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451)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扬杨一丹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现实主义
  • 2篇《蜕变》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新时期文学批...
  • 1篇形式意味
  • 1篇学派
  • 1篇演剧
  • 1篇意味
  • 1篇天空
  • 1篇同构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主义
  • 1篇佚文
  • 1篇文化立场
  • 1篇文体
  • 1篇文体流变
  • 1篇文学奖
  • 1篇文学批评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李扬
  • 1篇杨一丹

传媒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戏剧艺术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蜕变》创作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蜕变》的创作过程也是各种思想理念、政治思潮、道德准则相博弈的过程,对理解这一时期曹禺的思想、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梳理了《蜕变》的创作、修改过程,考察了这部作品的版本源流;同时,对梁公仰的原型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蜕变》与《莫斯科天空下》的内在思想关联及作家的文化立场调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李扬
关键词:《蜕变》文化立场
论后焦菊隐时代的北京人艺
2014年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走过了60年的旅程。60年来,她不但成为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最高艺术殿堂,形成了自己的演剧学派,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新时期以来,北京人艺在主旋律、商业化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创作了一批实现了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内在统一的代表剧目,超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民族化概念的藩篱,深化了人们对现实主义的导演理念的理解。与此同时,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形""神"兼备。
李扬
关键词:北京人艺现实主义表演风格
“东方传奇”的文体政治——兼评新世纪“幻觉主义”文学的文体流变
2017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华丽地回归了理论的前台.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重新解读当代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甚至新晋获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也被冠以这一标签.粗略看来,当代文学的许多作品似乎都可以进入这一术语的视野,真假莫辨,众语喧哗.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热”中,
杨一丹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诺贝尔文学奖文体流变幻觉传奇
论《雷雨》的形式意味被引量:3
2014年
在中国话剧文学史上,曹禺是对形式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作家的精心营造下,《雷雨》的背景音乐、情节结构、"序幕"和"尾声"的安排都服从于"自然的法则"和"天地间的‘残忍'"这一主题。在《雷雨》中,音乐中的卡农形式、周氏父子的代际同构、"序幕""尾声"的首尾衔接,形成了一个个"怪圈",在无形中演绎着"人无路可走"的现实境遇。与此同时,"创造生活幻觉"和"破除生活幻觉"两种戏剧理念的并行不悖,在强化作品的形式意味、扩大《雷雨》的接受场域的同时,也使中国话剧在戏剧观上有了与现代世界戏剧潮流对话的潜在可能。
李扬
关键词:怪圈陌生化效果
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4
2010年
1980年代,文学批评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迎来了中国文学事业的春天,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终于告别了极端功利的批评倾向,使文学艰难地回到了自身。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很快就迷失在"商品化"、"市场化"的时代潮流中,在告别了"政治投机"之后,却再度陷入了另一种投机状态。这种对"方法论"的态度使当代文学批评形成了一种"理论至上"的文风,最终导致了文学创作界与理论批评界的隔膜。与这种尴尬的批评现状相伴生的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迷失","文学价值"和"批评价值"的双重迷失,理论界需要对这种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相信,随着批评家的理论自觉,学术评价制度、匿名审稿制度、期刊评级制度的逐步完善,一种独立、自由、健康的文学批评局面或可形成。文学批评不是为某位作家、某部作品而存在的,它所捍卫的是文学的尊严。
李扬
关键词:文学批评方法论价值观
《蜕变》与《莫斯科天空下》——从一篇佚文看曹禺的思想与创作被引量:1
2011年
曹禺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但在诸多探讨曹禺与外国作家关系的论著中,至今没有人提及美国作家莫里斯·辛德斯对曹禺的思想与创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曹禺的《莫斯科天空下》的解读,对曹禺与莫里斯·辛德斯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在分析《蜕变》与《莫斯科天空下》的内在关联的同时,对梁公仰的原型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李扬
关键词:《蜕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