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168)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谢高强赵连成武阳丰史平任福秀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市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白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单核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斑块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6
  • 2篇斑块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市石景山...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武阳丰
  • 5篇赵连成
  • 5篇谢高强
  • 4篇任福秀
  • 4篇史平
  • 2篇李莹
  • 2篇梁立荣
  • 2篇王浩
  • 1篇于晖
  • 1篇陈敬洲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社区人群基线血清IL-6和IL-10及其比值对七年间死亡危险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北京石景山队列人群中基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其比值对7年随访期间死亡危险的影响。方法2005年对北京石景山11个社区年龄41~79岁人群进行基线心血管病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6和IL-10在血清中的浓度。2007、2010及2012年进行随访调查,收集队列人群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基线IL-6、IL-10及其比值对死亡的影响。结果对1539名调查对象(男531人,女1008人)共随访10263人年,7年间死亡77例。IL-6水平低、中、高三分位人群人年死亡率分别为4.86/1000人年、7.24/1000人年、10.56/1000人年(P=0.009);调整年龄、性别后,其死亡风险比(瑚)分别为1.00、1.18(95%CI:0.64—2.19)和1.80(95%CI:1.01—3.23);进一步调整其他因素后,HR值分别为1.00、1.17(95%C1:0.63~2.19)和1.87(95%C1:1.04—3.36)。IL-10三分位人群人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因素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IL-6/IL-10比值水平低、中、高三分位人群人年死亡率分别为4.63/1000人年、8.99/1000人年和8.93/1000人年(P=0.043);调整年龄、性别后,其HR值分别为1.00、1.67(95%CI:O.91~3.06)和1.98(95%CI:1.08—3.64);进一步调整其他因素后,HR值分别为1.00、1.66(95%CI:O.90~3.06)和2.09(95%C1:1.13—3.87)。结论社区人群中血清IL-6和IL-6/IL-10水平升高是未来7年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独立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他疾病因素,IL-10水平对7年总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刘琴赵连成史平任福秀武阳丰谢高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队列研究
社区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中国社区一般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5年,在1431名北京社区人群中进行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检测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同时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测量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脂、血糖,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和疾病史。结果在1431名社区人群中,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1800796 C/C、C/G和G/G基因型携带者IL-6升高(中位数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1.1%、50.7%和42.6%(p=0.138),调整年龄、性别后,rs1800796 G/G基因型(与G/C+C/C相比)OR值(95%可信区间)为0.71(0.50-0.998),内含子区域的rs1524107 C/C基因型(与T/T相比)、rs2066992 G/G基因型(与T/T相比)携带者OR值均为0.83(0.58-1.19)。单倍体型分析显示,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OR值为1.17(1.003-1.37)。结论社区人群中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及其与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与血清IL-6升高密切相关,提示CTT单倍体型可能是血清IL-6升高的遗传性标记之一。
谢高强赵连成任福秀史平武阳丰
关键词:血清白介素-6内含子
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其与其它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2005年秋-2006年春,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422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634C/C、-634C/G和-63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8%(666)、42.7%(607)和10.5%(14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540)。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与-634C/C基因型相比,-634C/G基因型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比值比(OR)为1.12(95%可信限:0.88-1.43,p=0.354),-634G/G基因型为1.49(95%可信限:1.02-2.18,p=0.041)。进一步调整其它危险因素后,结果依然如此。交互作用分析发现,-634C/C+C/G携带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强度低于-634G/G携带者,多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发现,-634C/G、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对颈动脉斑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4)。结论白介素-6基因-634G/G基因型携带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谢高强王浩史平任福秀梁立荣赵连成李莹武阳丰
关键词:白介素颈动脉斑块
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10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基因变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与单核细胞分泌IL-6和IL-10的关系.方法:2010年在北京社区人群随机抽取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40名51 ~80岁的健康人,收集吸烟、饮酒资料,测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并检测IL-6(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IL-10基因变异(rs1800872、rs1554286、rs3021094).分离静脉血单核细胞,在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24 h,分为二等份,一份加入ox-LDL(50 mg/L)刺激,另一份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继续培养48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配对Wilcoxon检验显示,与PBS培养液相比,ox-LDL培养液中单核细胞分泌IL-6、IL-10以及IL-6/IL-10显著升高(P<0.01).以PBS和ox-LDL培养液中IL浓度作为重复测量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后,重复测量的多因素一般线性模型显示,超重者(BMI≥26 kg/m2)单核细胞分泌IL-10显著低于体重较轻者(P =0.007),IL-6/IL-10则显著高于体重较低者(P=0.003);缺乏体力活动者[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METS< 166 kJ/(kg·d)]单核细胞分泌的IL-6/IL-10显著高于体力活动较高者(P=0.046);饮酒者单核细胞分泌的IL-6和IL-10显著高于不饮酒者(P =0.049和0.00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HDL-c)较高者(≥56.4 mg/dL)单核细胞分泌IL-6显著升高(P=0.027);IL-10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800872、rs1554286、rs3021094)与ox-LDL对单核细胞分泌IL-10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IL-6基因SNP与ox-LDL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ox-LDL、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心血管因素与炎症-抗炎平衡向炎症方向偏斜密切相关,IL-10基因和ox-LDL的交互作用与抗炎细胞�
谢高强于晖陈敬洲赵连成任福秀史平武阳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吸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2005年,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296例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分析,-592A/A、-592A/C和-592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9%、46.5%和11.7%,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 0.417)。单因素、多因素及分层分析发现-592A/C与作为连续变量的IMT及作为分类变量的IMT增厚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592A/C在显性、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与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均无显著性,但调整年龄和性别后,-592C/C基因型在隐性模型中对颈动脉斑块起显著保护作用(OR=0.7,95%可信限:0.45~0.98),分层分析发现吸烟与-592A/C对斑块危险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48),-592C/C的保护作用仅出现在从未吸烟人群中(OR,0.5,95%可信区间:0.3~0.8),戒烟及现吸烟人群中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结论白介素10基因-592C/C基因型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吸烟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谢高强赵连成李莹王浩梁立荣史平任福秀武阳丰
关键词:白介素10颈动脉斑块吸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