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01078)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林福殷凯生王文璐李红岩黄茂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哮喘
  • 6篇气管
  • 6篇细胞
  • 5篇支气管
  • 5篇支气管哮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致命性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气道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TOLL样受...
  • 2篇TOLL样受...
  • 1篇单核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周林福
  • 8篇殷凯生
  • 5篇李红岩
  • 5篇黄茂
  • 5篇王文璐
  • 4篇何韶衡
  • 3篇苗伟伟
  • 3篇汪凤凤
  • 2篇胡志斌
  • 1篇李梅梅
  • 1篇李若然
  • 1篇王聪
  • 1篇代文静
  • 1篇史莹
  • 1篇季晓辉
  • 1篇崔学范
  • 1篇张石江
  • 1篇朱全
  • 1篇谢维
  • 1篇邵永丰

传媒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芹菜素对哮喘小鼠转录激活蛋白3及Th_2型细胞因子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哮喘小鼠2型辅助性T细胞(Th2)优势应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2只6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芹菜素高剂量治疗组〔C组,20 mg/(kg.d)〕、芹菜素低剂量治疗组〔D组,2 mg/(kg.d)〕。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药物治疗组以芹菜素溶于1%二甲基亚砜(DMSO)腹腔注射。小鼠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对乙酰胆碱(Ach)阻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浸润情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瑞氏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BALF液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3〕;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GATA-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Ach气道阻力、气道炎症、BALF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血清总IgE、BALF中IL-4、IL-13以及肺组织GATA-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哮喘组比较,芹菜素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芹菜素通过降低肺组织GATA-3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而降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庞玲玲李若然周林福史莹代文静殷凯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芹菜素
OX40/OX40L协同刺激通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刺激信号,即识别信号和协同刺激信号。OX40/OX40配体(OX40L)是T细胞激活通路中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以及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OX40/OX40L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有望为哮喘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李红岩王文璐周林福殷凯生
关键词:OX40/OX40L免疫治疗哮喘
独特的表现似胸腔积液的致命性超巨大纵隔脂肪肉瘤一例
2013年
脂肪肉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包括高分化/去分化、黏液样/圆形细胞和多型性3种主要病理类型,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在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巨大的腹腔脂肪肉瘤较多见,但发生于纵隔者临床少见。
周林福张石江邵永丰刘瑶胡志斌李梅梅何韶衡王虹
关键词:纵隔脂肪肉瘤胸腔积液致命性软组织肉瘤圆形细胞去分化
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和内毒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交互作用被引量:9
2010年
哮喘是以树突细胞(DC)介导的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全球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发达国家尤为突出。该现象部分归咎于卫生假说,即环境愈干净则生命早期的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环境暴露就愈少,而LPS可以驱动宿主免疫应答由Th2向Th1型发生免疫偏移。
周林福胡志斌谢维殷凯生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哮喘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辅助性T细胞
Toll样受体4介导的Th2免疫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4(TLR4)是表达在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结合并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脂多糖介导的TLR4信号转导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引起固有免疫细胞活化。一方面,分泌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形成,并促进抗原递呈,引起初始型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另一方面,诱导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两种效应在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TLR4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有望为哮喘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汪凤凤苗伟伟李红岩王文璐黄茂殷凯生周林福
关键词: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转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哮喘
TSLP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由上皮细胞产生的白介素7样细胞因子,与靶细胞TSLP受体相互作用,激活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并诱导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性Th2免疫应答,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TSLP还可通过调节核因子κB,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多数家系聚集、孪生和大的遗传队列研究均证明,哮喘存在遗传易感性。靶向TSLP有望为今后哮喘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前景。
王文璐李红岩汪凤凤苗伟伟黄茂何韶衡殷凯生周林福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哮喘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对内皮穿越模型中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对内皮穿越模型中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和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江苏省哮喘联盟数据库中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轻一中度哮喘患者12例,募集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名,常规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获得单核细胞。选择健康产妇5名,胰酶消化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第2代),培养融合至内皮细胞单层。在内皮细胞上方加入单核细胞及哮喘血清(哮喘组)或正常血清(对照组),构建内皮穿越模型。硝酸银染色法观察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DDC)迁移行为。于48h收集MDDC,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特征,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核因子KB(NF-KB)活性,流式细胞术、ELISA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别检测其表型和功能。结果(1)在内皮穿越模型中,单核细胞2h后发生正向穿越,48h后发生逆向穿越并分化为DC。(2)与穿越前单核细胞[CD14(81±6)%、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24±5)%、CD80(2.8±2.0)%、CD86(14±4)%、CD83(0.9±0.8)%]比较,对照组MDDC的CD14[(20±5)%]显著下降(F=49.01,P〈0.05)、HLA-DR、CD80、CD86和CD83[(43±4)%、(17.9±3.5)%、(43±11)%和(6.7±1.8)%]均显著增高(均P〈0.05),但CD83仍较低,为未成熟DC。(3)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MDDC的HLA—DR和CD。[(55±6)%和(59±12)%]相仿(F值分别为15.29和35.97,均P〉0.05)、CD80和CD83[(49.7±10.2)%和(30.2±6.8)%]显著增高(F值分别为34.Ol和20.68,均P〈0.05),为成熟DC。并且,哮喘组MDDC呈典型的树枝样突起,其NF—KB活性、白细胞介素-12pTO水平和T细胞增殖作用[(100±11)%、(568±43)ng/L和(2033±198)cpm]较对照组[(12±3)%、(220±35)ng/L和(952±64)cpm]
周林福王文璐李红岩张明顺季晓辉何韶衡黄茂殷凯生
关键词:哮喘树突细胞单核细胞
奥马珠单抗在难治性哮喘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疾病,其发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以血清IgE增高、肺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气道高反应性为显著的临床特征^[1]。血清IgE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是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也是引起哮喘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2]。
苗伟伟汪凤凤李红岩王文璐黄茂殷凯生周林福
关键词:难治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血清IGE单抗细胞因子网络
极罕见的致命性气管Rosai-Dorfman病:NF-κB作用探讨
2011年
Rosai-Dorfman病,亦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由美国Rosai和Dorfman于196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双侧无痛性颈部淋巴结增生及低热、ESR增快、自细胞增多和高γ球蛋白血症。约1/3的患者存在淋巴结外病变,包括皮肤、眼眶和鼻咽。核因子-κB(NF-κB)过度激活与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现报道一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极罕见致命性、无巨大淋巴结病的气管SHML,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周林福陈亮朱全王聪徐海崔学范蒋雷服何韶衡黄茂殷凯生
关键词:ROSAI-DORFMAN病致命性NF-ΚBROSAI-DORFMAN病气管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巨大淋巴结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