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94)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方贻儒洪武汪作为江三多王祖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精神分裂症
  • 12篇分裂症
  • 8篇多态
  • 7篇基因
  • 6篇心境障碍
  • 5篇多态性
  • 4篇生物学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分子
  • 3篇分子生物
  • 3篇分子生物学
  • 2篇染色体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疾病
  • 2篇疾病
  • 2篇家系
  • 2篇汉族
  • 2篇汉族人

机构

  • 12篇上海市精神卫...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市虹口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方贻儒
  • 10篇汪作为
  • 10篇洪武
  • 9篇江三多
  • 6篇易正辉
  • 6篇汪栋祥
  • 6篇禹顺英
  • 5篇王祖承
  • 3篇苑成梅
  • 2篇施慎逊
  • 2篇张钦廷
  • 2篇钱伊萍
  • 2篇张少平
  • 1篇李则挚
  • 1篇赵兰英
  • 1篇黄佳
  • 1篇钱依萍
  • 1篇江开达
  • 1篇张野

传媒

  • 6篇上海精神医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遗传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72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G7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混合家族史的抑郁症其G72基因多态性有无区别。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100例无混合家族史抑郁症、50例有混合家族史抑郁症、86名正常对照的G7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947267、rs2181953 ,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女性无混合家族史抑郁症组与对照组rs94726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7、P=0 .008) ,基因型A/A、等位基因A、C的OR值分别为0 .300(P=0 .010)、0 .456(P=0 .008)、2 .195(P=0 .008) ,而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不同性别无混合家族史抑郁症组与对照组rs21819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不同性别有混合家族史抑郁症组与对照组rs947267、rs21819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7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女性无混合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关联,其中rs947267的C等位基因是危险因子。
洪武方贻儒汪作为钱依萍张钦廷江三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祖承
关键词: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遗传方式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选取混合家系作为研究对象,视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为同一疾病谱(其中亦包括分裂样精神病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其遗传方式符合隐性遗传,校正后分离率为0.262(P>0.05),同时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率为(142.698±4.809)%。结论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可能符合具有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洪武苑成梅方贻儒张野钱伊萍江三多施慎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人类6号染色体上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2006年
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嗣后人们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讨了众多染色体区域及候选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其中主要集中于染色体6p、22q、8p、13q及单胺类功能基因。由于研究结果很难在不同的样本或人群中被重复,迄今为止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6号染色体及连锁区域内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并获得较多阳性支持的证据,值得我们关注。
汪作为方贻儒张少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进展6号染色体候选基因家系调查功能基因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调查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应用家族史法对55例混合家系的各级亲属2134人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分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为先证者组,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与1993年全国七地区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群体患病率0.655%比较,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一级亲属患病率为4.79%,各群体比较,P<0.05。各级亲属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为3.78%,与1992年全国七地区调查情感障碍的群体患病0.083%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一级亲属患病率为17.96%。(2)情感障碍为先证者组,各级亲属情感障碍患者率为1.234%,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为4.76%。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3.67%,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率为12.24%。(3)混合组,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2.27%,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44%。结论 混合家系中,血缘关系越近,亲属中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患病率越高;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在遗传传递上可能具有交叉性。
洪武苑成梅方贻儒江开达施慎逊赵兰英王祖承江三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与甲氨基γ-酸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关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认为该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脑内GABA由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的催化作用下脱羧而成。细胞内及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有以下三种去向:①在GABA转氨酶(GABA transaminase,GABA-T)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酸半醛(Succinyl semialdehyde,SSA),后者经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SSA-DH)催化生成琥珀酸(succinic acid),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或在琥珀酸半醛还原酶(succinic semialdehyde reductase)作用下生成γ-羟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
易正辉方贻儒禹顺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
精神分裂症与G7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G7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是否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在G72基因多态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162例无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62例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88名正常对照的G7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947267、rs2181953,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及发病年龄的无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rs947267、rs21819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不同性别及发病年龄的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rs94726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及早发型(发病年龄≤25岁)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rs21819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发型(发病年龄>25岁)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rs21819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显著(χ2=9.121,P=0.01与χ2=6.804,P=0.01),基因型A/A、T/T及等位基因A、T的OR值分别为7.083(P=0.007)、0.357(P=0.049)、2.531(P=0.009)、0.395(P=0.009)。结论:G7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发型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其中rs2181953的A/A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是危险因子。
方贻儒洪武汪作为汪栋祥江三多王祖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病混合家系NOTCH4基因多态关联研究
<正>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NOTCH4基因多态-1725T/G 和-25T/C 与精神疾病是否关联。方法选择61个混合家系(精神分裂症先证者三级以内亲属至少有一位患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先证者三级以内亲属至少有一位患精...
汪作为方贻儒洪武江三多汪栋祥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6、22号染色体与精神病的关联
目的:对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是否属于同一疾病谱的问题,目前意见不统一,有学者认为二者不属于同一性质的疾病,它们在生物学上具有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尚无可靠证据将二者区分开来。一些连锁研究发现6q13-26及22q11-1...
易正辉汪作为方贻儒禹顺英洪武江三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6号染色体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MLC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2007年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中探讨位于22q13的MLC1基因多态性(rs11568171、rs2076137及rs2235349)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的关系。方法在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遗传家族史的67个核心家系(包括44个完整的核心家系)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MLC1基因上述多态性的基因型及其单体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患者组与父母组之间,MLC1基因rs11568171T/C、rs2076137T/C及rs2235349T/C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DT结果示各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组中父母与患者之间等位基因传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TDT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父母与患者之间单体型T-C-T明显传递过少(2=5.0,P<0.05),而单体型C-C-C明显传递过多(2=5.0,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LC1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可能不是心境障碍的易感基因。
易正辉方贻儒禹顺英汪栋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传递不平衡检验
抑郁症分子生物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一般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有关,多年来精神病学家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以求找到其发生的相关生物学标志。本文综述了有关抑郁症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抑郁症不同亚型之间有着不同生物学改变,因此推测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
易正辉方贻儒王祖承
关键词:抑郁症分子生物学诊断显像神经影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