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261)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薇薇孔令云汪景峰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浅析敦煌本《搜神记》中的代词被引量:1
- 2012年
- 敦煌本《搜神记》的代词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本文以此切入,在穷尽性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描写、定性分析,对语料中三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疑问代词它们各自的形式、语法功能、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对所涉及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解释。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将敦煌本《搜神记》某些代词和近代汉语代词进行了比较,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作品的年代应该是在晚唐五代之前,可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
- 张薇薇
- 关键词:敦煌本《搜神记》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 敦煌本《搜神记》介词浅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介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类,其主要的句法功能就是附着于其他词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用作状语,用来介绍跟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有关的范围、时间、方式、目的原因、角色等。本文通过描述敦煌本《搜神记》中出现的几种介词,分析其主要特征,说明其主要用法,谨以介词为切入角度,对敦煌本《搜神记》的介词使用情况做一整理和说明;并将之与上古和晚唐五代的一些用法进行简单对比,得出年代的不同。
- 张薇薇
- 关键词:敦煌本《搜神记》介词
- 从“独白”走向“对话”——《我弥留之际》中的对话哲学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采用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对话哲学理论,探讨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中所揭示的对话哲学思想,指出小说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上帝之间"对话"的缺失,导致了人物强烈的"无我"、"无家"的意识,并且最终造成了本得仑家的解体。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因"失之交臂"而陷入凄凉处境的悲悯和同情,也呼吁人们结束"独白"实现真正地"对话",这正是福克纳作品中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具体而微的体现。
- 孔令云汪景峰
-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对话哲学独白人文关怀
- 论《我弥留之际》中本得仑家庭的解体
- 2013年
- 《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评论家们一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它。该故事首先是一部家庭小说。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透过文化研究和女性主义等视角研究本得伦家庭的解体,得出亲人之间相互孤立、家庭中心的缺失和家庭成员的精神危机是本得仑家庭解体的根源。通过本得伦家,福克纳旨在反映普遍的人类关系并探讨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类的普遍危机。
- 孔令云
-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家庭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