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C025)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魏涛刘兆玉张瑞元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历史影响
  • 1篇思想史
  • 1篇思想史意义
  • 1篇气本论
  • 1篇戏言
  • 1篇工夫论
  • 1篇二元论
  • 1篇发微
  • 1篇冯友兰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魏涛
  • 1篇张瑞元
  • 1篇刘兆玉

传媒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张载《东铭》之思想史意义及其价值发微被引量:1
2011年
深受程朱化张载哲学诠释的影响及各自之理论异趣,张子《东铭》与同作为勉词,并一同置于《乾称》篇中的《西铭》相较,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合张子之其他著作对《东铭》之思想作整体关照,不难看到《西铭》与《东铭》之关系就是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关系,且《东铭》与张载思想整体有着更加紧密的关联,它从强化心的环节入手将张载哲学赋予实然化的落实与担当。从其思想建构之问题意识来看,《东铭》更加符合张子思想之本旨初衷及其主要显发于工夫论领域的历史影响,而这也正体现了张载思想针对一般儒者解决择术问题的大众化面向。
魏涛
关键词:历史影响
张载思想的历史影响与面向问题新探
2011年
《东铭》和《西铭》分别被置于一般认为是张载思想总结性的文章《正蒙·乾称》篇的首尾,相较于置于文首的《西铭》备受后世推崇之盛况,置于篇末之《东铭》却被关注甚少。然从张戢的存世著作来看,《东铭》却更为符合其思想建构之问题指向。它从强化“心”的环节入手,为张栽思想在道德实践层面的落实提供了可能的担当。从张戢的问题指向和《乾称》篇之结构及思想影响之实然呈现等方面来看,张栽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显发于工夫论层次,而这一影响的形成则主要仰赖于《东铭》所开显的切实可行之工夫路径。
魏涛
关键词:历史影响
张载《东铭》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东铭》与《西铭》同出一时,处境却截然相反,《西铭》大受追捧,而《东铭》却鲜有人问津。《东铭》意蕴虽不及《西铭》广阔宏大,但其所言之"言"、"动"确是为学修养工夫的切实下手处,学者只有在一言一行中仔细琢磨,明确分辨并省察、改过有心之故与无心之误,才可以于进学成圣处渐入佳境,浑然与天地同体。《东铭》所讲之"言"、"动"与张载的修养工夫论紧密相关,认为应于"言"、"动"小处下工夫,抛弃闻见小知之累,正心诚意,以实现"诚明所知"的圣人境界。这一思想还与《西铭》所言之天道思想相合,充分体现了张载哲学重礼、重实的学术特质,是心学之精言,值得学者重视。
刘兆玉魏涛
关键词:工夫论
冯友兰对张载研究的贡献及其特点
2013年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张瑞元
关键词:冯友兰气本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