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039)

作品数:20 被引量:165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德祥高晋生蔺华林潘铁英徐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煤液化
  • 5篇液化
  • 5篇质谱
  • 5篇色谱
  • 5篇气相
  • 5篇气相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芳烃
  • 4篇神华煤
  • 4篇气相色谱-质...
  • 4篇加氢
  • 3篇液化油
  • 3篇煤液化油
  • 3篇
  • 2篇循环油
  • 2篇液化残渣
  • 2篇直接加氢
  • 2篇直接液化
  • 2篇胜利褐煤
  • 2篇顺磁共振

机构

  • 20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神华煤制...
  • 1篇肇庆市顺鑫煤...

作者

  • 19篇张德祥
  • 16篇高晋生
  • 8篇蔺华林
  • 6篇潘铁英
  • 5篇徐熠
  • 4篇史新梅
  • 4篇刘瑞民
  • 3篇羊丽君
  • 3篇王国龙
  • 3篇周丽芳
  • 3篇李永伦
  • 3篇黄珏
  • 2篇赵荌荌
  • 2篇李洋洋
  • 2篇鲁锡兰
  • 2篇杜开欢
  • 2篇徐蓉
  • 1篇郑榕萍
  • 1篇金山
  • 1篇吴爱坪

传媒

  • 5篇煤炭转化
  • 4篇石油化工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煤化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蔺华林徐熠黄珏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液化动力学
两种煤气甲烷化反应器的模拟和比较被引量:16
2006年
建立了耐硫甲烷化外冷列管式反应器的拟均相二维模型和外循环式反应器的拟均相一维模型,考察了设备参数和操作条件对反应床层的影响.从反应工程角度考虑,外冷列管式反应器优于外循环式:外冷列管式反应器在近于等温条件下进行;外循环式反应器存在大量产品气的返混,降低了有效气(CO和H2)含量.
吴连弟陈幸达王文明王绿芳
关键词:反应器城市煤气甲烷化
煤炭直接加氢液化技术开发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6
2011年
回顾了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的开发历程和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循环溶剂、催化剂和工艺方案等方面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在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产业化时应注意的几个因素,即原料煤、溶剂、催化剂与工程放大。
张德祥刘瑞民高晋生
关键词:煤液化溶剂催化剂
1^H NMR和GC-MS法分析表征煤液化油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循环油饱和烃部分主要由C2-C2直链烷烃组成,芳香烃部分主要组成是烷基取代的氢化单环芳烃及少量的多环芳烃。而循环油经420℃“加氢”后饱和烃部分除了含C12~C27的直链烷烃,还有一些直链烷烃的异构体和环烷烃,芳香烃部分主要是双环、三环、四环芳烃,单环芳烃则完全消失。
羊丽君潘铁英史新梅蔺华林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循环油核磁共振氢谱气相色谱-质谱
神华煤液化轻质油的分离、分析及优化利用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常减压精馏工艺将神华煤液化轻质油切割为富含环烷烃的馏分A和富含芳烃的馏分B,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环烷烃在馏分A中富集,芳烃在馏分B中富集;馏分A的芳烃潜含量(质量分数)高达75.73%,比煤液化轻质油提高了29%左右,约为直馏石脑油的2.5倍,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馏分B中芳烃的质量分数高达73.73%,主要为四氢萘及其C_1和C_2的烷基取代物、甲乙苯、萘、β-甲基萘,其中四氢萘及其C_1和C_2的烷基取代物较多,质量分数为38.08%,甲乙苯质量分数为13.90%,萘、β-甲基萘、茚满和C_1与C_2的烷基取代茚满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6%,4.80%,4.31%,3.16%,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黄珏张德祥李洋洋高晋生
关键词:精馏催化重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中低阶煤热解过程中自由基的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尝试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法观察不同产地的中低阶煤在不同温度(350℃~600℃),不同停留时间(0min~30min)下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中低阶煤热解过程中自由基的演变.结果表明,用EPR法研究煤热解机理快速直接;依据建立的标准曲线法测定煤热解过程中自由基的浓度更为准确;不同产地的中低阶煤热解过程其自由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绝对值不同,胜利煤初始自由基浓度3.034 6×1018/g,温度为550℃,停留时间10min时达到最大值26.686 0×1018/g,新疆煤初始自由基浓度为15.283 0×1018/g,温度为600℃,停留时间10min时达到最大值57.537 0×1019/g;该方法为进一步探讨煤热解机理和提高轻质焦油产率的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吴爱坪潘铁英史新梅周丽芳刘瑞民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顺磁共振自由基热解
云南先锋褐煤液化轻质油的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双球计量管法将云南先锋褐煤液化轻质油(简称褐煤液化轻质油)萃取分离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用经典柱色谱法对中性组分进行族组成分离,分离为饱和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3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芳烃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褐煤液化轻质油中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46%,0.68%,75.86%;酸性组分主要为苯酚及其烷基衍生物,其中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 11%,33.55%,14.44%;碱性组分以烷基吡啶为主,三甲基吡啶的质量分数为23.41%;中性组分以芳烃为主,芳烃中单环芳烃最多,双环芳烃其次,质量分数分别为37.91%,28.69%。
黄珏张德祥蔺华林高晋生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酚类化合物吡啶类化合物芳烃
煤液化残渣加氢性能被引量:22
2009年
通过含大量沥青质的煤液化残渣在微型反应釜的加氢实验,考察了温度、气氛、H2初压以及反应时间对煤液化残渣中油(Oil)、沥青质(PAA)和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THFIS)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中的PAA和THFIS可进一步加氢转化成Oil,煤催化液化残渣与煤非催化液化残渣中的PAA最高转化率分别为77.43%和80.54%;N2压的存在能促进煤液化残渣中THFIS转化成PAA,高压H2有利于THFIS和PAA加氢转化成Oil。煤催化液化残渣和煤非催化液化残渣的最佳的加氢温度均为450℃,最佳的H2初压均为6 MPa,最优的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和30 min。
王国龙徐蓉张德祥鲁锡兰
关键词:煤液化残渣沥青质氢解
水或四氢萘介质下胜利褐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褐煤含水量高的特点,研究了水为溶剂下胜利褐煤的加氢液化行为,并与传统的四氢萘(THN)溶剂进行了比较。在380℃、THN为溶剂和H2气氛条件下,煤的液化转化率达到85.3%,其中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分别为73.2%和12.1%,液化过程中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碎片是通过供氢溶剂获得活性氢,而非从气相的氢气中直接获得。相对于H2和N2气氛,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进行的煤液化实验和胜利褐煤表现出优良的液化性能,液化转化率达到70.2%,其中油气产率58.1%,沥青质产率12.1%。在CO/H2O系统中,发生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能产生高活性氢,该活泼氢能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生成稳定的液化产物,从而提高了液化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的液化工艺是可行的,是一种适合含水量较高的褐煤的直接液化工艺。
徐熠杜开欢刘瑞民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褐煤直接液化四氢萘
H_2O-CO介质下液化煤产物的表征被引量:3
2009年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了水介质液化煤反应前后产物的变化,以1HNMR和GC-MS为手段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液化产物结构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组成变化存在影响,且在液化油中发现有酚类物质.用重水交换实验证实了产物中确实有酚类存在,对煤液化工艺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荌荌潘铁英史新梅周丽芳徐熠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水介质核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