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41110016)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叶啟发王彦峰熊艳李玲范晓礼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器官
  • 3篇灌注
  • 2篇肾移植
  • 2篇器官保存
  • 2篇脑死
  • 2篇脑死亡
  • 2篇肝移植
  • 2篇肝脏
  • 1篇代谢作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凋亡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死亡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研...
  • 1篇氧合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王彦峰
  • 7篇叶啟发
  • 4篇熊艳
  • 3篇胡龙
  • 3篇范晓礼
  • 3篇钟自彪
  • 3篇李玲
  • 2篇陈治泉
  • 2篇张洋
  • 2篇付贞
  • 1篇王忍
  • 1篇李弦
  • 1篇杜冰
  • 1篇胡晓燕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扩大供者来源,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但研究表明,DCD供肾移植物的近、远期效果均不佳,因此,国内外移植中心更加重视器官的保存技术。目前,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与静态冷储相比,低温机械灌注能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并能提高移植肾的1年和3年存活率。对于肾脏低温机械灌注是否携氧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就。肾脏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的基础及其临床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刘忠忠叶啟发王彦峰熊艳钟自彪
关键词:器官捐赠心脏死亡灌注供肾氧合
细胞凋亡在脑死亡供体肾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自杀现象。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和基因的表达在脑死亡供体(DBD)中可以发生改变,且与脑死亡(BD)过程中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胞凋亡可能是一条引起BD捐献供体肾损伤比较重要的途径。文章主要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β-葡萄糖醛酸酶(GUSB)、蛋白酶caspase 3(CASP 3)、分化群95(CD95 or FAS)和肿瘤基因p5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这两大方面来探讨细胞凋亡在BD捐献供体肾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来改善DBD肾的质量。
胡龙叶啟发王彦峰李玲张洋付贞
关键词:脑死亡肾移植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猪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自体肝移植转流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长白猪20只,猪龄为30 d,雌雄不限,体质量约20~25 kg。进行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在体外经下腔静脉和脾静脉插管,通过“Y”型管连接左侧颈外静脉插管经磁力泵进行转流,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转流前和转流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分析。并取小肠和肾脏组织做病理检测转流效果。转流过程中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内环境的稳定。结果各个实验组转流120 min,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转流总流量维持在(0.52±0.11) L/min(P〉0.05)。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能保持稳定。转流结束前输液量为(965±16) mL(P〉0.05)。小肠和肾脏无淤血。管道中未发现血栓。结论在自体肝移植的转流过程中没有大量输液及输血的情况下能够完成120 min转流。
胡龙范晓礼陈治泉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血流动力学
肝脏常温灌注在移植器官保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肝移植供体需求量的增加,部分之前不被使用的“边缘供体”开始用于移植手术,这对器官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灌注作为一种优于现行常用低温器官保存手段,在“边缘供体”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肝脏常温灌注在器官保存及修复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肝脏常温灌注模型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陈治泉王彦峰叶啟发熊艳范晓礼
关键词:肝脏器官保存
低温机械灌注对大鼠供肝代谢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缺血30min后肝细胞代谢变化及低温机械灌注对肝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供肝热缺血0min+冷保存5h;B组热缺血0min+冷保存4h+机械灌注1h;C组供肝热缺血30min+冷保存5h;D组供肝热缺血30min+玲保存4h+机械灌注1h。在机械灌注过程中每隔10min记录阻力指数值。完成灌注后切取0.2g肝组织检测肝糖原含量及丙二醛(MDA)值。结果经机械灌注处理后肝糖原含量较冷保存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MDA含量无差异(P〉0.05);D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经机械灌注处理后,肝脏阻力指数值均有明显降低。结论肝脏遭受30min热缺血损伤后,再行机械灌注,可降低其阻力指数,增加肝细胞内细胞代谢,使得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多。
李弦王伟胡晓燕王彦峰熊艳叶啟发
关键词:肝糖原丙二醛供肝
器官机械灌注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器官移植发展迅速,如今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器官保存是器官移植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从对移植器官的冷保存法到如今逐渐发展起来的机械灌注法,都在器官移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机械灌注法,被认为将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冷保存法.本文就器官机械灌注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洋叶啟发王忍钟自彪付贞胡龙王彦峰熊艳李玲
关键词:器官保存肝移植肾移植
兔脑死亡状态对肝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兔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存在的差异蛋白质,为揭示脑死亡状态下肝脏损伤的影响因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兔脑死亡模型.提取脑死亡后6h标本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利用PDQuest凝胶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将两组间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鉴定出相应的蛋白质,并用蛋白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显示,假手术组可检测到大约(973±34)个蛋白质点,脑死亡组可检测到大约(987±38)个蛋白质点.经成组比较共计有52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29个,下调23个.10个差异蛋白点分别为线粒体醛脱氢酶、过氧化物酶6、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乙醇脱氢酶、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4、Runt相关转录因子1、无机焦磷酸酶、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调节亚基、微粒细胞色素B5.其中,RUNX1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蛋白.通过蛋白印迹法对RUNX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发现,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RUNX1在肝脏中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鉴定是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可靠平台和有力工具,鉴定出的蛋白质RUNX1可能与脑死亡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对脑死亡后肝脏损伤机制的了解.
李玲杜冰范晓礼钟自彪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脑死亡蛋白质组学肝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