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LJ200626)
-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苗瞄何广胜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香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0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异常在MD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DS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形态学诊断的意义、形态学诊断的进展和形态学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阐述。
- 刘丹丹吴德沛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
- CAG方案治疗5例难治性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髓系和淋系细胞同时累及的一组疾病。目前对于BAL的治疗,尚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案。我们发现,CAG方案不但能有效治疗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部分急性淋巴细胞向血病患者也有效。因此,我们对MOAP/DOAP(M:米托蒽醌;O:长春地辛;A:阿糖胞忤;P:泼尼松;D:柔红霉素)方案诱导治疗未能取得完全缓解(CR)的5例难治性BAI.患者采用了CAG预激方案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张翔何广胜昊德沛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苗瞄唐晓文傅垮垮韩悦马骁陈苏宁薛胜利赵晔王秀丽王荧吴小津
- 关键词:急性双表型白血病CAG方案疗效观察急性淋巴细胞
-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3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MPAL患者资料,分析其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32例患者采用了兼顾髓系、淋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例在缓解期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存分析.结果 ①MPAL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为2.6%,32例MPAL患者中髓系和B系(M/B)表型16例(50.0%),髓系和T系(M/T)表型14例(43.8%),髓系、B、T三系(M/B/T)表型和B/T系表型各1例(3.1%).②CD34和HLA-DR阳性率分别为87.5%和62.5%.③异常核型发生率为70.0%(30例中21例),涉及Ph、11q23和复杂核型在内的结构重排和(或)数目异常.④32例MPAL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75.0%,2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14.8%和14.2%.M/B和M/T表型CR率分别为75.0%和71.4%.M/B和M/T表型患者的OS和D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allo-HSCT患者均未复发,生存期延长.结论 MPAL是一类异质性的急性白血病亚型,其不良预后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CD34高表达和易于髓外浸润等因素有关.兼顾髓系、淋系的联合化疗和包括HSCT的强烈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 张彦明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孙雨梅孙广胜金正明唐晓文苗瞄傅琤琤韩悦陈苏宁朱明清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核型分析预后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异常、药物毒性、脑血管事件、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GVHD国内很少报道。
- 刘跃均吴德沛马骁金正明孙爱宁仇惠英
- 关键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磁共振成像
-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 王秀丽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何广胜傅铮铮韩悦
- 关键词: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
- 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转归。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的初诊Ph^+-ALL患者30例。诱导化疗均采用CDOLP方案,其中16例化疗不敏感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11例进行allo—HSCT,19例采用大剂量的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巩固治疗。维持化疗采用V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WBC〉30×10^9/L;29例细胞免疫学标记为B系表达;1例为T系表达;24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96.7%,中位CR时间9(2~20)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4.7±9.8)%和(30.0±12.4)%;1年和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28.8±9.5)%和(19.2±10.1)%。30例中13例bcr—abl融合基因持续转阴,持续bcr—abl阴性者较持续阳性及复发者OS率高(70.7%对61.3%,P=0.267)、EFS率高(61.7%对17.3%,P=0.01)。移植与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5~36)个月和14(4~22)个月;移植组比化疗组OS率高(71.6%对58.8%,P=0.189)、EFS率高(36.4%对21.8%,P=0.045)。高白细胞组患者和非高白细胞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8)个月和29(5~36)个月。高白细胞组比非高白细胞组OS率低(46.9%对83.1%,P=0.003)、EFS率低(15.5%对50.8%,P=0.009)。结论伊马替尼能够显著提高Ph^+-ALL患者的CR率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转阴率,延长非移植患者的缓解期。伊马替尼联合allo—HSCT有望提高Ph^+-ALL患者的治愈率。
- 李彩霞吴德沛刘红刘跃均马骁吴小津陈晓晨孙道萍
-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伊马替尼造血干细胞移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8年
- 患者男,16岁,因右侧关节酸痛伴发热半个月,于2007年9月8日入院。入院体检:脾脏甲乙线4cm。血象:WBC159.3×10^9/L;血涂片原始细胞0.0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89,原始+早幼粒0.06;染色体46,XY,t(9;22);bcr/abl融合基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胸部CT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
- 苗瞄吴德沛孙爱宁刘跃钧颜灵芝吴小津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文献复习滴虫感染移植术后呼吸道
- CAG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变为首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变后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先后予以CAG方案和伊马替尼治疗。结果该患者获得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且耐受良好。结论极少数CML患者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CAG方案、伊马替尼有较好疗效。
- 谢静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苗瞄薛胜利赵晔王秀丽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AG方案伊马替尼
- 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疑诊G+球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以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从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方面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26%。单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31%;混合感染初始即联合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59%;混合感染初始联合其他抗G+菌药物后换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88.89%。3组病例体温控制中位时间分别为3.313、.76及6.58 d。恶性血液病不缓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合并G-菌感染是影响利奈唑胺疗效的3个重要因素。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发生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未予停用利奈唑胺,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迅速恢复,其余患者均予以停药后3 d至2周后患者。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G+菌感染具有明显疗效。轻症感染或病原学检查提示明确G+菌感染病例,针对性单药利奈唑胺即可取得明显疗效。重症混合感染首选联合利奈唑胺者疗效优于利奈唑胺作为二线药物者。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避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和及时有效病原体检查有助于利奈唑胺发挥抗G+菌感染的疗效。利奈唑胺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 王秀丽徐明珠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苗瞄唐晓文付铮铮何广胜胡晓慧薛胜利
- 关键词: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粒细胞减少血液病
- 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例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者接受粒细胞输注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治疗失败而死亡,无1例出现粒细胞输注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用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供受者均耐受良好,其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 冯宇锋何广胜张翔朱子玲宋铁梅常惠荣孙爱宁吴德沛
- 关键词: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