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13)

作品数:3 被引量:110H指数:3
相关作者:郭学良肖稳安李建华赵琳娜孙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闪
  • 1篇地闪活动
  • 1篇云物理
  • 1篇云物理特征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尘暴天气
  • 1篇沙尘输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特大暴雨
  • 1篇起沙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强雷暴
  • 1篇强雷雨
  • 1篇梅雨
  • 1篇梅雨锋
  • 1篇雷暴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作者

  • 2篇赵思雄
  • 2篇郭学良
  • 1篇刘玉玲
  • 1篇李建华
  • 1篇付丹红
  • 1篇孙建华
  • 1篇齐琳琳
  • 1篇赵琳娜
  • 1篇肖稳安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一次典型灾害性雹暴、大风的形成过程与云物理特征被引量:9
2003年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和强风暴模式对北京2003年8月23日晚发生的一次强雷暴、大风天气的形成过程与云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特有的地形、冷暖气流分布特征对强灾害性风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西风气流经过地势较高的地区时,由于受太阳辐射加热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易形成对流单体,在随高空气流向地势较低的城区移动过程中,暖湿空气从云体前方进入云体,对流得到显著加强,在云的中上部形成大量的霰/雹粒子.降水主要是由于霰/雹粒子通过融化层融化形成的.强下沉气流主要是由霰/冰雹的拖曳、融化以及雨水的蒸发冷却过程形成的负浮力效应产生的,这种强下沉气流在地面辐散导致地面瞬时局地灾害性大风、同时,强辐散出流也迫使暖湿气流更大程度地抬升而形成新的云系,使强风暴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维持.
郭学良付丹红
关键词:云物理特征
一次强雷雨过程中对流参数对潜势预测影响的分析
在利用观测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的一次强雷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暴雨特征分析基础上,从雷暴和强暴雨的发生条件入手,探讨了一些强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在此次强雷雨发生潜势预测中的指...
齐琳琳刘玉玲赵思雄
关键词:特大暴雨梅雨锋
文献传递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被引量:83
2006年
对2000-2001年发生在北京地区的8次天气过程进行了闪电与降水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针对两类典型暴雨和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的雷达、闪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降雹天气的地闪特性具有明显差异。降雹天气的正闪比例较大,特别在降雹前正闪频数增加剧烈。闪电通常发生在45dBZ以上的回波区,比目前“闪电在中纬度通常发生在30~45dBZ”等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偏高。
李建华郭学良肖稳安
关键词:地闪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
2002年3月20日沙尘暴天气的影响系统、起沙和输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8
2004年
近年来,东亚地区严重沙尘暴的频发趋势,使沙尘暴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生态和环境问题。本文利用一个以较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具有清晰风蚀物理学概念的沙尘暴数值模式集成系统,对2002年3月19~22日主要沙尘暴事件的气象背景条件、起沙源、起沙率以及沙尘输送进行了模拟和较为细致的数值分析,并将结果与常规气象观测和卫星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气象背景、沙尘源和沙尘输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起沙区域主要是蒙古国的巴彦洪戈尔省南部、南戈壁、东戈壁省,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锡林郭勒盟地区、甘肃北部和青海北部;起尘量最大的中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平均达15mgm-2s-1;沙尘输送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在垂直运动较强的地方可以向上输送到500hPa。
赵琳娜孙建华赵思雄
关键词:沙尘暴沙尘输送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