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19)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瑞来刘海清刘俊劭雷声宏韩静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纺
  • 3篇电纺丝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纤维
  • 3篇静电纺
  • 3篇静电纺丝
  • 3篇聚乳酸
  • 3篇纺丝
  • 2篇图案化
  • 2篇聚己内酯
  • 2篇己内酯
  • 2篇蜂窝
  • 2篇蜂窝状
  • 2篇复合纳米纤维
  • 2篇醋酸纤维
  • 2篇醋酸纤维素
  • 1篇淀粉
  • 1篇多孔
  • 1篇多孔薄膜
  • 1篇多孔纤维

机构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武夷学院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刘瑞来
  • 7篇刘海清
  • 5篇刘俊劭
  • 1篇刘敏
  • 1篇赵升云
  • 1篇唐春怡
  • 1篇叶树海
  • 1篇李志军
  • 1篇李凯娜
  • 1篇穆寄林
  • 1篇陈秀娟
  • 1篇韩静
  • 1篇雷声宏
  • 1篇江慧华
  • 1篇康晓燕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聚氨酯工业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eath Figure法制备聚碳酸酯(PC)蜂窝状多孔膜被引量:3
2013年
以单组分聚碳酸酯(PC)为膜材质,在一定的湿度环境下,利用Breath Figure法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蜂窝状孔结构的聚碳酸酯多孔膜。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和湿度对所成多孔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所制得的孔结构规整,排列均匀紧密,孔径大小为(3.30±0.19)μm,而以三氯甲烷为溶剂只能得到孔径大小不均且无紧密排列的孔。环境湿度从43%增加到91%,孔径大小由(2.28±0.63)μm增加到(9.07±1.42)μm,且湿度与孔大小基本上呈现一阶线性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直线斜率为0.15μm/%,即在此体系中湿度每增加1%,所形成的孔大小增加0.15μm。
刘瑞来刘俊劭刘海清
关键词:聚碳酸酯BREATH
CdS-OH/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
<正>硫化镉(CdS)纳米颗粒拥有非线性光学性能、荧光性能和量子尺寸效应等优越的性能。为了克服纳米颗粒具容易发生团聚的缺点,将CdS纳米颗粒与聚合物进行杂化,不仅可以抑制纳米颗粒的团聚,而且使其易于回收利用。本研究通过一...
王巧英刘海清
关键词:CDSPHOTOLUMINESCENCE
文献传递
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穆寄林赵升云
关键词:熔融接枝淀粉聚己内酯
水蒸气辅助法构筑图案化蜂窝状多孔膜被引量:3
2012年
水蒸气辅助法是利用冷凝并自组装有序排列的水滴为模板构筑有序蜂窝状多孔膜的方法.此方法是一种方便、高效、廉洁的制备有序多孔膜结构的方法.具有作为模板的水滴可以通过自然挥发而除去,且孔洞的尺寸可以通过改变相关的实验参数进行调控的优点.主要综述和总结蜂窝状多孔膜的形成机理及其孔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因素,如: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溶液浓度、溶剂、粘度等,期望从中发现对该领域未来进一步发展有启发性的思路.最后展望了水蒸气辅助法构筑有序蜂窝状多孔膜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刘瑞来康晓燕刘俊劭
关键词:图案化蜂窝状多孔薄膜
聚乳酸蜂窝状多孔膜的形成与控制被引量:18
2012年
以单一组分聚L-乳酸(PLLA)为成膜材料,利用水辅助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蜂窝状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多孔膜形貌.研究溶剂、溶液浓度、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所成多孔膜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湿度环境和具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是制备蜂窝状多孔膜的必要条件.溶剂的挥发性是形成规整蜂窝状孔结构的关键因素.环境相对湿度由43%增加到91%,PLLA多孔膜的孔径由(1.75±0.24)μm增加到(11.50±1.43)μm,且孔呈现六边形的蜂窝状结构.扫描电镜断面和AFM表明:膜表面形成了深度约为1.8μm的单层孔结构.通过控制溶液浓度、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来控制膜的表面形貌及其所成蜂窝状孔的大小.最佳的成膜条件为溶剂CH2Cl2,湿度75%RH,温度34℃,浓度3 wt%.讨论了蜂窝状多孔膜的形成机理.
刘瑞来韩静陈秀娟雷声宏刘海清
关键词:聚乳酸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孔支架材料被引量:4
2012年
以聚乳酸(PLL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料,四氢呋喃(THF)和1,4-二氧六环(DOX)二元组分为溶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溶质组成、溶液质量分数、淬火温度及时间等条件对多孔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的聚合物溶液(VTHF∶VDOX=1∶1)在-50℃淬火2h,所得多孔支架材料由纤维组成,孔隙明显.
李凯娜刘敏李志军刘海清
关键词:热致相分离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孔支架
聚乳酸/醋酸纤维素复合多孔超细纤维的制备被引量:13
2013年
以DMF/二氯甲烷(DCM)或丙酮/DCM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直径为0.89-1.21μm、孔径大小为61-123nm的PLLA/CA复合多孔超细纤维.探讨溶剂组成、溶剂比例、聚合物浓度和环境湿度对纤维直径、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SEM观察纤维形貌及其孔径大小,通过N2吸附-脱附曲线计算多孔纤维的比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丙酮/DCM和DMF/DCM溶剂,以丙酮/DCM为溶剂所制备的纤维孔径小、比表面积大.主要因为丙酮/DCM沸点低,溶剂挥发过程越剧烈,聚合物温度降低越多,热致相分离越剧烈,越有利于形成密集的孔.且混合溶剂中随着DCM比例的增加,纤维上的孔密度和比表面积都增加.聚合物浓度从3%增加到15%,形貌从“多孔颗粒”过度到“珠-串多孔纤维”直到最后生成均匀无珠多孔纤维.纤维上纳米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静电纺丝过程中溶剂的快速挥发引起纤维表面温度急剧降低导致热致相分离而产生多孔结构.且纤维中形成了相互贯穿的三维连通孔.因此可以判断此体系主要是旋节相分离机理进行相分离.
刘瑞来刘俊劭刘海清
关键词:静电纺丝聚乳酸醋酸纤维素多孔纤维
静电纺丝制备图案化无机纳米纤维被引量:6
2012年
静电纺丝技术近几年在制备纳米纤维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批量制备纳米纤维材料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图案化无机物纳米纤维的纺丝装置和过程,特别详细综述了纺丝过程中纤维直径的变化,利用带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推导出纤维直径变化的运动方程,并对方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以符合电纺无机物纳米纤维直径的变化;并综述了取向纳米纤维、中空纳米纤维、壳-核结构纳米纤维、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及多层次结构纳米纤维的构建及其基本性能。最后对电纺制备图案化无机纳米纤维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功能化多层次结构电纺无机纳米纤维制备进行了展望。
刘瑞来刘海清刘俊劭江慧华
关键词:静电纺丝无机材料纳米纤维图案化
原位热溶剂法制备ZnO纳米晶/PU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012年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为(320±51)nm的前驱体醋酸锌/聚氨酯(Zn(OAc)2/PU)复合纳米纤维。将前驱体先后经过0.1 mol/L NaOH乙醇溶液和甘油浴热处理,得到ZnO纳米晶/PU复合纳米纤维。讨论了甘油浴温度和时间对纳米纤维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0.1 mol/L NaOH乙醇溶液处理后,前驱体纤维Zn(OAc)2/PU转变为ZnO/PU纤维且ZnO主要以低结晶和无定型态存在;再经过甘油浴处理后,低结晶和无定型态的ZnO转变为晶型完整的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得到了ZnO纳米晶/PU复合纳米纤维,该纤维对有机染料分子罗丹明B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刘瑞来叶树海刘俊劭
关键词:静电纺丝ZNO纳米晶复合纳米纤维吸附活性
层-层自组装制备三维蜂窝状醋酸纤维素多孔膜被引量:5
2014年
以单一组分醋酸纤维素(CA)为成膜材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条件下,利用水蒸气辅助法层-层自组装制备了三维蜂窝状CA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多孔膜形貌;研究了溶剂、环境湿度和浓度等因素对所成多孔膜结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制备得到的孔结构规整、排列紧密;环境湿度由43%增加到91%,孔径大小由(1.36±0.24)μm增加到(3.71±0.18)μm;CA的质量分数为1%~2%有利于规整孔的形成。扫描电镜断面观察发现CA膜内部全部成孔,且内部孔径大小为(1.09±0.13)μm,约为表面孔径大小的一半。利用界面能最小化理论解释了三维蜂窝孔的形成机理。此三维多孔膜有利于细胞的粘附、铺展、分化和增殖,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用。
刘瑞来唐春怡刘海清
关键词:醋酸纤维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