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06SFB2016)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易清沈玮玮赵晓耕刘红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调解
  • 1篇人民调解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传统
  • 1篇司法
  • 1篇天命思想
  • 1篇天人之分
  • 1篇清代
  • 1篇清代司法
  • 1篇自理
  • 1篇悖论
  • 1篇五四宪法
  • 1篇宪法
  • 1篇宪政
  • 1篇谢觉哉
  • 1篇礼法
  • 1篇礼法观
  • 1篇礼论
  • 1篇礼义
  • 1篇健讼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作者

  • 2篇易清
  • 2篇沈玮玮
  • 1篇刘红军
  • 1篇赵晓耕

传媒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大学法律...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被引量:1
2011年
礼"在苟子那里有两类意义:一类是礼义,指道德原则,"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荀子·礼论》)。另一类是礼法,指宗法等级制度,使"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苟子·富国》),这里的礼法便具有了最高准则的意义。而"法"在荀子思想中始终是作为规则的意义使用的。在荀子思想中,"礼法"第一次作为一个字词而使用,非荀子任意为之,也非偶然。它是在孔孟基础上,将礼做进一步外推,借用"义""类
刘红军沈玮玮
关键词:礼义礼论儒家传统天命思想
健讼与惧讼:清代州县司法的一个悖论解释被引量:3
2011年
以州县自理案件为视角来讨论清代诉讼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进路。通过考察清代州县自理案件的参与者(诉讼两方、作为诉讼帮助人的讼师和司法官员)的诉讼心态和策略选择,可以发现州县自理案件参与者的心态和行为存在一种"健讼"和"惧讼"的悖论式决策博弈过程,这是构成清代健讼风气乃至司法文化的关键。
赵晓耕沈玮玮
关键词:清代司法健讼悖论
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探析被引量:2
2009年
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形成于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发展于建国初期,是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涉及到人民调解的意义、方法、方式、依据、误区以及调解与审判的关系等。研究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对今天我国人民调解的实践及其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易清
关键词:谢觉哉人民调解
“五四宪法”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6
200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使得"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五四宪法"以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二者为纲,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相关制宪经验,是一部新型的社会主义宪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五四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四宪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具体说来,这种局限性表现为立宪目标的政治意图过于明显,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
易清
关键词:宪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