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31)
- 作品数:32 被引量:266H指数:13
- 相关作者:马耀明邹捍李茂善马舒坡李爱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复杂地形山谷气流的动态仿真
- 大气环境仿真是综合自然环境(SNE)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器系统优化设计,军事系统模拟演练以及防灾、减灾的决策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气环境仿真的可信性依赖于大气环境表述的有效性,文中基于大气数值模式,以复杂地形上的...
- 许丽人张美根李鲲张吉
- 关键词:多分辨率数据模型
- 文献传递
- 使用MODIS陆地产品LST和NDVI监测中国中、西部干旱被引量:13
- 2007年
-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AQUA-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应用植被温度混合状态指数VTCI方法,遥感监测干旱的空间分布状况。同时结合该地区有代表性的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与VTC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此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VTCI指数不仅与当月的降水量,也与其前期2至6个月的累积降水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显示VTCI方法不仅是较为有效的近实时大范围干旱监测方法,对于干旱的缓慢发展过程也有一定指示作用。
- 田辉马耀明胡晓陆登荣马伟强李茂善孙方林
- 关键词:干旱监测
-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环流场的日变化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非绝热加热场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高原上空环流场的日变化特点。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环流的日变化在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系统中表现最为显著。环流日变化是被非绝热加热的日变化所驱动的,特别是被太阳辐射日变化所驱动。由于高原上空大气柱质量远小于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故太阳辐射日变化引起的加热日变化可在高原地区产生更为显著的环流日变化。通过位涡方程的诊断证实,白天高原加热增强,可在大气上层制造大量负位涡并向周边地区辐散,使高原地区大气高层成为负涡源。而低层则是加热制造正位涡,并使周边地区向高原的辐合增强,摩擦耗散是低层抑制正位涡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夜间加热减弱使高原对局地环流的影响作用大为减弱。故而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局地环流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 刘新吴国雄李伟平
- 关键词: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日变化
- 珠峰北坡地区近地层大气湍流与地气能量交换特征被引量:25
- 2006年
- 利用珠峰北坡曲宗地区连续一年的大气观测资料(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分析了珠峰北坡地区近地层大气湍流宏观统计特征和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地气能量交换特征。研究表明在珠峰北坡地区Monin-Obukhov相似定律同样适用。拟合得到了珠峰北坡曲宗地区近地层无因次风速分量方差以及温度和湿度归一化标准差和静力学稳定度的函数关系。研究得出曲宗地区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以及地面加热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尤其是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曲宗地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在季风爆发前后具有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其它特征参数(波文比和地表反射率)在西南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规律也十分明显。
- 仲雷马耀明苏中波刘新李茂善马伟强王永杰
- 关键词:近地层大气湍流能量通量珠峰
- 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对2006年6月12~16日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的风温时空分布与风廓线仪LAP3000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绒布河谷地区的局地环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午...
- 朱凌云张美根马舒坡李鹏邹捍李爱国
- 关键词:数值模拟RAMS
- 文献传递
- 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Pb污染特征
- 对2002年6月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样品中铅(Pb)浓度谱分布及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和北半球城市和沙漠区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珠峰大气中 Pb 的浓度为13.3 ng/m,是2...
- 张仁健邹捍沈振兴
- 关键词:谱分布
- 文献传递
- 冰雪对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局地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 观测结果表明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地区午后盛行来自珠峰方向的偏南风,这与其他山区的山谷风日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利用RAMS中尺度模式,本文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包括控制试验和敏感试验。与观测结果比较,模拟结果(控制试...
- 马舒坡周立波邹捍张美根
- 关键词:局地环流RAMS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藏北高原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 2008年
- 利用耦合了NCAR LSM陆面过程的中尺度模式MM5V3.7和2002年8月CAMP/Tibet加强期的观测资料,对藏北高原地区地气交换过程进行了48 h模拟研究。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地区的山谷风环流;并将模拟的地表通量在中尺度区域上与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格点资料(NNRP)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与单站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的地表通量与NNRP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同时可以得到雨季时藏北、藏东地区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而高原西部感热通量大于潜热通量,这与观测试验分析结果一致;与单站试验结果比较,模拟的感热通量与实测值一致,潜热通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一定差别。模拟的边界层位温廓线与实测值比较,模式模拟的对流混合层和夜间残留层都与实测结果吻合,但模拟的混合层高度较实测值高。由此来看,中尺度模式MM5V3.7能够较好地模拟藏北高原的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特征,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陆面过程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李茂善马耀明吕世华胡泽勇Ishikawa Hirohiko马伟强孙方林宋敏红
- 关键词:地表能量数值模拟藏北高原
-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CAMP/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试验区。并指出了此方法估算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 马耀明仲雷田辉孙方林苏中波Massimo Menenti
- 关键词: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LANDSATTMNOAA/AVHRR
- 高级气候建模与环境仿真系统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结合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基础技术及其仿真应用的发展现状,概述了高级气候建模与环境仿真(ACMES)系统的研究背景、核心技术、主要功能和实际运用效果。ACMES系统是大气环境仿真应用方面效费比优良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为建模与仿真用户提供高分辨率的气候统计产品。
- 许丽人崔宏光张美根李鲲蒋雪莲
- 关键词:大气环境高分辨率气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