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01)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宗德陈金珠韩招久姜志宽肖转泉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类化合物
  • 7篇化合物
  • 6篇驱避
  • 5篇驱避剂
  • 5篇萜类
  • 5篇萜类化合物
  • 5篇类化
  • 3篇缔合
  • 3篇定量构效关系
  • 3篇伊蚊
  • 3篇氢化
  • 3篇白纹伊蚊
  • 2篇德国小蠊
  • 2篇定量构效关系...
  • 2篇行为学
  • 2篇引诱
  • 2篇质谱
  • 2篇质谱分析
  • 2篇质谱裂解
  • 2篇乳酸

机构

  • 19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南昌市疾病预...
  • 2篇南京军区疾病...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化学系

作者

  • 17篇王宗德
  • 15篇陈金珠
  • 8篇韩招久
  • 8篇姜志宽
  • 6篇廖圣良
  • 6篇陈尚钘
  • 6篇肖转泉
  • 6篇范国荣
  • 5篇郑卫青
  • 3篇赵玲华
  • 2篇陆年宏
  • 2篇谭伟龙
  • 2篇忻伟隆
  • 1篇柳小青
  • 1篇刘显亮
  • 1篇刘艳
  • 1篇聂旭亮
  • 1篇郑剑
  • 1篇陈海婴
  • 1篇李丙军

传媒

  • 6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萜类臭虫驱避剂筛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筛选评估30个萜类化合物对温带臭虫的驱避活性。方法滤纸浸液法。结果测试浓度为20 mg/ml时,30个化合物中编号为2、4、11、12、19、28、29、30的8个化合物表现出了很强的驱避活性,在4个观察时点12、24、36、48 h的驱避率均为100%。为了进一步区分这8个化合物的驱避活性,采用10 mg/ml浓度测定时,这些化合物的驱避活性出现了分化。19、29、30表现出较好的驱避活性,在各观察时点的驱避率均达60%。研究进一步测试并分析了这3个化合物在等比系列浓度时的驱避活性变化。结论 19、29、30这3个化合物具有作为臭虫驱避剂的前景。
韩招久王宗德姜志宽陈金珠郑卫青谭伟龙陆年宏
关键词:萜类化合物温带臭虫
R2驱避剂对淡色库蚊空间驱避活性的研究
2013年
目的为了开发R2空间驱避剂。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2对淡色库蚊做击倒、灭杀和空间驱避实验。结果 R2对淡色库蚊无击倒和灭杀作用,R2的剂量增加到300 mg/ml和实验时间延长到24 h,对淡色库蚊均无直接的击倒和灭杀作用。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A(R2的质量)、B(志愿者与驱避剂的距离)、C(驱避剂放置高度)、D(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考虑因素,在室内研究R2对淡色库蚊的空间驱避活性,得到最佳使用条件为:A2B2C2D2(200 mg的R2、距离:1.0 m、高度:1.0 m、体积比:3∶7),各因素对驱避活性的影响程度为A﹥B﹥D﹥C。结论在最佳条件下,R2对淡色库蚊的空间驱避活性较高,这将为开发R2空间驱避剂打下基础。
范国荣伊廷欣姜志宽陈金珠王宗德陈尚钘
关键词:淡色库蚊正交试验
松节油基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驱避活性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013年
本研究测试了26个松节油基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并分析了定量构效关系。20个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驱避活性,其中薄荷醇的驱避活性最高,驱避率为69.8%。利用Gaussian软件构建和优化26个化合物结构,再利用AMPAC和CODESSA软件计算化合物的结构描述符;启发式方法对描述符进行筛选及驱避化合物结构描述符与驱避率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建立,获得R2为0.7923的最优模型,即驱避率(%)Y=269.13+15.36X1-77.16X2+0.83X,+1.38X4+0.83X5+2.58X6。该模型显示,影响萜类德国小蠊驱避活性的最主要的6个描述符X1、X2、X3、X4、X5、X6分别为氢原子最大原子态能、原子表面带正电部分区域相对于总带电区域的比例分数、分子总偶极的杂化成分、碳原子最大原子态能、原子表面带负电部分区域相对于总带电区域的比例分数、Onsager—Kirkwood溶解能的图像。
韩招久李丙军姜志宽廖圣良王宗德谭伟龙陆年宏郑卫青郑剑贾德胜
关键词:德国小蠊萜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
氨与避蚊胺缔合对白纹伊蚊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体引诱物氨与驱避剂避蚊胺(DEET)之间存在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该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氨、DEET、氨与DEET缔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结果氨的浓度为10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作用,1000和100 mg/L时有微弱引诱作用;DEET的浓度为1000和0.1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微弱驱避作用,其他浓度作用不明显;浓度为1 mg/L的氨与浓度为1 mg/L的DEET等比例混合物,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浓度为1000和0.1 mg/L的DEET与同等浓度的氨等比例缔合后,既无驱避效果,也无引诱效果。结论氨与DEET存在缔合作用,且该缔合作用能增强白纹伊蚊的驱避行为反应。通过研究人体引诱物与驱避剂的缔合作用为驱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忻伟隆廖圣良姜志宽范国荣宋杰陈尚钘陈金珠王宗德
氢化诺卜酸及其酰胺的合成被引量:14
2013年
氢化诺卜醇(1)在醋酸溶液中被CrO3氧化制得氢化诺卜酸(2),由氢化诺卜酸与亚硫酰氯反应生成氢化诺卜酰氯(3),氢化诺卜酰氯分别与浓氨水、33%二甲胺水溶液、二乙胺和二异丙胺在冰水浴中反应制得相应的4种酰胺,各产物的得率均在70%以上,GC纯度95%以上。各产物均用IR,1H NMR,13C NMR与MS进行了结构表征。
赵玲华肖转泉陈金珠王宗德范国荣陈尚钘
关键词:酰胺
萜类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驱避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英文)
2012年
测定了一系列六元环萜类化合物对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的驱避活性,利用Codessa Pro程序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描述符,再利用Codessa Pro程序中的最优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驱避活性与这些化合物结构描述符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所得到的最优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模型的R2为0.924,模型所包含的4个参数分别是:FNSA3 fractional PN-SA、Min n-n repulsion for bond H-C、YZ Shadow/YZ rectangle、Max electrophilic reactivity index for atom C。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臭虫化学感受器与驱避剂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宋杰王宗德韩招久陈金珠姜志宽郑卫青商士斌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萜类化合物臭虫
定量计算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缔合对其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为验证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嗅觉引诱物二氧化碳存在缔合作用,并研究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借助计算化学的方法获得缔合体和缔合能量,利用Gaussian View和Gaussian03W软件分别构建和优化二氧化碳、22个萜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以及它们与二氧化碳缔合后的三维分子结构,经Ampac8.16转化后,获得它们的缔合能量。借助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方法研究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利用Codessa2.7.10计算获得驱避剂和缔合体的各类结构描述符,从包括缔合体结构描述符及特征描述符在内的各类结构参数中筛选显著性参数,以萜类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校正驱避率的对数值为活性数据,建立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结果获得了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缔合的缔合能量,计算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缔合作用并且可以形成缔合体;获得1个R2为0.9643的4参数QSAR模型,这4个参数所对应的结构描述符分别是COM-WNSA-3 Weighted PNSA(PNSA3*TMSA/1000)[Zefirov’s PC],f-TerCO2-Min e-n attraction for a C-O bond,M-Max 1-electron reaction index for an Oatom,M-Min(>0.1)bond order of an H atom,前2个参数分别为缔合体的整体结构描述符和碎片特征描述符。计算化学结果表明,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存在缔合作用,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显著。
廖圣良宋杰王宗德陈金珠陈尚钘范国荣姜志宽韩招久
关键词:驱避剂萜类化合物二氧化碳定量构效关系
蚊虫驱避剂的驱避机理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就蚊虫驱避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目前两类主流的驱避机理假说:驱避剂干扰嗅觉系统以阻断蚊虫对宿主气味的识别、驱避剂激活嗅觉神经元引起蚊虫的主动躲避行为。介绍了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几年对驱避剂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从驱避剂与引诱剂缔合作用的角度对驱避机理的研究。
廖圣良姜志宽宋杰王宗德韩招久陈金珠
关键词:蚊虫驱避剂
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驱避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筛选评估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方法滤纸浸液法生物测定。结果 43个萜类化合物在剂量为340μg/cm2时对德国小蠊雄性成虫驱避活性的初步测试结果显示,羟基香茅醛、薄荷醇、羟基香茅醛丙酸酯、龙脑烯醛缩-1,3-丙二醇等4个化合物表现出了较高的驱避活性。对这4个化合物采用几何浓度梯度进一步测试,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昆虫驱避剂避蚊胺(DEET)进行比较。羟基香茅醛、薄荷醇、羟基香茅醛丙酸酯、龙脑烯醛缩-1,3-丙二醇的驱避中量(RD50)分别为154.7、56.2、165.9和151.3μg/cm2,均低于DEET的RD50(194.5μg/cm2)。结论本项研究结果说明,羟基香茅醛、薄荷醇、羟基香茅醛丙酸酯、龙脑烯醛缩-1,3-丙二醇具有作为蟑螂驱避剂的应用前景。
韩招久王宗德姜志宽钱万红陈金珠郑卫青
关键词:萜类化合物德国小蠊
氢化诺卜基甲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的质谱解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由氢化诺卜基氯与镁反应,再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的氢化诺卜基甲酸及其6个烷基酯进行了质谱分析.通过对质谱数据的解析,获得了在70 eV下这些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情况.
肖转泉刘艳陈金珠王宗德
关键词:质谱分析质谱裂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