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3225004)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淑兰陆春雪姜涛杜丽敏梁美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变
  • 3篇皮内
  • 3篇肿瘤
  • 3篇瘤变
  • 3篇内瘤
  • 3篇宫颈上皮
  • 3篇宫颈上皮内
  • 3篇宫颈上皮内瘤
  • 3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原位
  • 2篇诊治
  • 2篇子宫
  • 2篇子宫颈
  • 2篇宫颈肿瘤
  • 2篇病变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6篇张淑兰
  • 4篇陆春雪
  • 4篇姜涛
  • 3篇杜丽敏
  • 2篇梁美艳
  • 2篇李娜
  • 1篇周丹
  • 1篇林蓓
  • 1篇王冬冬
  • 1篇陈英汉
  • 1篇齐跃
  • 1篇董伟妍
  • 1篇王伟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phB4、EphrinB2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h家族尤其是EphB4/EphfinB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关于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文献目前尚少见报道。我们检测了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旨在探讨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张淑兰姜涛梁美艳王伟
关键词:EPHB4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宫颈癌发生肿瘤发生
SEMA3B和SEMA3F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新型候选抑癌基因SEMA3B和SEMA3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EMA3B和SEMA3F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SEMA3B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5.0%、20.0%和0,P〈0.05;SE—MA3F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20.0%和0,P〉0.05。晚期(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中SEMA3B的表达缺失率(85.0%)明显高于其在早期(I~Ⅱ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45.0%),X^2=7.03,P=0.008;SEMA3F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X^2-0.10,P=0.744;SEMA3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缺失率(52.0%)明显高于其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缺失率(13.3%),X^2=5.98,P=0.014;而SEMA3B的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无关,X^2=3.55,P=0.06。两者与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SEMA3B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李娜陆春雪张淑兰姜涛
关键词:肿瘤抑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原位癌41例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原位癌(CIS)诊治中的价值。方法以经LEEP锥切后确诊为CIS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LEEP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或二次锥切的患者34例,分析LEEP后残余宫颈的组织学状况;对全部患者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检查随访追踪。结果LEEP标本切缘干净、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存在CINII和存在CIS者分别占75.6%、9.8%、9.8%和4.9%。切缘干净组的病变残留率为0,明显低于切缘有CIN的各组(χ2=19.714,P=0.000)。LEEP锥切术后保留子宫的患者随访8~3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切缘干净的LEEP锥切对CIS疗效满意;对CIN行切除性治疗有利于避免CIS的漏诊。
陆春雪杜丽敏张淑兰李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中HP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切除淋巴结及癌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淋巴结中HPVDNA的检测在判断淋巴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PVDNA16/18在42例Ib~IIb期宫颈癌患者病灶中的表达,同时检测31例HPVDNA16/18表达阳性患者左右闭孔、左右髂内124个淋巴结中HPVDNA16/18的检出情况,分析淋巴结HPVDNA的存在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73.8%(31/42)癌灶组织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学证实75%(12/16)的转移病例淋巴结中检测到HPVDNA16/18,33.3%(5/15)未转移病例的淋巴结中也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转移淋巴结中HPVDNA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FIGO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DNA的表达率高(P<0.05)。结论保存完好的淋巴结石蜡切片可以用ISH来检测HPVDNA。HPVDNA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的HPVDNA检查比病理学检查更安全。
周丹林蓓王冬冬董伟妍齐跃张淑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淋巴结原位杂交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初探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宫颈病变诊疗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无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和重度糜烂组四组,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各组无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无糜烂组25.0,36.5%,12.5%,23.1%,2.9%;轻度糜烂组30.4%,40.2%,16.7%,11.8%,1.0%;中度糜烂组37.8%,37.8%,13.3%,10.2%,1.0%;重度糜烂组47.0%,30.0%,11%,9%,3%。其中轻、中、重度糜烂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P<0.01)。【结论】与光滑的宫颈相比,糜烂的宫颈发生CIN和宫颈癌的可能性并未增加。不应该把宫颈糜烂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对无糜烂的宫颈更应警惕宫颈病变的发生。
陆春雪杜丽敏张淑兰姜涛王伟
关键词:宫颈糜烂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附1894例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价值,调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子宫颈病变诊室就诊患者的疾病构成。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子宫颈病变诊室阴道镜检查1894例,评价阴道镜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85.2%,特异性52.4%,符合率72%,阳性预测值72.6%。该院子宫颈病变诊室的疾病构成比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i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占56.0%,子宫颈癌占3.2%。结论阴道镜检查是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阴道镜联合薄层细胞检查(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可以提高筛查的阳性率。大型综合性医院妇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CIN的疾病构成比很高,要积极对就诊患者进行规范的子宫颈癌防癌筛查,以防CIN和子宫颈癌的漏诊。
陆春雪杜丽敏张淑兰陈英汉姜涛梁美艳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子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