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2KJB320009)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施星辉姚卫萍邢树忠陈宁吴煜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语音
  • 2篇语音功能
  • 2篇上颌
  • 2篇上颌骨
  • 2篇缺损
  • 2篇腭部
  • 2篇腭部缺损
  • 2篇颌骨
  • 2篇颞肌
  • 2篇颞肌瓣
  • 2篇肌瓣
  • 2篇功能评价
  • 1篇元音
  • 1篇舌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前后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后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施星辉
  • 2篇陈宁
  • 2篇邢树忠
  • 2篇姚卫萍
  • 1篇袁冶
  • 1篇刘杰
  • 1篇吴凤鸣
  • 1篇陶震江
  • 1篇吴煜农

传媒

  • 3篇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语音功能评价
<正>目的:分析评价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指南和依据。方法:通过对19例应用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患者进行腭咽闭合功能头颅腭咽侧位X片测量和语音清晰度测定,分析...
施星辉邢树忠陈宁陶震江刘杰
关键词:颞肌瓣上颌骨语音功能
文献传递
腭裂患者手术前后语音频谱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分析腭裂语音的频谱特点,提示其语音缺陷,为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应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分别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患者和腭裂术后患者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值和辅音嗓音起始时间(VOT)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元音/a/时,正常组及腭裂患者手术前、后组的前3个共振峰频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元音/i/时,腭裂术前组F2、F3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腭裂术后组F2、F3低于正常组,高于术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元音/u/时,腭裂术前组F2低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VOT的出现率达100.0%,而腭裂术前组仅25.0%(9/36),腭裂术后组42.1%(16/38)。结论声学频谱分析技术有助于找出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及判断腭咽闭合的完善与否,从而对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施星辉陈宁邢树忠袁冶姚卫萍
关键词:腭裂语音频谱特点
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频谱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分析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的变化,了解患者的语音功能状况。方法20名舌体切除范围不超过半舌的舌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的6个汉语单元音共振峰(F1、F2、F3)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患者元音/e/F1、/i/F1、/u/F1、/o/F2、/u/F2上升,/櫣/F2、/i/F3、/櫣/F3下降。结论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使用VS-99语音工作站可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语音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姚卫萍施星辉吴凤鸣吴煜农
关键词:舌癌元音频谱分析
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语音功能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分析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 19例应用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患者进行腭咽闭合功能、头颅腭咽侧位X线片测量和语音清晰度测定 ,分析评价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软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中 ,有 15例 (78.0 0 % )为完全腭咽闭合 ,3例 (15 80 % )为边缘性腭咽闭合 ,1例 (5 2 6 % )为腭咽闭合不全 ,平均语音清晰度为 94 3% ,接近正常人语音清晰水平。结论 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能够较好地重建口腔发音结构 ,维持腭部功能 。
施星辉邢树忠陈宁陶震江刘杰
关键词:颞肌瓣上颌骨语音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