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19)

作品数:6 被引量:37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利顶傅伯杰杨爽冯晓明赵文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地形
  • 1篇养分
  • 1篇养分流
  • 1篇养分流失
  • 1篇上海段
  • 1篇生态过程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管理
  • 1篇生态学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梯度特征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粒径
  • 1篇土壤粒径分布
  • 1篇土壤侵蚀
  • 1篇丘陵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陈利顶
  • 2篇冯晓明
  • 2篇傅伯杰
  • 2篇杨爽
  • 1篇卢涛
  • 1篇王德
  • 1篇汪亚峰
  • 1篇张心昱
  • 1篇姜昌亮
  • 1篇田慧颖
  • 1篇吕一河
  • 1篇赵文武
  • 1篇卫伟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靖边至上海段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重大工程建设在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如何兼顾工程建设及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从多尺度、多方面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工程建设区实施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目标。西气东输工程属于西部投资开发的基础性产业,对于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该工程本着"绿色工程"的原则在工程建设运行中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工作,却由于保护工作只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而且在实施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管道沿线不同人群的看法、愿望和需求,因此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研究主要针对西气东输管道东段沿线的相关公众对管道建设、管道环境影响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生态环境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①大部分调查对象了解工程建设的意义,但认为工程建设"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的人数则有明显减少;公众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是影响其看法的主要因素。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是对管道工程建设的意义认同度较低,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社会群体的想法和愿望。②西部地区的农民是对工程建设破坏的植被和土壤最为关注的群体,因此,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沿线的土壤、植被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并对周边居民由此而受到的损失进行合理的赔偿,将极大的提高周边公众对管道工程的认同与支持。③多数调查对象不了解生态恢复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而更多人认为应是当地政府和工程施工单位的主要责任,反映出管道沿线公众在这方面的生态环境认识有待提高。
田慧颖陈利顶张心昱卢涛姜昌亮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形分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被引量:163
2007年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土壤侵蚀等,是重要土壤物理特性之一。在水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土流失的阻截作用不同,因而进一步导致其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和多重分形分析发现:黄绵土土壤粒径分布包含有3个无标度区间,分别为粘粒域、粉粒域和砂粒域;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粉粒域维数Dsilt、砂粒域维数Dsand、信息维数D1、信息维数/容量维数D1/D0与土壤细颗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对分形维数D、粉粒域维数Dsilt、砂粒域维数Dsand、容量维数D0、信息维数D1、信息维数/容量维数比值D1/D0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这些分形和多重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质量的潜在性指标,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王德傅伯杰陈利顶赵文武汪亚峰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布土地利用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以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为例被引量:25
2009年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和机制对认识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2002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1992~2002年海淀区、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1992到2002年间,海淀区、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海淀区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明显高于延庆县,且内部改造强烈;延庆县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程度明显低于海淀区,且有明显的内部结构调整;海淀区原有建设用地开始转变为林地。②1992到2002年间,海淀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外在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第二产业(高新技术)、第三产业(房地产)的发展及北京市总体规划政策;最主要内在因素为前期土地利用方式;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外在驱动力包括非农业人口的增长、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最主要内在因素为地形因素。③海淀区土地利用变化是政策主导,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是经济发展主导。
杨爽冯晓明陈利顶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
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被引量:81
2008年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年、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借用地形位梯度指数,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其空间扩展形势。研究表明:(1)海淀区建设用地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驱动明显,表现出既向低地形梯度位也向高地形梯度位扩展;但农业用地、果园因建设用地扩展受到挤压,表现为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态势;林地在高地形位得到了明显恢复,也有向更低的地形位扩张的趋势,但灌草地和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受到林地挤压,低地形位受到农业用地、果园挤压,优势地形位明显萎缩;(2)延庆县建设用地扩展受地形位驱动作用明显,主要集中在低地形位区域;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位上,变化不大;果园在经济发展需求驱动下,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林地在较高地形位得到较好恢复,对灌草地、未利用地产生了挤压作用,使得灌草地、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的优势度降低,优势分布区间趋于萎缩。
陈利顶杨爽冯晓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模式识别的景观格局分析与尺度转换研究框架被引量:69
2006年
景观格局分析和尺度转换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由于尺度效应的复杂性和尺度转换过程的不确定性,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目前关于尺度转换的研究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是过分重视空间尺度的转换,忽略了过程尺度的转换;其二是过分强调了对不同尺度间数量关系的外推与转换,忽略了不同尺度间生态规律的外推与转换。在系统分析了景观格局与尺度转换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借用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开展景观格局分析与尺度转换的思路。认为尺度转换的关键在于通过识别不同尺度上影响生态过程的主导因子,找到各个尺度上“格局(环境因子空间组合)-过程”、尺度间“格局-格局”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环境-格局-过程”模式识别数据库,就能够建立不同尺度之间基于模式识别的尺度转换方法。
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卫伟
关键词:生态过程模式识别
Development of a New Index for Integrating Landscape Patterns with Ecological Processes at Watershed Scale被引量:38
2009年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s been a central yet challenging research theme in landscape ec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s,many landscape metric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few directly incorporate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paper,we developed a landscape index,namely,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LWLI)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landscape type in ecological processes,such as nutrient losses and soil eros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renz curve theory,we develop this index by integrat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point-based measurements at a watershed scale. The index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to ecological processes(e.g. nutrient losses) with respect to a specific monitoring point in a watersh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nutrient losses in an agricultural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we found that nutrient losses tended to be higher for a watershed with a higher LWLI value,and vice versa. It implied that LWLI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isk of nutrient losses or soil erosion by comparing their values across watersheds. In addition,this index can be extended to characterize ecological processes,such as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wildlife inhabit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Finally,we discuss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applying this index to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site.
CHEN LidingTIAN HuiyingFU BojieZHAO Xinfeng
关键词:景观模式生态学养分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