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687)

作品数:13 被引量:252H指数:9
相关作者:谷岩吴春胜胡文河常莹黄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辽源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玉米
  • 7篇抗倒
  • 5篇茎秆
  • 4篇倒伏
  • 4篇土壤
  • 4篇群体密度
  • 4篇微生物
  • 4篇抗倒伏
  • 4篇大豆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酶活性
  • 3篇抗倒性
  • 3篇抗倒性能
  • 3篇根际
  • 2篇性状
  • 2篇玉米根
  • 2篇玉米茎秆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机构

  • 13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辽源市农业科...
  • 1篇通化市东昌区...

作者

  • 13篇吴春胜
  • 13篇谷岩
  • 7篇胡文河
  • 6篇常莹
  • 5篇黄海
  • 4篇陈喜凤
  • 3篇于寒
  • 3篇孙宁
  • 3篇王振民
  • 2篇何文安
  • 2篇赵福林
  • 2篇梁烜赫
  • 2篇杨巍
  • 1篇王思远
  • 1篇邱强
  • 1篇贾恩吉
  • 1篇闫伟平
  • 1篇张玉秋
  • 1篇孙杨
  • 1篇陈德龙

传媒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3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根系相关特征对群体密度的响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从玉米根系形态及生理学角度探讨根系对群体密度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以益丰29、郑单958、先玉335和先玉420共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气生根数目、根系干质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分析群体密度对玉米根系基本特征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过高的群体密度对根系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存在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密度的增加,气生根数量、根系干质量、根系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因品种和生育时期而不同;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则因品种各不相同,但以先玉335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MDA含量逐渐增加.在气生根数量和根系干质量方面,郑单958表现最好.
黄海常莹刘雪梅胡文河吴春胜谷岩
关键词:玉米根系特征保护酶活性群体密度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揭示玉米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能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能好)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和11万株/hm2 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和5节间木质素含量及关键合成酶活性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到第5节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第3和第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益丰29各节位茎秆抗折断力和生理指标总体优于先玉420。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茎秆强度与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因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而不同;益丰29茎秆强度与木质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先玉420茎秆强度则仅与TAL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过高的群体密度会降低玉米的茎秆强度,从而减弱其抗倒伏性能。在选择玉米抗倒伏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形态和生理指标,合理密植,保证优良玉米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黄海常莹吴春胜胡文河谷岩
关键词:玉米群体密度茎秆强度木质素抗倒伏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8
2015年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覆盖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秸秆深埋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2、秸秆覆盖于米麦轮作土壤T1、秸秆深埋于米麦轮作土壤T2)对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下,T1和T2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微生物及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T1和CT2处理。(2)在玉米长期连作土壤中,秸秆深埋更能提高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提高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在米麦轮作土壤中,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吉林省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更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于寒梁烜赫张玉秋孙杨吴春胜谷岩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差异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系统研究不同抗倒伏能力玉米品种茎秆及根系的形态、干物质和生理特性的差异,揭示玉米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12年吉林省主导1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倒伏后第2天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田间倒伏特征及倒伏率,各品种取整株玉米,测定株高、穗位高、气生根数量和质量;对茎秆不同节位进行分割,测定各节间长、粗、鲜质量、干质量、节间强度、木质素、纤维素、可溶性糖及微量元素含量;成熟期测定玉米籽粒产量。结果表明:玉米品种‘良玉99’穗位高系数较低,穗位下茎秆平均节间短、节间直径大、单位节间干质量较大,有较强的气生根系统;‘先玉335’和‘郑单958’抗倒伏能力弱于‘良玉99’,但其产量较高,尤其‘郑单958’,倒伏对其产量影响较小。‘良玉99’地上和地下这种双重的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超强的抗倒伏能力,但产量仅处于中游水平。结论:在选择玉米抗倒伏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形态和生理指标,合理密植、施肥,以降低倒伏的风险,保证玉米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黄海陈德龙常莹胡文河吴春胜谷岩
关键词:玉米抗倒伏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6
2013年
以先玉420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氮素水平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征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穗位叶氮素含量、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 P)均以N3(300 kg/hm2)水平最高。2)PEP羧化酶对氮肥的响应较RUBP羧化酶敏感,氮肥少于100 kg/hm2才显著降低RUBP羧化酶活性。3)施用氮肥均增加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N3处理增幅最大,蛋白水解酶活性则相反。4)相关分析表明:穗位叶氮含量与与内肽酶和氨肽酶呈现负相关,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性因花后不同时期而不同。6)在供试试验区,在氮肥施用总量为300 kg/hm2时,玉米穗位叶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和相关酶活性,为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谷岩胡文河徐百军王思远吴春胜
关键词:膜下滴灌光合特性氮素氮代谢酶
钾调控对大豆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目前大豆生产中的倒伏问题,本文通过设定低钾、中钾、高钾3个钾肥施用量,开展了钾调控对大豆植株地上部茎秆抗倒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钾调控提高了植株茎秆的抗倒能力。具体表现为,施用钾肥使茎秆基部1到5节节间长度缩短、节间粗增大、并降低了最大节间粗所在的节位。与未施用钾肥比较,钾调控使植株重心高度降低、基部各茎节节间鲜重和单位茎长鲜物质重增加,同时,明显提高了茎秆各节位的压碎强度,增强了茎秆的抗折能力,提高了地上部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不同钾肥处理下倒伏发生级数为:低钾>高钾>中钾。
陈喜凤孙宁谷岩赵福林何文安杨巍吴春胜王振民赵福林
关键词:大豆茎秆抗倒性能
玉米秸秆腐解规律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试验以玉米长期连作和玉米—小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设定秸秆覆盖和深埋2个还田处理,间隔不同时间取样,分析秸秆腐解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土壤来说,玉米—小麦轮作土壤中2种秸秆还田方式下(T1和T2),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养分(N、P和K)释放率均高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和CT2);不同秸秆腐解时间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各处理表现不同。总的来说,T1和T2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CT1和CT2。在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能更有效提高玉米秸秆腐解率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功能多样性。
于寒谷岩梁烜赫吴春胜
关键词: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基部向上各节长和节粗变化不规律。节干重、单位茎长干重和茎秆抗折力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均在密度7万株/hm时最大,各节干重和茎秆抗折力最大值出现时间因品种和节位而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倒伏率与第3、第4节所有指标均呈显著相关,与第5、第6节间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节干重和茎秆抗折力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黄海常莹胡文河吴春胜谷岩
关键词:玉米群体密度农艺性状抗倒伏性
连作对大豆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豆重迎茬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正茬和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取根际土进行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理化性状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和结论】大豆重迎茬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微生物生理类群有较大影响.重迎茬使大豆全生育期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总量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各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顺序为:正茬>迎茬>重茬1年>重茬2年>重茬3年;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正茬>迎茬>重茬1年>重茬3年>重茬2年.轮作正茬大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M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迎茬和重茬各处理,其中以GMD差异更显著.
于寒吴春胜王振民陈喜凤谷岩
关键词: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针对大豆产量提升过程中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引发的倒伏问题,开展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状的综合比较研究.【方法】以大豆新品种吉农30和吉农40为材料,通过设定5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及根系的抗倒机制.【结果和结论】种植密度改变了群体的内部结构,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逐渐加重且与低密度差异显著.高密度群体结构下,节间长度增长趋势较低密度明显、低节位单位茎长鲜质量小于高节位,而低密度下则表现相反;随密度增加,低节位茎粗、节间鲜质量降低幅度较高节位明显.可见,茎秆1-5节的物质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的改变削弱了植株的抗倒能力.茎秆抗倒性状表现为: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单位茎长鲜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根系的根瘤数、根干质量和伤流量等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倒伏呈负相关,其中倒伏级数与伤流量、根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得出地上部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和地下部根系伤流量、根干质量与倒伏关系最为密切,用其判断大豆植株的综合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大豆群体在轻、中度茎倒伏的情况下,植株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陈喜凤孙宁谷岩何文安贾恩吉赵福林杨巍吴春胜王振民
关键词:大豆种植密度茎秆根系抗倒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