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65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涧王卫国罗燕郭世昌蒋维楣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区域气候
  • 4篇大气化学
  • 4篇大气化学模式
  • 3篇气候模式
  • 3篇气溶胶
  • 3篇区域气候模式
  • 3篇硫酸盐
  • 3篇硫酸盐气溶胶
  • 3篇臭氧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区气候
  • 1篇地区气候变化
  • 1篇动力学系统
  • 1篇对流层
  • 1篇氧化硫
  • 1篇数学
  • 1篇数学期望
  • 1篇气顶
  • 1篇气候模拟

机构

  • 8篇云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8篇吴涧
  • 8篇王卫国
  • 4篇郭世昌
  • 4篇罗燕
  • 3篇蒋维楣
  • 3篇谢应齐
  • 2篇刘红年
  • 2篇陈新梅
  • 1篇张艳霞
  • 1篇黄安宁
  • 1篇陈鲁言
  • 1篇汤剑平
  • 1篇王万里
  • 1篇屈卫峰

传媒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mulation of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lack Carbon Aerosols and the Regional Climate Responses over China被引量:24
2004年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work of the Chinese new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IEMS), the radiative process of black carbon (BC) aerosols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original radiative procedures of RIEMS,and the transport model of BC aerosols has also been establish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IEMS model.Using the new model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aerosols and their radiative effect over the China reg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BC aerosole on 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and on the air temperatur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otal rainfall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BC aerosols induce a positive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 which is dominated by shortwave radiative forcing. The maximum radiative forcing occurs in North China in July and in South China in April. At the same time,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i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Based on the radiative forcing comparison between clear sky and cloudy sky, it is found that cloud can enforce the TOA positive radiative forcing and decrease the negative surface radiative forcing. The responses of the climate system in July to the radiative forcing due to BC aerosols are the decrease in th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Huaihe area and most areas of South China, and the weak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air temperature over North China. The total rainfall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rea is increased, but it decreased in North China in July.
吴涧蒋维楣符淙斌苏炳凯刘红年汤剑平
中国地区工业硫酸盐气溶胶对辐射和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将大气化学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连接,以中国地区1994年1,4,7,10月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气候变化,并分析了由于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的对地气系统辐射收支、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因子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硫酸盐气溶胶在晴空大气顶和云天大气顶处产生负的辐射强迫,将使地表温度下降,使降水量减少.
吴涧王卫国谢应齐郭世昌陈新梅罗燕
关键词:硫酸盐气溶胶气温降水量大气化学模式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被引量:8
2002年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模拟也得到了模拟区域气候的四个典型月特征 ,并与分析资料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果 .此外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臭氧反馈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模拟对流层臭氧增加背景下 。
吴涧蒋维楣刘红年汤剑平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大气化学模式气候变化对流层区域气候
中国地区大气硫化物分布和输送基本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连接大气化学模式 ,利用耦合的模式系统模拟了中国地区大气二氧化硫和硫酸盐分布和季节变化 ,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硫在冬春季大 ,夏秋季小 .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在夏季最大 ,并且从地面到高空单调递减 ,其浓度的季节变化在 40 0hPa以下最明显 .
吴涧王卫国郭世昌谢应齐陈新梅
关键词:硫化物大气化学模式区域气候模式二氧化硫硫酸盐气溶胶系统模拟
大气地转静力平衡的方差分析与L分布被引量:2
2006年
在对大气地转静力系统平衡问题的研究中,首次引出一种概率分布函数L分布.通过分析得出L分布函数具有明确的数字特征:①它的方差为1/9初始振幅的平方,均方差为1/3初始振幅,数学期望为0;②4阶中心矩为1/25初始振幅的4次方,峰度系数等于正0.24,偏度系数为0;③L分布的m阶矩存在,在正负1/e初始振幅区间内,它的概率是2/e(约74.04%);④在一个均方差区域内的概率是70.0%,在0值附近分布概率最大;⑤L分布比正态分布更集中在它数学期望值附近;峰度系数比正态分布高0.24;⑥最后应用到大气中推出方差无量纲数W.
王万里王卫国
关键词:数学期望无量纲数
卫星实测臭氧总量资料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2002年
将卫星观测的TOMS臭氧总量资料应用于区域气候模拟中 ,在不同纬度的地区采用随季节变化的臭氧总量 .以中国地区为例 ,对比模拟了考虑臭氧随季节、纬度变化和模式原有的固定臭氧值对气候的不同影响 .结果发现 :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2而言 ,用于研究中国地区时 ,模式中的臭氧总量比实际状况偏大 ,利用实测臭氧资料后能产生负的晴空辐射强迫 ,并引起云量变化 。
吴涧王卫国郭世昌张艳霞
关键词:臭氧总量区域气候模拟
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非均匀结构被引量:5
2004年
对昆明地区2001年春季探测的臭氧分压廓线数据的非均匀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结构函数和双曲分布函数建立自相似的标度律,进而描述臭氧垂直空间中的非均匀结构(如,间歇性、粗糙度、标度指数、功率谱指数、分数维等).计算结果表明:①臭氧分压垂直空间分布序列的分数维在1~2之间;功率谱指数为1~3.②在不同高度层上,对流层顶附近的分数维最大D=1.365;而对流层中的则最小D=1.205.③平流层臭氧分压的垂直间歇性强且粗糙;对流层顶附近的垂直间歇性弱又光滑,并存在着很强的奇异性.
王卫国吴涧黄安宁罗燕
关键词:臭氧垂直分布粗糙度分数维
矿尘气溶胶短波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在辐射传输模式CRM中引入粒径为0.5、1.0、2.0、4.0、8.0 m的5段矿尘气溶胶粒子,模拟计算气溶胶对短波辐射通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溶胶引起晴空短波净辐射通量减少;在分布有气溶胶的层内,粒子半径增大、光学厚度增大都会使短波净辐射通量减少;在气溶胶层以上,辐射通量的变化与具体的粒子半径有关。
吴涧罗燕王卫国郭世昌屈卫峰
关键词:光学厚度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许多地区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更显著 ,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较为明显 ,是不能被忽略的 ;结果显示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差异 ,说明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模拟方法有关 ,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吴涧蒋维楣刘红年王卫国罗燕
关键词:硫酸盐气溶胶区域气候模式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臭氧层动力学系统中化学与动力扩散耦合过程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对平流层复杂过程控制的臭氧层系统,从支配耦合的动力学方程中解出臭氧宏观数密度行为定态解析解,并判别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臭氧层动力学系统出现m=±Jo3/H的耦合时存在临界结构不稳定.通过对控制参数功能结构和时空结构的关系分析,发现了一些非常[O2]=6.75rk3,且对应重要的动态平衡耦合形式.主要包含有:(1)光化与催化的互耦平衡JO2的转折为Jo3/2;(2)化学排斥子和动力排斥子的分界分歧点(Jo3/2,±Jo3);(3)动力扩散与光化学作用控制的动态平衡射线m=±Jo3等.它们不同的组合结构提供了支配臭氧层系统演化过程的重要控制信息,从而揭示了臭氧层宏观行为的动力学特征.与此同时,还结合南极地区上空特征的大气环境条件,讨论了那里冬春季臭氧层演变的可能解释.
王卫国吴涧蒋维楣谢应齐陈鲁言
关键词:大气结构臭氧层动力学系统耦合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