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3240)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5
相关作者:柯才焕蔡明夷王艺磊王志勇王桂忠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杂交
  • 5篇杂色鲍
  • 4篇盘鲍
  • 4篇种间
  • 4篇种间杂交
  • 2篇温度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
  • 2篇HALIOT...
  • 1篇底栖硅藻
  • 1篇盐度
  • 1篇营养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体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生物学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 5篇集美大学

作者

  • 7篇柯才焕
  • 6篇蔡明夷
  • 5篇王桂忠
  • 5篇王志勇
  • 5篇王艺磊
  • 3篇郭峰
  • 3篇游伟伟
  • 1篇任鹏
  • 1篇周时强
  • 1篇张朝霞
  • 1篇丁少雄
  • 1篇王军
  • 1篇苏永全
  • 1篇许贻斌
  • 1篇郑云
  • 1篇朱凌俊

传媒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杂色鲍×盘鲍杂交及亲本自繁群体的AFLP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应用AFLP技术研究了杂色鲍(SS)、盘鲍(JJ)及其正反交群体(SJ和JS)的遗传关系,并比较了各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3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344个位点.双亲自繁群体SS和JJ的AFLP图谱差异很大,平均遗传距离达1.425.因此,AFLP图谱可以用于两物种及其杂交种的种质鉴别.正反交群体SJ与JS的AFLP图谱很接近于母本自繁群体,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11(SJ与SS之间)和0.134(JS与JJ之间),而与父本自繁群体则有较大区别,平均遗传距离分别达1.408(SJ与JJ之间)和1.394(JS与SS之间).将4个群体分为SS/SJ和JS/JJ两组,进行三水平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84.74%遗传变异来源于母本不同的两组之间(SS/SJ组和JS/JJ组之间),12.66%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个体之间,正反交群体与母本之间的变异仅有2.60%.另一方面,正反交F1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Nei′s遗传多样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母本自繁群体.综合群体内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杂色鲍与盘鲍正反交F1的遗传物质组成有别于同时含有双亲基因组的实质性杂交,而与母本有着高度的遗传同质性,且遗传多样性水平略低于母本自繁群体.
蔡明夷王志勇柯才焕任鹏王桂忠王艺磊
关键词: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AFLP
九孔鲍精子短期保存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及精子密度等因素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精子短期保存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DMSO、维生素C、甘油、葡萄糖等添加剂中仅5%和7.5%DMSO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3个试验温度中28℃精子活力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1℃,最慢是5℃;稀释度越高精子活力下降速度越快。正交试验中,九孔鲍精液分别在25个保存条件下保存96 h,保存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观察精子活力。25个处理的活力变化数据用生长函数拟合,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精子活力半衰期,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理想的精子保存条件是:温度为7℃,DMSO质量分数为3%,精子密度为7.5×108个/mL;各因素对精子活力半衰期的影响按精子密度、温度、DMSO密度顺序递减;精子密度对精子活力半衰期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及DMS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蔡明夷柯才焕王桂忠郭峰郑云游伟伟许贻斌
关键词:正交试验精子密度温度
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_1的早期生物学表现被引量:3
2011年
比较研究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S)与盘鲍(H.discus discus)(J)正反交F1及其亲本自繁后代的卵裂速度和孵化速度,以及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及杂色鲍自繁幼体的成活率。在22~23℃下,杂色鲍自繁后代的早期发育速度快于盘鲍自繁后代。杂色鲍和盘鲍2细胞期分别为授精后45.3 min±8.9 min和59.3 min±8.9 min,卵裂间隔时间分别为21.7 min±2.9 min和27.0 min±2.6 min,孵化时间分别为授精后563.4 min和711.8 min。SJ和JS杂交F1的第一次卵裂速度均比他们的双亲慢,2细胞期分别为69.3 min±17.5 min和71.7 min±5.8 min;而卵裂间隔时间(τ0)表现出较强的母本效应,略长于母本,分别为22.2 min±4.7 min和31.3 min±6.1 min;孵化速度均慢于其母本自繁后代,分别为授精后632.7 min和授精后874.3 min。计算结果表明,自繁和杂交胚胎过程发育经历细胞周期数相当,SS、SJ、JJ和JS的从2细胞到孵化经历时间分别相当于23.9τ0、25.4τ0、24.1τ0和24.8τ0。另一方面,SJ杂交F1在附着变态阶段大量畸形、死亡,变态后成活率仅为母本自繁组合的1.2%,显现出较高程度的杂交不亲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的后续应用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杂交F1的遗传本质及父母本的基因互作关系奠定基础。
蔡明夷柯才焕郭峰王桂忠王志勇王艺磊
关键词:种间杂交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 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蔡明夷柯才焕王桂忠王志勇王艺磊
关键词: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
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对春夏季节采集于中国海南琼海鲍鱼场的底栖硅藻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和矮小卵形藻(Cocconeis diminuta)两种底栖硅藻进行了单因子最佳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培养两种底栖硅藻的营养盐最佳浓度、盐度、光照强度、温度条件分别为:亚历山大菱形藻:NO3--N 2.5 mg/L,PO33--P 0.5 mg/L,Fe-EDTA-Fe 0.1mg/L,SiO23-Si 0.5 mg/L,35,5 500 lx,30℃.矮小卵形藻:NO3--N 2.5 mg/L,PO43--P 1.5 mg/L,Fe-EDTA-Fe 0.1 mg/L,SiO32--Si 0.5 mg/L,30,3 300 lx,3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底栖硅藻所需的NO3--N的浓度较前人报道的其他硅藻培养的实验结果偏低且影响不大,其他营养盐成分铁、硅、磷对硅藻生长有较大影响;基础生态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影响也较大,温度对这两种硅藻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数据拟对鲍苗种生产中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起参考作用.
郭峰朱凌俊柯才焕周时强
关键词:底栖硅藻营养盐盐度温度光照生长速率
贝类免疫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2
2006年
综述了贝类免疫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阐述了贝类血细胞中与免疫有关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培养和凋亡;分别介绍了抗菌肽、蛋白酶抑制剂、类免疫球蛋白等贝类免疫应答因子的作用;论述了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研究,包括免疫基因的筛选、克隆和表达、基因的转移、重组和基因疫苗;初步探讨了贝类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为贝类的免疫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资料.
张朝霞王军丁少雄苏永全
关键词:贝类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
杂色鲍♀×盘鲍♂杂交受精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 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 min后与雌性原核会合,而后融合.约3.2%的受精卵中观察到1个受精卵中同时存在3个即将融合的原核,这可能是多精入卵或卵子染色体组自发加倍的结果.42 min后开始第1次有丝分裂,此时在极个别发育卵中发现固缩的染色质小体、微核、或分离不同步的染色体.
蔡明夷柯才焕游伟伟王桂忠王志勇王艺磊
关键词:种间杂交受精细胞学杂色鲍盘鲍雌核发育
杂色鲍日本群体与台湾群体杂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6
2005年
采用杂色鲍日本群体(RB)和台湾群体(TW)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RB♀×TW♂、TW♀×RB♂、TW♀×TW♂和RB♀×RB♂4个组合的F1代.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卵径、受精率、胚胎发育速度、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卵径、受精率以及胚胎发育速度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别,但杂交组在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方面,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TW♀×RB♂组8 d的存活率杂种优势达到40.6%,RB♀×TW♂组25 d壳长的杂种优势达到48.6%.实验初步显示,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游伟伟柯才焕蔡明夷王志勇王艺磊
关键词:杂色鲍杂交杂种优势幼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