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37)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董万胜刘恒毅张义军杨磊徐良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闪电
  • 2篇闪电定位
  • 2篇宽带
  • 2篇宽带干涉仪
  • 1篇电压
  • 1篇云闪
  • 1篇闪电定位系统
  • 1篇双频
  • 1篇双频段
  • 1篇配网
  • 1篇频段
  • 1篇雷暴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回波
  • 1篇回波
  • 1篇轨道交通
  • 1篇过电压
  • 1篇合环
  • 1篇反冲
  • 1篇防雷安全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大阪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市防雷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网河南省电...

作者

  • 5篇刘恒毅
  • 5篇董万胜
  • 2篇张义军
  • 2篇杨磊
  • 1篇覃彬全
  • 1篇刘莎莎
  • 1篇李良福
  • 1篇李建平
  • 1篇蔡力
  • 1篇吴亭
  • 1篇徐良韬
  • 1篇任艳

传媒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电网与清洁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套双频段三维全闪电定位系统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被引量:9
2019年
介绍了一套同时工作在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和甚低频/低频(very-low/low frequency,VLF/LF)频段的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并给出了初步观测结果。系统使用到达时间差法对2个频段的闪电辐射源进行定位,能连续地给出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空间位置,并详细给出单次闪电的发展路径,在使用2个频段辐射波形参数进行定位的同时还可以保存原始波形用于深入研究。VHF、VLF/LF 2个频段闪电定位结果的时间分辨率分别为100?s和1ms,定位精度在站网覆盖范围可优于200m。2个频段的定位结果都能很好地描述雷暴中的闪电活动,但表现出的特征有一定差异。两频段定位结果对单个闪电发生路径进行描绘时,VLF/LF频段的大部分定位结果能与VHF定位结果重叠。
刘恒毅董万胜蔡力李良福覃彬全杨磊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起始过程时空特征的宽带干涉仪三维观测被引量:13
2016年
闪电的起始位置和起始阶段发展速度是闪电研究中的重要问题。2010年夏季,使用架设在广州市从化区的两套甚高频(VHF)宽带干涉仪对闪电的起始阶段放电过程进行三维定位观测。对观测数据给出的地闪和云闪的起始高度分布特征以及起始阶段击穿过程的时空发展特征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闪电的起始高度分布呈双峰值特征,分别在5.0 km和8.8 km有两个明显的分布峰值,符合雷暴云三极性总体电荷结构的描述。对起始阶段闪电放电发展速度的计算表明,云闪和地闪在起始阶段的前15 ms内的平均发展速度均在10~4~10~5m·s^(-1)量级之间;多数云闪、地闪起始阶段前15 ms内的平均发展速度表现出减速趋势,但云闪个例中起始阶段前10 ms存在减速趋势的比例更高,且其中在前15 ms一直保持减速趋势个例所占比例也大于地闪。云闪和地闪的起始阶段放电过程的发展方向有向上、向下和水平发展3种情形,可用于指示闪电始发位置的环境电场方向。
刘恒毅董万胜徐良韬张义军
关键词:宽带干涉仪闪电定位闪电
轨道交通防雷安全效益评估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应用GB/T 21714.2-2008/IEC 62305-2:2006,结合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所在地闪电相关资料,对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前后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和经济价值损失风险进行评估计算。评估结果显示,采取了有效雷电防护措施后,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减少了97.84%,经济价值损失风险减少98.01%。自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实际运行以来,未发生雷电灾害事故,表明采取的防雷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电灾害风险。
李建平任艳
关键词:轨道交通
配网合环干扰下的过电压计算模型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0
2020年
传统模型计算的过压准确性差。因此,设计并实现配网合环干扰下的过电压计算模型,采用针对多端设备的NIF模型准确描述设备的宽频特性,可直观获取设备在过电压下的宽频参数。将设备模型基于真实连接状态互联,采用矢量匹配法获取配网拟合频域参数,通过时域递归卷积运算获取配网合环干扰下各关键点的过电压情况。通过配网合环干扰下节点电压偏差隶属函数,构建过电压优化计算模型,提高配网合环干扰下的过电压计算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描述配网合环受过电压干扰的内部设备过电压水平,运算准确性更高,且有效控制节点的电压情况,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
宋伟韩学军刘同和王晓华赵少峰
关键词:过电压
西南地区双极性窄脉冲事件与雷达回波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西南地区观测的6次产生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s)的雷暴个例,讨论了正、负极性NBEs与常规闪电、雷达回波所表征的雷暴强度的关系。6次雷暴均产生两种极性的NBEs,其中1次雷暴产生了较多的负极性NBEs,数量超过正极性NBEs。统计分析表明,NBEs与40dBZ回波体积(V40)表征的雷暴强度之间并没有类似常规闪电的正比例线性变化关系,大部分NBEs发生于V40的较大值范围内,在V40的低值区域较少发生。相比正极性NBEs,负极性NBEs更集中产生于雷暴对流发展强烈的阶段,产生较多负极性NBEs的雷暴对流发展也更为强烈。从空间分布结构上看,正极性NBEs出现在强对流核心的外围区域,负极性NBEs集中产生于强对流核的云顶附近。负极性NBEs的产生对雷暴发展的强度具有较好地指示作用。
刘莎莎董万胜吴亭刘恒毅
关键词:雷达回波
雷暴中双极性窄脉冲事件的位置与辐射强度被引量:4
2018年
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BE)是一类特殊的大气放电现象,能产生强甚低频/低频(VLF/LF)和甚高频(VHF)辐射。为了探索NBE发生的气象环境和放电特性,选出重庆双频段闪电定位网络在一次雷暴过程中观测到的608次正极性NBE(简称正NBE)和82次负极性NBE(简称负NBE),对比发生位置和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正NBE主要分布于7~15 km高度处,归一化到距离辐射源100 km处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的平均值为13.4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3.5 kW。负NBE主要发生在两个高度范围,72例负NBE分布于16~20 km高度,它们倾向于发生在30~35 dBZ回波顶高大于18 km的对流云顶及附近,其平均归一化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4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6.9kW。10例负NBE分布于4~8 km高度,全部发生于对流核内部。其平均归一化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18.2 kW。从统计结果看,在VLF/L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普遍强于正NBE和下部负NBE;在VH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与正NBE基本相当,大于下部负NBE;下部负NBE在两个频段的辐射通常弱于正NBE。
姜睿娇董万胜刘恒毅杨磊
云闪K过程的三维时空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K过程是闪电放电过程中的一种放电事件。该文使用两套VHF宽带干涉仪2010年夏季在广州从化地区获取的3次云闪三维闪电辐射源定位数据,分析其中的K过程时空发展特征与地面电场特征。结果表明:宽带干涉仪观测到的K过程主要由快速发展的负极性放电事件组成,按定位结果的分布可划分为3个阶段:负极性反冲先导发生在云闪起始区域下方,沿正先导一端已有路径向闪电起始区域传播;部分反冲先导能进人之前负先导建立的通道并快速发展;反冲先导将原有通道激活后进一步促进负先导继续发展。同时使用辐射源三维定位数据计算了8次反冲先导的平均发展速度,反冲先导的发展速度为10~6~10~7 m·s^(-1)量级,与负地闪中的负极性直窜先导相似,但均小于回击速度。
刘恒毅董万胜张义军
关键词:宽带干涉仪闪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