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8422)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白莉曾志荣陈旻湖何瑶冯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肠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细胞
  • 1篇巨细胞
  • 1篇巨细胞病毒
  • 1篇巨细胞病毒感...
  • 1篇克罗恩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曾志荣
  • 3篇陈白莉
  • 2篇何瑶
  • 2篇陈旻湖
  • 1篇张青森
  • 1篇杨庆帆
  • 1篇冯婷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分析UC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结局和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04年5月至2014年11月诊断为UC且筛查过CMV感染的120例住院患者,筛选出31例中重度UC合并CMV感染患者。分析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治疗等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CMV筛查阴性的60例中重度UC患者进行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并发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UC患者中,轻度或缓解期29例,CMV筛查均阴性;中重度91例,其中CMV感染31例(34.1%),31例中20例为糖皮质激素难治。31例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9岁(22岁,51岁),中位病程为24.0月(6.0月,42.0月),短于未合并CMV感染患者的36.0月(13.5月,84.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9.5,P=0.015);广泛结肠型23例(74.2%),重度26例(83.9%),均多见;29例(93.5%)曾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38.7%)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19.4%)曾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与UC未合并CMV感染患者相比,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发热、腹痛、体质量下降多见,且5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内镜下表现为纵行溃疡、不规则溃疡、深大溃疡、凿洞样溃疡和虫蚀样溃疡等。25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UC合并CMV感染患者中,11例(44.0%)无效;39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UC未合并CMV感染患者中,8例(20.5%)无效;前者需行补救治疗的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 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100 g/L(OR=0.144, 95%CI0.040~0.516, P=0.003)是CMV感染的保护因素,发病前1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OR=8.946, 95%CI 2.459~32.541, P=0.001)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UC患者易合并CMV感染,而CMV感染可�
冯婷陈旻湖何瑶曾志荣陈白莉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人炎症性肠病临床表型相关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人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通过HapMap数据库筛选出IL-33基因8个SNP序列标签;对250例克罗恩病(CD)患者、11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622名健康对照采用MALDI—TOFMS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8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包括CD及UC)及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基因型-临床表型分析发现多个SNP位点与CD部分临床表型相关:rs10118795T等位基因是肠外表现的保护因素(P〈0.05,OR=0.513,95%CI:0.281~0.938),而rs7025417 CC基因型是肠外表现的危险因素(P〈0.05,OR=1.363,95%CI:1.006~1.846);rs10118795C等位基因降低肛周病变风险(P〈0.05,OR=0.480,95%CI:0.232~0.994),而rs10975519 CC基因型增加肛周病变风险(P〈0.05,OR=2.054,95%CI:1.053~4.009);rs10975509G等位基因是上消化道型CD的危险因素(P〈0.05,OR=3.570,95%CI:1.328~9.600),且其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回结肠型CD的风险增加(P〈0.05,OR=0.613,95%CI:0.377~0.996);在治疗方面,rs10118795、rs10975509和rs7025417基因型均与C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30周黏膜愈合相关(P〈0.05,P〈0.01,P〈0.05)。UC患者中,未发现这8个SNP位点影响其临床表型(P〉0.05)。结论:本研究中IL-33基因8个SNP位点不增加中国南方人群CD及UC发病风险,但部分位点影响CD的临床表型,某些SNP位点可能成为预测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标志物。
张青森杨庆帆陈白莉何瑶陈旻湖曾志荣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和问题被引量:9
2014年
已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粪菌移植治疗肠道艰难梭菌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尽管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持,粪菌移植已逐渐应用于治疗其他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疾病,譬如炎症性肠病(IBD)。该文追溯粪菌移植的起源、阐述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介绍粪菌移植的实施方案、讨论粪菌移植治疗IBD的有效性以及分析粪菌移植治疗IBD的可行性。目前粪菌移植广泛用于临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粪菌移植治疗IBD非常具有前景,值得重视该研究领域。
廖诗乐陈白莉曾志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