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50009)
-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燕世超段吉方舒开智马龙潜肖琼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悲剧与意识形态——从伊格尔顿的悲剧观念谈起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转向,文学狭义上的审美功能扩展为作为文化意义上和人类学意义上的审美。悲剧也就在作为文学形态层面与作为美学观念层面分别与意识形态发生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伊格尔顿对作为文学形态的悲剧与意识形态生产、作为美学观念的悲剧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发生关系与相互作用所作的理论分析,指出悲剧作为意识形态原型,具有生产和解放社会主体性以及帮助我们识别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功用,并重新阐释了悲剧中的"怜悯"和"恐惧"发生机制,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悲剧如何通过怜悯和恐惧机制将道德政治与日常生活联结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乏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当下中国仍在持续的关于"审美意识形态"之辩不无启迪作用。
- 肖琼
- 关键词: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 “单刀直入”:美学与政治性艺术的特性被引量:2
- 2013年
- 先锋派艺术作品并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物,其形象或话语总是试图表达更为复杂的内涵,并在政治宣传和艺术自律之间打开一个新的审美领域。一方面,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它已经失去了思想的政治潜力,但它仍然保留着审美性的存在。从1920年开始,先锋派艺术被看作是政治宣传的艺术,既具有艺术自律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存在着与之相反的政治功能。在经历了历史的同化过程后逐渐转化为另一种抽象和美的艺术体制,其文本保留着在今天看来极具视觉化的审美效应。今天,它已然褪去了意识形态色彩并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艺术机制。先锋派艺术作品经历着不断失去作品他律性和不断获得(或保留)作品自律性的浮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使作品逐渐远离先锋派创作的原初性,而且也最终呈现出各种独特性。
-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施立峻
- 关键词:审美政治意识形态图像
- 《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 段吉方
- 关键词:《手稿》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价值重塑
- 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被引量:4
- 2010年
-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随着现代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理论的出现才进入人文社会科学视野的。在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问题上,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前者主张保持审美的自律性和超越性,维护审美的无功利性和精神自由,却导致了审美与生活的脱节,审美成为资产阶级贵族的专利;后者主张消解精英主义文化观念,让审美回归普通大众的世俗幸福,倡导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却加重了审美的商品化、犬儒主义和虚伪主义。面对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暴露出来的双重危机,马克思主义美学一方面以实践论强调审美的大众化而非审美的泛化,另一方面又从人类学的根基上阐释审美理想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 舒开智
- 关键词:审美自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反思被引量:1
- 2011年
-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已经对我国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现在,是到了该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时候了。譬如,文学理论研究存在某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化"的倾向,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存在明显的分歧,此外,对文艺和美学审美性和功利性、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理解,以及怎样看待国外批评理论尤其是"西马"文艺批评理论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问题,理论界虽然有所察觉,但还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笔谈,就相关的问题,请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希望,就我国文艺理论当前存在的问题,能展开进一步的争鸣与讨论。
- 马龙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文学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代文学理论
- 关于中西方两种美学观的比较论纲——隐秀说和显隐说的相似性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5
- 2012年
- 中国当代艺术学、文论和美学学科建设应如何继承传统、借鉴中外,这通过学说之间的比较研究可获得启示价值。比较中国古代美学隐秀说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显隐说,可发现其间虽然反差巨大,但审美原则、审美思路、表达方式和方法论等却具有多方面相似性,所用范畴具有形而上的及难以推论、阐释之特征,都具"万物一体"的审美境界;其本体论相近且审美路径都纳入了非现实的变量;都围绕着显-隐互动线索而抽象统一性相通,即本于显(显现、秀)-隐(隐蔽、遮蔽)二重性共时而交互的运作,究其相似的成因都和老庄之道有些关联。据此,还可证文艺美学、艺术哲学建设若在坚持主客体对立的方法论基础上联系本体论,亦可发现新的思维路径而增强生命力。
- 杨继勇杨献捷
- 关键词:隐秀艺术哲学《文心雕龙》
- “革命人”与文学自由——革命文学论争视野下的文学主体论
- 2015年
- 要从事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要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有正确的认识,就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有深切感受,还要敢于正视现实和黑暗。文艺是独立的,但文学家却是不自由的;文艺应该通过竞争获得发展,但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自由竞争又是不可能的;左翼作家要团结"同路人",不应以非此即彼的方式排斥他们。
- 燕世超
- 关键词:文学主体文学自由
- 左翼电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世纪初期,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最受中国知识分子欢迎的理论。深受左翼文学影响的左翼电影在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运用中,逐渐摆脱了左翼教条化、极端化的倾向,不是绝对地以阶级斗争来进行理念的传达,而是把阶级斗...
- 邵瑜莲
- 文献传递
- “政治寂静主义”与《巴黎手稿》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手稿》)是个丰富多义的文本。通过仔细爬梳此文本,笔者发现,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许多富有张力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依然具有新鲜的启发意义。其中,关于"政治寂静主义"的命题就与中...
- 张蕴艳
- 文献传递
-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被引量:4
- 2011年
-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 马龙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唯物辩证法人本主义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