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6136)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单国荣商宽祥吕挺蔡晓生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双水相聚合过程中的单体分配被引量:7
- 2009年
- 用改进溴化法对丙烯酰胺(AM)在聚丙烯酰胺(PAM)-聚乙二醇(PEG)-H2O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分配系数随PEG浓度、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随PAM浓度、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而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并在此基础上,对AM在PEG水溶液双水相聚合过程中单体在两相的分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EG浓度、单体浓度、温度对聚合过程中单体分配的影响。
- 吕挺单国荣
- 关键词: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
- 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双水相共聚过程的临界分相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含一定量聚丙烯酸钠(PAANa)的硫酸铵(AS)水溶液中进行双水相共聚合。用分光光度计对聚合体系分相进行在线确定,采用溴化法测定了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的转化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聚合物链的分子量进行了研究。随着MMA用量的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和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减少;AM与AA单体总量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降低,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变大;AA质量比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和临界分相分子量下降幅度减小;盐浓度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几乎不变,临界分相分子量逐渐减小;温度升高,体系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上升,临界分相分子量几乎不变;稳定剂用量增加,临界分相转化率几乎不变,临界分相分子量增加幅度变大。
- 蔡晓生单国荣
- 关键词: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聚乙二醇存在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动态表面张力
- 2012年
- 利用最大泡压法(MBPM)研究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有、无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发现PEG使体系反应速率变慢,反应50min,有PEG参与的体系转化率只有49%,而无PEG参与的体系转化率已达到98%以上,接近终点。St/MMA和引发剂形成的聚合物在PEG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具有更强表面活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水平高于PEG以及无PEG参与聚合体系的聚合物,但弱于混合单体及齐聚物。这种较强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在转化率只有5%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是聚合物进入粒子堆形成稳定小粒子的动力,并最终使粒子带有足够脱离粒子堆的表面电荷。
- 施一鸣单国荣
- 关键词:动态表面张力甲基丙烯酸甲酯无皂乳液聚合聚乙二醇
- 丙烯酰胺与季铵类阳离子单体双水相共聚的二次相分离被引量:1
- 2012年
- 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季铵类阳离子单体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双水相共聚的二次相分离.提出了二次相分离的机理,认为是阳离子单体单元的电离使得聚合物带上了正电荷,大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了其在PEG相中的溶解性(增容作用).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体系二次相分离的影响,发现二次相分离在一定的单体浓度和PEG浓度、以及适当的单体比例和PEG分子量条件下才能发生.总单体用量或PEG用量增加,第二次分相先出现后消失;PEG分子量增大,第二次分相逐渐明显;反应温度升高,两次分相更快完成.DMC摩尔分率为0.25~0.60时,第一次分相的临界转化率很小,第二次分相的临界转化率则随DMC摩尔分率的增加而增大;DMC摩尔分率超过0.60后,聚合反应主要在过渡区完成,第二次分相难以发生.
- 商宽祥单国荣
- 关键词:丙烯酰胺
- 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双水相共聚临界相分离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引言
双水相体系主要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分离纯化[1-5],近年来逐渐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制备,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即双水相聚合[6-12]。有效的相分离是双水相聚合正常进行的前提。Kim等[13]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的相分离,发现随PEG分子量增大,
- 商宽祥单国荣
- 关键词: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