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9817137)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曹骥李瑗苏建家万大方顾健人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癌
  • 4篇树鼩
  • 3篇基因
  • 2篇信号
  • 2篇基因变化
  • 2篇肝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2篇CDNA芯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毒素
  • 1篇多酚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乙型
  • 1篇实时逆转录聚...
  • 1篇树鼩科
  • 1篇通路

机构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肿瘤研...

作者

  • 3篇苏建家
  • 3篇李瑗
  • 3篇曹骥
  • 2篇陈远能
  • 2篇顾健人
  • 2篇万大方
  • 1篇段小娴
  • 1篇欧胜敬
  • 1篇班克臣
  • 1篇杨春
  • 1篇岳惠芬
  • 1篇韦薇
  • 1篇张丽生
  • 1篇仇效坤
  • 1篇欧超

传媒

  • 2篇肿瘤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症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谷胱甘肽S-转移酶A1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GSTA1基因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癌旁和癌前组织,以及35例人肝癌和癌组织中的GSTA1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以上组织的GST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树鼩肝癌组织的GST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及癌前组织;人肝癌组织的GSTA1mRNA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综合得分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分别为P<0.001、P<0.05和P<0.001)。结论GSTA1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基因之一;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动态观察相关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有助于阐释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韦薇李瑗苏建家曹骥欧超杨春班克臣岳惠芬
关键词:肝癌谷胱甘肽
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的建立
2006年
目的:建立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从而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基因库中找出人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mRNA序列,选取其中与大、小鼠高度同源的片段,设计出相关的引物序列,然后用树鼩正常肝组织的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树鼩相应基因的cDNA片段,将这些cDNA片段作为树鼩的特异性探针,进而建立起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结果:得到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探针共有152个基因。结论:利用该芯片研究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完善树鼩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陈远能曹骥苏建家李瑗
关键词:CDNA芯片信号转导通路树鼩肝细胞癌
茶多酚在树肝癌形成中的化学预防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检,观察各组肝癌发生率、肝癌出现时间、HBV感染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形成过程中p53、bcl- 2、bax、survivin、GSTA1、SOD1、IL -2和SCF等蛋白在各组各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实验第90、105、120、135、150、165周各个时段中,A组的肝癌发生率均低于B组;A组首例肝癌出现时间及肝癌平均出现时间均晚于B组;A组HBV感染标志(HBsAg,HBeAg和HBcAb)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于B组;在诱癌中期(实验第60 周)及肝癌组织内突变型p53、凋亡抑制基因bcl -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均为A组低于B组。但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大部分无显著性。结论 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B1和HBV诱发树肝癌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树体内的HBV感染标志的消除。茶多酚可能是通过促进终致癌物的解毒、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预防树肝癌的作用。
曹骥李瑗张丽生苏建家欧超杨春班克臣段小娴岳惠芬韦薇欧胜敬
关键词:茶多酚肝炎病毒乙型化学预防
用树鼩cDNA芯片研究树鼩肝癌中参与信号传导的部分基因变化情况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利用树鼩cDNA芯片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树鼩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参与信号传导的部分基因表达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树鼩分3组:A组(AFB1组)、B组(AFB1+HBV组)、C组(正常对照组)。所有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接受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检查,至肝癌形成时处死动物取肝癌和癌旁组织。用树鼩CD N A 芯片检测实验第30、60、90周肝活检组织、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法验证cDNA芯片结果。结果在A组和B组从癌前到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C-rel、核因子-κB2(NF-κB2)均显示有差异表达, 同时bcl-2、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仅在B组显示有差异表达。而C组这几个基因无差异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诱癌的早、中期(30、60周)均出现CNTF及cyclin A的差异表达。real time RT PCR结果与cDNA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A组IGF-Ⅱ、C-rel基因及B组IGF-Ⅱ基因,在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及实验30、60周组织,而癌旁与实验30、60周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B组CNTF 基因在癌旁,肝癌及60周之间比较无明显改变,但均明显高于30周;A组CNTF基因表达水平在癌旁、肝癌组织高于癌前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这3个基因不同时期比较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树鼩部分信号传导通路相关cDNA芯片应用于检测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中各基因表达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树鼩HCC发生的机制有重要实用价值。IGF-Ⅱ、NF-κB2、C-rel、Bcl-2、cyclin A及CNTF 这几个基因与树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陈远能曹骥苏建家李瑗
关键词:树鼩科信号传导CDNA芯片基因变化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因素诱发的树齮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被引量:17
2003年
背景与目的:以往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般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与肝癌组织比较,但肝癌的癌旁组织常含有肝炎、肝硬化、增生结节等病变。为了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有关的基因改变,本研究用树齮动物模型对病因不完全相同的两组动物的肝癌和其自身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方法:实验树齮分两组,黄曲霉素B1(aflatoxinB1,AFB1)组单纯喂AFB1,HBV+AFB1组先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然后喂AFB1。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并剖腹取肝组织活检。动物出现肝癌后,两组各取2例肝癌组织及其冷冻保存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比较各例肝癌组织和其相应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因的两组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异同。结果:肝癌发生率在AFB1组和HBV+AFB1组分别为73.3%和77.8%。两组肝癌组织都有较大量的基因发生表达水平的改变,但在AFB1组以上调改变为主,在HBV+AFB1组以下调改变为主。在受测的588个(16个功能组)已知与人类肿瘤有关的基因中,两组有相同改变的基因共11个,它们主要分布在3个功能基因组,即凋亡相关蛋白组,DNA合成、修复和重组蛋白组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组。结论:HBV对单纯AFB1引起的?
李瑗苏建家曹骥欧超仇效坤杨春班克臣岳惠芬韦薇欧胜敬张丽生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树鼩肝癌基因表达微阵列癌旁组织基因芯片技术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mRNA和蛋白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对其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和对比,探讨CuZn-SOD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癌旁以及这些动物癌发生前自身的活检肝组织和相应对照组织中CuZn-SOD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且在35例人肝癌和癌旁组织进行验证。结果CuZn-SOD mRNA和蛋白在树鼩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低于癌旁及癌前组织,也明显低于实验组虽经AFB1处理但最终未发生肝癌的动物以及正常对照动物的同期活检肝组织。人肝癌组织的CuZn-SOD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与树鼩相似,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并且分化较低的肝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更显著。结论CuZn-SOD可能是肝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之一,它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互为因果。
韦薇李瑗苏建家曹骥欧超杨春班克臣岳惠芬
关键词:肝肿瘤超氧化物歧化酶树鼩
用cDNA阵列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诱发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变化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对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动态分析,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cDNA阵列技术,将2例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树鼩肝癌组织分别与其癌旁组织和其肝癌形成前的活检肝组织、实验前对照和同期对照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6种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式所显示的差异表达的基因谱不同,可归为4类: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发生前肝的组织;癌与癌旁表达水平相仿,但高于癌发生前的肝组织;癌组织下调,低于癌旁组织;癌发生前表达上调,在癌发生后表达下调。 结论 对肝癌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肝组织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有助于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最终筛选出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关键基因。
李瑗苏建家曹骥欧超仇效坤班克臣杨春覃柳亮罗丹岳惠芬张丽生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肝癌发病机制黄曲霉毒素B1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