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A032600002)

作品数:8 被引量:114H指数:6
相关作者:欧素英纪忠萍韩志远田向平谷德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磨刀门
  • 2篇磨刀门水道
  • 2篇河床
  • 2篇河床演变
  • 1篇冬春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模型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模型
  • 1篇咸潮
  • 1篇聚类分析
  • 1篇环流
  • 1篇环流演变
  • 1篇工神经网络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交通部天津水...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交通运输部天...

作者

  • 4篇欧素英
  • 3篇纪忠萍
  • 2篇杨清书
  • 2篇田向平
  • 2篇吴秀兰
  • 2篇李茵茵
  • 2篇方一川
  • 2篇韩志远
  • 2篇谷德军
  • 2篇梁玉琼
  • 1篇高晓容
  • 1篇温晶
  • 1篇雷亚平
  • 1篇梁巧倩
  • 1篇谢炯光
  • 1篇刘峰
  • 1篇易爱明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类活动对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基于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近期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枯季潮汐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上游河段大规模河床挖沙引起河床高程显著降低,水深增大,河槽容积增加,底坡降减小;口门围垦整治导致磨刀门口门区水域面积变小,入海口门向海延伸,入海水道增深。(2)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变化引起枯季潮汐动力发生变化:上游河段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明显增强;口门区潮差减小,横洲水道潮能汇聚,水位壅高;水面坡降减小,潮波传播速度增加,咸水界上移。
韩志远田向平欧素英
关键词:河床演变磨刀门水道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纪忠萍温晶方一川高晓容谷德军吴秀兰李茵茵
关键词:EOF分析
近48年来广东春旱的变化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更好地做好广东省春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用EOF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近48年(1957—2004年)来广东受害较大的春旱(2—5月)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2~3年和4年左右的年际变化以及3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春旱主要发生在1960—1971年和1994—2004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严重春旱的发生呈增多趋势。1976/1977年之后,阶段性的冷与涝、暖与旱相对应,而其之前的这一相关性则不好。广东春季降水的异常主要与极涡、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亚洲大陆及其以北的500hPa环流异常有关。异常春早年500hPa同期环流场上极涡较强,偏向鄂霍次克海,亚洲大陆及其以北为明显的正高度距平,冷空气的活动偏强,副高偏东偏弱。850hpa流场上广东到南海盛行偏北气流,不利于降水的产生。异常涝年的情况则基本相反。
纪忠萍谷德军易爱明方一川梁玉琼谢炯光
关键词:春旱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的空间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在珠江三角洲各口门水道的多年月平均含氯度及逐时同步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各口门水道咸潮活动的空间差异性进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不同位置的咸潮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型:一为潮优型,主要指虎门水道,一为径控型,包括崖门水道、蕉门水道等多个水道。两种不同类型的水道其含氯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主控动力不同,盐淡水混合类型也不相同,潮优型水道的盐淡水混合类型一般为垂向均匀混合型和部分混合型,而径控型水道的盐淡水混合类型一般为高度分层型及部分混合型。
欧素英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聚类分析潮差
广东秋冬春连旱的时空变化及环流演变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再分析高空资料以及广东省4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综合采用L指数和AWTP指数可对广东秋冬春连旱进行较好的描述;EOF的分析表明广东的秋冬春连旱空间变化具有全省一致性,时间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还有阶段性变化和趋旱的趋势变化。广东秋冬春连旱异常年份的合成分析表明,从秋季到次年春季,极涡和南支槽的活动都较常年偏弱;秋季华南受偏强的反气旋环流影响,干燥少雨;冬季,小股的冷空气偏东路径活动,低层华南到南海大部有东北风距平,干燥少雨;春季,小股的冷空气频繁东移,华南处高空槽底偏西风场中,低层的西南风较常年偏弱,不利于华南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梁巧倩梁玉琼纪忠萍吴秀兰李茵茵
关键词:环流演变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被引量:36
2010年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韩志远田向平刘峰
关键词:河床演变河道采砂磨刀门水道
咸潮入侵理论预报模式的分析及其在西江三角洲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不同要求的咸潮入侵理论模式较多。本文在河道地形概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流量、潮汐、盐淡水混合类型及地形等因子,建立起一个可以快速预报各水道日最大氯度及咸潮最大影响范围的模式,并用于西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模拟和预报。结果表明,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西江三角洲各水道日最大氯度及咸潮入侵范围,预报结果良好,同时该模式也能较好地预报磨刀门水道剧烈的地形变化及其它要素,如流量、潮汐对咸潮活动的影响程度。今后仍需更多的实测资料或数学模型对其他因子进行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用来修正该预报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模式的精度及可预报性。
欧素英杨清书雷亚平
关键词:咸潮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航道、港口潮水位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主要分潮为输入,在合理选择各参数的基础上,通过BP网络模型确定与各分潮调和常数相关的权值,建立起以短期潮水位资料为基础的潮水位预报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的大横琴站的潮位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只要资料时间超过15 d就可以很好地预报较长时间的潮位.
欧素英杨清书
关键词:BP网络模型潮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