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ABA171)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明江华周庞虎周剑鹏周建林刘世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椎体
  • 4篇异体
  • 4篇同种异体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异体皮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松质骨
  • 2篇同种异体皮
  • 2篇同种异体皮质...
  • 2篇皮质
  • 2篇皮质骨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性
  • 2篇椎体压缩性骨...
  • 2篇椎体重建
  • 2篇自体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明江华
  • 6篇周庞虎
  • 5篇周剑鹏
  • 4篇周建林
  • 2篇刘世清
  • 1篇郑慧锋
  • 1篇王钢
  • 1篇赵奇
  • 1篇陈庆
  • 1篇刘先桃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应用Sky骨扩张系统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例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的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和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 d;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向椎体前缘渗漏,但未引起临床症状,未发现向椎管渗漏。术前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8.2分,术后第1天平均降至2.9分,出院时评分为2.5分,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评分为2.1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个椎体高度有显著性恢复。结论:Sky骨扩张系统作为新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器械,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明江华周建林周庞虎周剑鹏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松质骨的异体骨笼填充重建兔第四颈椎缺损
2013年
背景:椎体切除后的重建依然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理想的重建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靠的支持性能、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操作步骤。目的:观察兔颈椎缺损模型填充自体松质骨的异体骨笼重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切除兔第四颈椎体建立颈椎缺损模型,利用免肱骨皮质环经冷冻干燥等处理制备同种异体皮质骨笼,并以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自体髂骨和单纯皮质骨笼3种材料分别重建兔第四颈椎椎体缺损。结果与结论:X射线、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填充有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的成骨作用最明显,骨笼与上下椎体实现了骨性融合。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表明,在重建后2,4周时,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和自体髂骨移植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均高于单纯异体皮质骨笼组(P<0.01)。生物力学实验表明,填充松质骨的皮质骨笼组在重建后1个月时的稳定性高于自体髂骨移植组(P<0.01)。结果证实,兔颈椎缺损模型填充松质骨的异体骨笼重建后效果满意,强于单纯皮质骨笼和自体髂骨的移植效果,生物相容性良好。
明江华郑慧锋周建林周剑鹏周庞虎
关键词:人工假体椎体松质骨髂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X片、CT、MRI证实存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推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96例新鲜骨折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术后第三天给予密固达5 mg(100 m L)静滴。对9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术前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月~36月,平均24月。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部位为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VAS、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49、0.50)。结论: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等优势。
明江华吴希林赵奇刘世清王钢陈庆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唑来膦酸绝经期骨质疏松
同种异体复合椎体重建颈椎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自体松质骨(CAB)复合椎体材料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RBM-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 Bone Cem 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检测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磷浓度,比较三组对实验动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各组血清ALP均开始升高,在2周及4周时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磷均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钙,磷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示,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术后1个月组织学观察,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术后2个月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术后2个月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A-RBM-CAB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有效的椎体重建材料。
明江华周剑鹏周庞虎
关键词:颈椎髂骨自体移植丙烯酸树脂类
同种异体复合骨重建椎体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椎体材料的研制与临床上选择重建材料提供生物力学的指导。方法:选择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G)5只;B组:髂骨组(IBG)10只;C组:同种异体复合骨组(ACVG)10只,实验组B和C切除C4椎体后,分别植入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笼+自体松质骨,于术后1、2月随机抽取B、C组兔各5只进行离体轴向屈曲、伸展、侧弯、扭转状态下的载荷-应变?扭矩-扭角关系变化测试,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的生物力学强度较好,手术后1月和2月的各项指标均和A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月的力学稳定性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力学强度逐渐加强,到术后2月的时候,已和它们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时,C组的力学稳定性优于B组(P<0.05),到术后2月的时候,它们的力学稳定性已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笼和自体松质骨组成的复合骨,即时和永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均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椎体重建材料。
周庞虎刘世清明江华
关键词:复合骨椎体重建生物力学
复合骨重建兔颈椎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自体红骨髓(RBM)及异体松质骨(CAB)复合骨重建颈椎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第4颈椎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RBM-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RBM-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bonece-m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扫描电镜观察,并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三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观察示术后1个月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C组仅可见少量新骨及软骨岛形成,2个月时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C组仅有少量编织骨形成,骨细胞不成熟,未形成骨髓腔。术后2个月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2个月时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A-RBM-CAB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及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有效的椎体重建材料。
明江华周剑鹏周建林周庞虎刘先桃
关键词:骨移植椎体生物力学
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
2008年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体形态及进行X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等,比较联合RBM+ACB+HCA移植(A组)、自体骨移植(B组)及HCA移植(C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示A、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ALP开始均升高,4周时A、B组血清中ALP浓度都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血清中AL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时3组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RBM+ACB+HCA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RBM与ACB复合填充的HCA可明显促进HCA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明江华周建林周剑鹏周庞虎
关键词:自体骨髓松质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