱乐活动的庆阳传统社火,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既具有娱神祈福、驱疫逐魔的主体功能,又包含了娱人娱乐的成分,尤其是传统的社火曲,还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意识,是民间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
- 雷天旭
- 关键词: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