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A0302000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8
相关作者:谷德军李春晖林爱兰郑彬何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市气象局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暴雨
  • 5篇夏季
  • 4篇季风
  • 4篇MJO
  • 3篇汛期
  • 3篇振荡
  • 3篇水汽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学
  • 3篇前汛期
  • 3篇小波
  • 3篇环流
  • 3篇持续性暴雨
  • 3篇赤道
  • 2篇月降水
  • 2篇中高纬
  • 2篇中高纬度环流
  • 2篇天气学
  • 2篇准双周振荡
  • 2篇纬度

机构

  • 14篇中国气象局广...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气象台

作者

  • 12篇李春晖
  • 12篇谷德军
  • 10篇郑彬
  • 10篇林爱兰
  • 3篇纪忠萍
  • 2篇李霞
  • 2篇何超
  • 2篇罗秋红
  • 1篇孙广凤
  • 1篇李茵茵
  • 1篇刘燕
  • 1篇李晓娟
  • 1篇张晶晶

传媒

  • 6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本文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105°E-130°E,5°N-20°N)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
李春晖潘蔚娟李霞刘燕
文献传递
夏季(5-10月)南海准双周和20~60天振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周期和波谱分析,指出南海对流夏季(5—10月)具有显著的准双周振荡(10-20天,QBWO)和20~60天振荡(ISO)周期。在南北向传播上,南海对流QBWO和ISO均以波数为2的向北传播为主。在东西方向传播上,QBWO以波数为1的向西传播为主,而ISO则以波数为1的向西和向东传播为主。在大气环流发生突变的三个不同年代下(1958-1976年、1977-1993年和1994—2011年),QBWO强度、传播次数、频次和传播波谱能量均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ISO强度的变化为正常略弱、较弱和较强,传播次数、频次和传播波谱能量则为较强、较弱和较强。导致这些变化的可能因子也有所不同,海气相互作用和水汽对流条件对QBWO的变化起了共同主导作用。对ISO而言,纬向风垂直切变影响更为重要。
李春晖何超郑彬谷德军林爱兰
关键词:年代际
广东6月持续性暴雨期间的大气环流异常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1979—2011年共33年广东86个观测站日降水和全球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包括暴雨和无雨)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广东6月持续性暴雨和持续性无雨期间大气存在显著的经向遥相关波列,其中,持续性暴雨过程波列更完整,非持续性暴雨(或非持续性无雨)则波列不显著,而4、5月的持续性暴雨或持续性无雨过程都没有波列出现。在经向波列存在的情况下,对流层中高层大气西风带环流经向度增大、槽脊发展增强,中高纬度这种持续稳定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和高空槽影响华南;在高层200 hPa,华南处于偏西风和西南风异常之间的气流辐散区域,有利于高层辐散;对流层中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脊点偏西,华南上升、南海下沉的垂直异常经圈环流建立;同时对流层低层来源于印度和孟加拉湾北部以及热带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加强,从而为持续性暴雨过程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雨区所需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可见经向波列通过对流层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异常影响持续性暴雨。在没有经向波列的情况下,当500 hPa华南地区有西风槽活动、850 hPa南海北部西风偏强,广东局地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则只能出现非持续性暴雨。因此,经向波列可为区分持续暴雨与非持续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与广东降水持续异常相关的经向波列受中高纬度罗斯贝波、热带对流以及中低纬度太平洋地区大气异常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郑彬何超
关键词:环流异常前汛期
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准双周振荡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夏季降水主要存在准20 d的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过程对应强的准双周振荡。选取与夏季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102.5-117.5°E,20-27.5°N)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作为影响广东夏季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指数,同样选取区域(110-120°E,15-22.5°N)平均的850 hPa风场作为"850 hPa关键区"指数;2011年夏季500 hPa关键区与850 hPa关键区分别存在显著的准23 d、准22 d周期振荡,季风槽暴雨发生在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谷、85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从南海南部开始的3次低频纬向风、OLR、湿度的北传与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中心相遇,导致3次季风槽暴雨过程。利用典型个例的合成分析,对2011年6—8月广东3次季风槽暴雨的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的大气环流场的共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它们反映了季风槽暴雨从间歇-开始-旺盛-减弱-结束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为广东季风槽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纪忠萍谷德军孙广凤李茵茵罗秋红李晓娟
关键词:天气学准双周振荡
广州逐日降水振荡及其延伸期预报的简谐波模型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1951--2010年广州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功率谱、小波变换、Lanczos滤波器和简谐波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广州逐日降水的振荡特征及其延伸期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广州逐日降水振荡主要表现为2~4.1d、8d、13-3d、40~60d和120d变化等5种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振荡,其中准单周变化、11~21d、21~80d的季节内振荡具有振幅和周期接近的1~2个振荡周期性循环出现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揭示出近期逐日降水距平5d滤波序列变化的主要周期,采用简谐波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广州逐日降水5d滤波序列的延伸期预报模型。对1990-2009年近20年的后报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延伸期预报简谐波模型除第24d和29d外,前33d的预报值与低通滤波值之间的相关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对未来34d降水低频分量极大值的预报与实况低通滤波极大值相差在0~2d的概率最高,可为中期与延伸期降水过程出现时段的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谷德军纪忠萍林爱兰李春晖郑彬
关键词:小波变换延伸期预报
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过程概念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1979-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过程回报检验等步骤,从中高纬度环流型、区域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三方面,确定广东6月持续性暴雨信号并进行量化表征,建立了广东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概念模型。从30次历史持续性暴雨过程检验表明,有28次过程符合概念模型。通过2012年6月21-24日持续性暴雨过程检验表明,概念模型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根据概念模型结合模式预报产品,将可进行中期和延伸期预报。另外,中高纬度环流型有一定持续性,通常提前1-4天出现异常信号,这对短期天气预报也有参考价值。
林爱兰谷德军郑彬李春晖
关键词:气候学持续性暴雨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季节内振荡)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第6位相)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林爱兰李春晖郑彬谷德军
关键词:MJO
广东前汛期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变化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1979—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分析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暴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及其异常特征,诊断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异常随赤道MJO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多年气候平均场来看,广东前汛期(4—6月)水汽输送来源主要有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向华南输送(即西南支输送)、源于热带西太平洋随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经南海地区向北输送(即东南支输送)和源于青藏高原西南侧伴随南支西风气流的向东输送(即西支输送)。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变化的水汽输送异常来源与气候平均来源有所不同,前汛期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是东南支、西支输送的输送异常以及源于我国中低纬度地区随偏北异常气流向南的水汽输送(简称北支输送)异常这三方面,其中北支输送异常主要加强广东区域的水汽通量辐合。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存在月际变化,西支和北支输送异常是4月、5月、6月暴雨的共同点,另外,5月暴雨还包括西南支、东南支输送异常,6月暴雨则包括东南支输送异常。各月持续性暴雨(持续3 d或以上的暴雨)与非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有所不同,4、5、6月东南支水汽输送异常,持续性暴雨比非持续性暴雨明显偏强。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的西南支水汽输送异常随MJO活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在MJO第4、5、6、7位相(8、1、2、3位相),西南支水汽向华南输送偏强(弱)。赤道MJO活动影响西南支水汽输送强度的物理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经向热力对比来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强弱变化,从而使该支气流流向华南的水汽输送发生变化。
林爱兰谷德军郑彬李春晖张晶晶
关键词:气候学暴雨
赤道MJO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关于海气相互作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目前有不少工作(丁一汇和李崇银,1999;陈隆勋等,1999;赵永平等,2000),毛江玉等(2000)分析表明,偏晚(早)年的SSTA分布呈El Nino型(La Nina型)...
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郑彬
关键词:海温
文献传递
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被引量:49
2013年
利用1961-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1979-2011年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提出了广东暴雨日的定义指标,分析了近51 a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诊断了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来源。结果表明,广东暴雨新指标避免了原指标定义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和需要人工操作等问题,并且得到的广东暴雨日数及暴雨累积雨量的年际变化更能反映广东的旱涝情况。51 a平均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在4、5、6月分别占10%、29%和61%,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5月,而60年代前中期、90年代至2011年持续性暴雨则主要在6月出现,这种年代际变化是由东亚地区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所造成的。除了过去所认识的"三脊两槽"和"两脊一槽"两种类型天气形势外,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500 hPa中高纬度环流还有一种"高纬阻塞-中纬平缓型"(称为Ⅲ型),Ⅲ型主要出现于6月,占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22%,因此,这种环流类型的补充提出,将减少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漏报现象。由于气候背景场各月有所不同,无论是三脊二槽型还是二脊一槽型,各区域槽(或脊)的相对强弱和形态也随月份有所不同,例如二脊一槽型,东北亚地区高压脊4、5、6月逐月加强向北扩展,贝加尔湖槽区逐月变宽,中低纬度阿拉伯海以东槽逐月向西移动,孟加拉湾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月加强。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随月份发生变化,4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水汽来源贡献最大,5月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水汽都有贡献,而6月则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所有类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说明动力辐合作用和水汽来源是暴雨的必备条件,持续性暴雨是各类中高纬度环流型的稳定维持与来源于
林爱兰李春晖郑彬谷德军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中高纬度环流水汽来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