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840016)

作品数:6 被引量:376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卫杨菊华靳永爱刘金菊郭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人口
  • 2篇生育率
  • 2篇流动人口
  • 2篇家庭
  • 2篇家庭结构
  • 1篇低生育
  • 1篇低生育水平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妇女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人口流动
  • 1篇人口转变
  • 1篇人力资本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过程
  • 1篇生育水平
  • 1篇生育行为
  • 1篇生育意愿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陈卫
  • 1篇车士义
  • 1篇刘金菊
  • 1篇杨菊华
  • 1篇靳永爱
  • 1篇郭琳

传媒

  • 3篇人口学刊
  • 2篇人口研究
  • 1篇学海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被引量:31
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和人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低生育率和长寿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育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刻画我国人口转变的主要特征,讨论我国未来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所经历的迅速而重大的人口转变,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伟大的实践创造出伟大的模式。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为世界人口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口转变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
陈卫
关键词:人口转变低生育水平人口老龄化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7
2011年
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普遍的情况是实际生育率大大低于意愿生育率。发展中国家同样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现象,但更多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反的规律。中国也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且实际高于意愿的情况。根据中国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基本完成生育的40~49岁妇女,其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而平均实际生育子女数为2.2。利用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妇女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个体背景(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生育政策和生育孩子情况(包括孩子的性别结构和存活状况)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偏好是造成生育行为大干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陈卫靳永爱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率理想子女数影响因素
中国生育率研究方法:30年回眸被引量:7
2009年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人口学及人口研究迅速成长的30年。生育率研究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中国的生育率研究方法既有从西方引进的各种生育率指标和模型,也有中国学者为了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改进和创建的方法和模型。笔者从生育率度量指标和生育率模型两个方面总结我国生育率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变化。对在中国生育率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回顾并对这些方法对我国生育率研究的贡献进行总结。
陈卫
关键词:生育率研究方法
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被引量:143
2014年
家庭变迁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现象。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要素共同作用于家庭结构、关系、功能和价值取向。家庭规模变小、代数变少,主要家庭模式趋于稳定,但家庭形式更为多样,家庭关系既亲密又疏离,部分家庭功能社会化,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基于深厚传统的中国家庭仍有很强的抗逆力,加上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家庭形式对亲代和子代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生、养、教化功能仍多由家庭承担。不过,子女数量的持续偏少,子代社会和地域流动的久盛不衰,婚姻观念的不断变迁,都会进一步改变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并给政府和家庭带来严峻挑战。
杨菊华何炤华
关键词: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
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影响--北京微观数据的考察被引量:20
2010年
作为影响就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的工资和收入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是对人力资本的衡量以及人力资本各部分对就业收入的影响程度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改进的明瑟收入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分别从教育、健康、培训、迁移四个方面考察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对就业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贡献最为显著,接受培训达到两次以上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流动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收入提高。
陈卫郭琳车士义
关键词: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就业收入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62
2012年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陈卫刘金菊
关键词:流动人口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