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60971)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佩玲谢秀丽徐克黎庶赵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电
  • 2篇造影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冠状血管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X线计算机体...
  • 2篇X线计算机体...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佩玲
  • 3篇徐克
  • 3篇谢秀丽
  • 2篇黎庶
  • 1篇赵一冰
  • 1篇赵丽
  • 1篇王传斌
  • 1篇李红
  • 1篇赵红
  • 1篇李菁菁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房黏液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心房黏液瘤患者17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3例加做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CT增强图像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主要观察肿物的形态、密度、部位及强化后的CT表现。结果 17例心房黏液瘤中左心房14例,右心房3例。CT平扫图像心房黏液瘤呈稍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平均CT值约为(21.39±10.63)HU,5例肿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图像肿物边缘清晰,8例边缘光整,6例有分叶,3例表面呈菜花状,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10例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增强后延迟期平均CT值约为(29.88±14.51)HU,但增强前后CT值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10例蒂较短而宽,2例肿物蒂较长,于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1例合并左侧髂动脉栓塞。结论 CT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部位及密度;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观察瘤蒂;增强后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对心房黏液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李佩玲赵一冰黎庶李红
关键词:心房黏液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心电编辑功能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冠状动脉CTA作为无创性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已经广泛被临床所接受。虽然心率快慢已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心律不齐仍被视为该项检查的禁忌症,目前尚无对于心律不齐状况下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收集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出现心律不齐患者共45例,通过对扫描实时心电图的观察及心电编辑方法的分析与总结,以达到使心律不齐患者的图像质量能得到明显改善的目的。
李佩玲徐克王传斌谢秀丽赵红
关键词:心律失常冠状血管
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256层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者9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者103例。扫描时记录容积剂量指数及扫描野长度,计算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所有患者均采用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对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的平均心率分别为69次/min和78次/min,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11±1.36)mSv和(12.10±5.62)mSv(P<0.05),可评价率分别为94.1%和93.6%(P>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满意,应在心率符合扫描要求时最大限度的使用。
李佩玲李菁菁谢秀丽徐克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结扎血管法制作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优势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结扎冠状动脉分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优势。方法将6只杂种犬经开胸手术并结扎左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结扎血管后利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其心电图动态变化,并于结扎冠状动脉前、结扎后1h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增强图像上,观察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及形态,并测量其CT值。结果结扎左前降支血管后确切阻断左室前壁的血供,心电监护显示结扎后2min开始出现ST段抬高。结扎冠状动脉前6只犬心肌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强化,结扎后1h左心室前壁或心尖区有明显的低密度缺血区形成,结扎后1h图像上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CT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可作为心肌梗死实验研究的基础。
李佩玲赵丽谢秀丽黎庶徐克
关键词:心肌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