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105B02)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作者:文富强胡倩婧施举红席雯尚颖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展望被引量:9
- 2013年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病因不明,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的间质性肺疾病。IPF好发于老年患者,在50岁以下人群中罕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受限。疾病进展过程难以预测,但通常进行性恶化,疾病急性加重可能致命。IPF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其预后不良,IPF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限为确诊后2.5~3.5年。近年来,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IPF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肺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应运而生。现就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展做一述评。
- 文富强胡倩婧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靶点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毛柱状细胞与蠊缨滴虫甄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6例患者BALF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 穆新林尚颖郑姝颖周兵余兵董霄松曹照龙姜宁孙昆昆陈阳春席雯高占成
- 关键词:蠊缨滴虫误诊
- 中重度OSAHS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中度OSAHS患者、重度OSAHS患者和健康者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检测受试者血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结果:中、重度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FBP、TG、Chol和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aSO_2、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OSAHS组AHI、FBP、TG、Chol和LDL明显高于中度组,LaSO_2、HDL明显低于中度组(P<0.01)。结论:OSAHS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有关,监控OSAHS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对OSAHS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 苏艳娜贾睿奕耿学丽张庆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空腹血糖血脂氧化应激
- 表现为重症肺炎的肺结核1例
- 2013年
- 病例男性,4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周”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痰,体温39℃,伴呼吸困难,于外院输液治疗无效。入院查体:T37.8℃,P112次/min,R21次/min,BP114/61mmHg,SPO295%。神清,急性病容,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散在湿哕音。
- 胡倩婧王业文富强申永春
- 关键词:肺炎肺结核
- 以游走性肺内阴影为首发表现的大动脉炎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5年
- 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炎症及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大血管炎(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白塞病(大、中、小血管均受累)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均可累及肺.其中,大动脉炎或者白塞病等可以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叶段肺动脉等主要分支,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并且可以肺血管受累为首发表现,容易误诊误治。
- 杨婧侯晓萌施举红许文兵张燕彭敏
- 关键词:肺血管炎大动脉炎
-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被引量:6
- 2016年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以呼吸困难、乏力和活动耐力减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肺动脉血栓栓塞反复发作、不能溶解,进而导致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据报道急性症状性肺栓塞发生后,CTEPH的两年累积发病率为0.1%-9.1%,发生率产生如此巨大偏差的原因为判断的标准不同所致,目前尚无确切人群发病率的数据,有些数据显示其发病率约为每年5/100万人口。
- 杨媛华缪冉刘岩岩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ERSESC累积发病率肺动脉血栓栓塞
- 达沙替尼致反复发作部分可逆性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1例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达沙替尼”、“肺动脉高压”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dasatinib,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为关键词在Pubmed 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患者男,55岁,因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应用“达沙替尼100 mg/d”治疗,用药36个月后出现胸闷、乏力及全身水肿,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超声心动图示右侧房室内径均扩大,室壁增厚,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增宽,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115 mmHg(1 mmHg =0.133 kPa),伴心包积液,左侧房室内径正常,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胸部B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此后患者自行停药并恢复用药5次,停药后症状均好转,前3次停药后超声心动图sPAP可降至37 ~ 82 mmHg,心包及胸腔积液消失,第4次停药后1年肺动脉压力维持80 mmHg,再次自行服药.因患者拒绝右心导管检查,结合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除外肺实质疾病、肺血栓栓塞症、结缔组织病及其他药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诊断为达沙替尼引起的部分可逆性肺动脉高压,随访至今.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14篇,报道24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7 ~74岁.结论 达沙替尼可导致部分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反复用药后肺动脉高压可能难以逆转.用药期间应监测超声心动图,出现肺动脉高压停药后不建议再次使用达沙替尼.
- 金金许小毛王辰
- 关键词:达沙替尼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被引量:3
- 2014年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也可累及中等动脉,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无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学检查无或寡免疫复合物沉积。
- 程曼曼施举红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